黄溯/文

读古诗代言人(古诗词唱诵的代言人)(1)

在采访的过程中,李涛教授接了几个学校的电话,每次都是迅速抓到对方重点,仔细简短地做答后又匆匆回到我们的采访。“我现在每天都很充实,星期一可以在家预习各门功课,星期二在上音上课一整天,星期三在同济大学当学生(上博士课),星期四上午在同济当学生,下午、晚上回上音上课,星期五上午给市教委课外教师上音乐剧共享课,下午在工作室上古诗词唱诵项目教师培训课。很累,但很充实。”这时,言语间一直保持良好声音状态的李教授微微抽吸了几下鼻子,接着说,“2017年发生了三件喜事值得分享。第一,我的工作室得到教委的认可被正式授牌,古诗词唱诵项目步入正轨;第二,我考上了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美学、文化产业方向博士;第三,我申请到了国家艺术基金,离‘蔡文姬’又近了一步。”

读古诗代言人(古诗词唱诵的代言人)(2)

古诗词唱诵“代言人”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2017年12月28日下午,“吟风雅颂,动声曰情——首届校园古诗词唱诵展演(上海站)”在诗音悠扬的贺绿汀音乐厅拉开帷幕。十一所学校,十七个节目,这场独特的古诗词唱诵展演活动是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副教授李涛主持的中国古诗词唱诵名师工作室第一次推行古诗词唱诵项目的成果展示。

年后的一个春日朝晨,我有幸做客工作室,采访了这位“古诗词唱诵代言人”李涛。提及这场古诗词唱诵展演活动的灵感来源,李涛认为古诗词更确切地说,是她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我十岁就开始唱戏曲,戏曲里面有好多唱词都是古诗词。可能别人认识世界是另外一种方式,但我认识世界是通过舞台、通过戏曲(古诗词)。这些东西就像刻入骨髓一样一直伴随着我。”

1999年,李涛如愿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成为声乐系民族声乐专业的第一位硕士。在导师常留柱先生的提议和论文导师刘明澜教授的指点下,她写了关于古诗词唱诵的毕业论文《中国古代琴歌的风格与演唱》。她说自己当时在毕业独唱音乐会上也唱了“一堆”古诗词。”从教音乐戏剧系数年,2007年底她成功申报了上海市教委的科研创新课题,继续钻研诗词歌曲的演唱研究。2010年,在做了系统的研究和考察后,她出版了著作《中国诗词歌曲演唱研究》。书中她进行了一个大胆的分类,用古韵古声、古韵新声、新韵新声这三个角度来考察中国诗词的历史脉络以及每个年代的呈现方式。或许是被“音乐剧”的灵感启发,她认为古诗词的演唱也应该往角色化方向塑造。她赋以每首艺术诗词歌曲故事性的解说,便于演唱者在演唱时代入相应的画面感。

2010年,在北京参加“中华吟诵周”时,李涛对许多语文老师孜孜不倦地热衷于记着复杂的调子、拉长声调、用当地方言朗读课文印象深刻。当她听到许多作曲家针对各自喜欢的古诗词创作的单选律或合唱曲时,就在想:“能不能请作曲家们把课本上的古诗词都谱写成曲,用好听、易记的旋律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从而使古诗词的唱诵普及更体系化呢?”宣扬古诗词唱诵文化是她一直扎根于心想做的一件事,只是契机始终没有降临。

直到2016年底,觉得不能再“干等”下去的她,终于决定率先做出行动。“我当时就抱着五大本书去找各个学校洽谈了。”顺沿老师目光而去的书架上,正摆放着几卷她所提及的《中国诗词歌曲演唱研究》和《欧美音乐剧演唱训练教程》(男女声上下共四册)。“我问校方,一个是古诗词进校园,一个是音乐剧进校园,你们挑哪一个?”结果是,两个项目,尤其是古诗词唱诵项目,就在校方的普遍支持下顺利开展了。随后,在闵行区教育学院龚耀昌副院长的大力支持下,她又拓展了更多的学校,校园古诗词唱诵编排项目就这样“一发而不可收”了。在闵行区教育局和闵行区青少年宫的推动下,在上海市教委科艺中心的支持下,2017年9月9日,李涛中国诗词唱诵名师工作室(由来自上海市区选派的车延鹤等十二位老师组成)正式挂牌,接着便是紧锣密鼓地培训老师、开展教师音乐会、12月底举办校园展演活动……

古诗词是可以鲜活和时尚的,李涛一直在证明着。

读古诗代言人(古诗词唱诵的代言人)(3)

音乐剧越唱越时尚

2016年正值汤显祖逝世四百周年,作为原创音乐剧《汤显祖》首演的导演,李涛的名字几度在媒体上曝光。“其实,在最初的策划方案里,我是想自己上台演的,没想过要当导演。但林院长信任我,那我就努力尝试去做好这件事。第一次导戏,所有过程让我感到值得学习的东西太多。,”她坦言道,“汤显祖和我是老乡,所以我对他是有特殊感情的。最初也是家乡领导信任我,我就写了音乐剧的策划方案,经过一番论证通过了,促使家乡与上音一起合作,林院长很支持,还亲自担任了总策划和该剧的词作者。”

用三个词形容音乐剧会是什么?“时尚、接地气和激情。”这位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副教授脱口而出。2002年李涛留校任教于音乐戏剧系,2012年公派赴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音乐剧系做高级研究学者。事实上,她对“音乐剧”的理解是随着年岁增长而不停改变的。

“说实话,我刚开始接触音乐剧是为了留校而参加考试,我用一个星期学唱了《Memory》。或许是学戏曲的关系,当时对这种充满张力的歌曲,我是能够驾轻就熟的,但真正学会欣赏和接受,我的内心还是有过一段挣扎的。”多年传习严谨的美声、民族唱法的李涛一度无法认可这类过于直白的流行唱法。“当时我觉得它‘太肤浅了’,和歌剧没法比。但是为了教学,我只能边学边教,慢慢地你会发现,音乐剧在感觉上显得所谓肤浅的原因就在于它直白、不做作。于是我越唱心态越好,越唱越享受,越唱越时尚。”在理解了音乐剧的角色化特质后,李涛做了一个相关的课题,后来《人民音乐》杂志发表了她的这篇学术论文《音乐剧演唱声音的可塑性训练》。

借着音乐剧,借着剧中的各种角色,李涛不断感受着人生百态。“我最大的体会是心变得更包容,人生感悟也更丰富了。现在觉得各有各的美,更能欣赏不同的美,古典美、现代美,懂得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不同的美。我不像以前那么偏激、执拗了,心态也变得更平和了。”

李涛告诉我,当初《汤显祖》的舞台呈现之所以选择音乐剧的方式,还是自己涨红了脸,与故乡领导经历了一番有理有据的论证才说服了他们。为了让对方理解音乐剧的时尚及现代性,她分别论述了音乐剧和歌剧、话剧、舞剧等不同艺术效果比起来的优势。“你真的是个艺术家。”领导彻底为面前这位一说到艺术就神采飞扬的艺术家所折服。

读古诗代言人(古诗词唱诵的代言人)(4)

命中注定的“蔡文姬”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用这句汤显祖的经典台词形容李涛对“蔡文姬”这个角色的情愫一点也不为过。

蔡琰,字文姬,汉末三国时期大才女。李涛与蔡文姬的“初识”,要回溯到她少女时期看到的话剧《蔡文姬》。后来,她又在研究生的毕业独唱音乐会上演唱了三段《胡笳十八拍》,代入情景与角色的她切身体会到了文姬的所思所想。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学习时期,她萌生了用现代方式表现中国古代经典文姬归汉故事的想法。经年累月,对这个角色的理解积累沉淀,用音乐剧的方式演绎蔡文姬发酵成了李涛的一个夙愿。

2017年,由于各种机缘巧合,李涛离她的文姬梦越来越近,她开始忙于寻觅导演、编剧。一些阴差阳错过后,她不得不赶在申报艺术基金的前夕亲自编写了剧本。2016年做过音乐剧《汤显祖》导演的她,自觉对导演的理性认识还不够,便到上戏进修了一年的导演高级研修班和国际导演大师班(美洲)。这段经历让她一下子把对艺术的种种零零碎碎的感性积累串联了起来,形成系统的理性认识。说到这,她开心地借用了一句来自武林的术语“感觉艺术上的任督二脉被打通”。她补充道:“我在国外也看了很多音乐剧,而且为了编写《欧美音乐剧演唱训练教程》,翻译了近两百首音乐剧唱词和近一百部音乐剧剧情,这些积累对我的帮助非常大。”

2018年初,音乐剧《爱·文姬》成功申报了2018国家艺术基金。执念终于化作“有心人”可期的计划,李涛终于要和蔡文姬在舞台上相遇了。

李涛透露道,音乐剧《爱·文姬》与郭沫若笔下的话剧《蔡文姬》不同,也区别于许多戏曲版本,剧中的蔡文姬不再是陪衬曹操廉政形象的一个角色。“我的想法是,真正地从蔡文姬作为一个弱女子的角度出发。人们皆传颂她的才识渊博,但是当时当刻,她仅仅是一个在战乱年间的弱女子。她虽身处乱世,却闪烁着乐观、善良、勇敢以及悲悯之心的微光。我想这在当代也是值得弘扬的美好品质。”

“唱歌的最高境界是文化表达。”除了在学校“教学相长”,这位音乐剧教授也在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2017年,她如愿考上了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美学—文化产业方向的博士。从表演艺术家到老师、导演又重回校园进修,我愈加尊敬的是这位师者在多重身份下的所思所想,对技艺的精益求精,以及长久的忍耐与专注。

(原载于《音乐爱好者》 2018年第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