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管理考研参考书目(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图书馆学考研经验和备考指导)(1)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图书馆学考研经验和备考指导

一、院系及专业介绍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其前身名图书馆学系,始建于1947年。自二十世纪中期以来,王重民、赵万里、于光远、傅振伦、王利器、刘国钧等一批著名学者先后在本系任教或授课,为学科的壮大奠定了基础。五、六十年代,本系除招收本科生外,还招收研究生和函授生,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培养了一大批高深人才和业务骨干。八十年代以来,学科专业逐步扩大,教学手段日益现代化,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充实。本系目前有图书馆学(本、硕、博),情报学(硕、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编辑出版学(硕、博士点为自设)两本科专业与三个硕、博士点,另图书馆学是国家重点学科,有“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 授予权及博士后流动站。

本系自建系起,就逐步形成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他们或从国外留学归来,或具深厚的国学根基,为本系构建了厚实的学术基础。八十年代以来,一批中青年教师成长起来,他们受过良好的学术训练(55岁以下有博士学位者占70﹪),大多数都成为国内外学术界有影响的学者。他们锐意进取,秉承求真务实的学术传统,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成为科研与教学的主力军。教师聘用向国内外开放竞争,择优选用一流人才。本系目前正承担教学科研工作的专职教师共28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1人,讲师4人。主要研究领域有:信息资源管理与知识管理,信息存储、组织、检索、传播与数据挖掘,图书馆学理论,图书馆管理,数字图书馆,文献目录学,阅读文化,出版产业、政策与管理,政府与企业信息化管理,信息资源产业,网络技术与应用,情报分析与咨询,信息政策与法规等。本系教师承担了一系列有分量的科研项目,近五年承担国家与教育部的立项有20余项,并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成果。

本系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年来获得国家精品课程奖、国家优秀教材奖等多项奖项。重视教学网络化、课件多媒体化、资料数字化。一直控制招生数量,追求高水准的教学质量。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文化课与专业课并重,学生的知识基础比较扎实,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在本科层次,遵照学校的“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十六字方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硕士生层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重培养领导型并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应用人才。在博士生层次,注重理论素养的培育,着重培养具有独立从事创新性研究的专门人才。

本系注重开放与国际合作,拓展与海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每年都有选派赴海外深造或讲学的教师,选派博士生去国外大学学习,邀请海内外学者来系讲学、演讲或学术合作。目前本系与海外十余所高校有长期合作交流关系。通过这些交流,取长补短,有力促进了本系的发展。

二、专业目录、招生计划

北京大学管理考研参考书目(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图书馆学考研经验和备考指导)(2)

方向: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33信息资源管理基础

④873图书馆学

三、参考书

633信息资源管理基础:

《图书馆情报学概论》于良芝

《信息资源管理教程》赖茂生

《信息管理教程》张广钦

《中国图书情报学四十年》陈建龙主编

873图书馆学:

《图书馆学是什么》王子舟

《图书馆学基础》吴慰慈

《信息组织》马张华

《中国文献信息资源与检索利用》李国新

四、分数线

政治/英语/专业1/专业2/总分

55/55/90/90/355

2021考研

政治/英语/专业1/专业2/总分

55/55/90/90/355

2020考研

政治/英语/专业1/专业2/总分

55/55/90/90/345

五、初试备考经验

我是三跨考生,本科就读于一所211院校,学的是工商管理专业,跨考了北京大学图书馆学专业,之所以跨考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在我们学校图书馆的工作经历,从大一到现在近四年的工作经历,也接触了很多图书馆的老师和同学,出于未来的职业偏好和保研差了一丢丢的无奈,最终决定跨考该专业。

北大图书馆学近几年都保持着每年招生2人的标准(不包括港澳台同学),报考人数并不算少,从近几年的分数变化就能看出来,第一名从原来的380多分已经跃升至400多分,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但是相比一些热门专业,图书馆学的竞争力还是相对小一些。

近几年,北大图书馆学出题更加开放,结合时政,同时注重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的联系,对学生的创新性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行更高水平的考察。接下来,我会讲讲我的初试复习和复试准备,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一、关于初试复习

我大致从2020年2月份开始准备。2020年因为疫情加上后期没有想到我们大四上学期竟然还有这么多课且老师几乎都要求较高,所以我的初试准备的其实不是特别好,和我原先的计划差了很多,最后进复试要感谢2020年题目开放性比较大。

(一)英语一

英语这块,我着重抓的是单词和真题阅读翻译。单词买的红宝书,刚开始用红宝书的APP搭配书过了一遍;然后又用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过了一遍,这一遍大致用了快四个月,不得不说要相信科学,用遗忘曲线过了一遍后我感觉单词记忆有了很大提升;之后为了找点乐子,听了朱伟老师的单词课(推荐吃饭的时候看),把老师的单词书又过了两遍;后期用的“不背单词”这个APP过的。其实在单词这块我比较推荐去看而不是去背,无论当时背的多认真过段时间还是会忘,所以就放松心态去看,就像看小说一样,看看一个单词是什么意思,在例句里怎么用,脑海里有个印象,多过几遍重复看重复看,看见得多了自然就记住了。

真题阅读(包括完型)大致是在背了一遍单词之后开始的,我是采取了比较笨的方法,逐篇翻译。从2000年开始,一般会自己先独立做题,做完之后翻译纠错、对答案、改翻译、自己思考、看解析视频(唐迟老师)、总结。刚开始会比较慢,但越往后期会越快,在整个过程中发现自己哪方面有问题就去加强,比如起初感觉翻译不太好,加强看了唐静老师的视频,阅读解析视频看的是唐迟老师的,感觉唐迟老师讲的还是比较好的!

我没有特地练翻译,因为真题阅读翻译已经练很多了;新题型是最后一个月做的,正确率比较高就没有再加强,一直做题维持感觉;作文我最后半个月才想起来……看了王江涛老师的作文书,自己整了个模板。这是我在英语方面的复习,大家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具体规划。

(二)思想政治理论

考研政治这块,我买的是肖秀荣老师的书,听的徐涛老师的课,做的1000题……建议从7月份就开始,我是从8月后期开始,感觉很紧。整个复习是跟着徐涛老师的规划走的,从开始的精讲细讲到后期的冲刺听的都是徐涛老师的,超级喜欢徐涛老师!后期我坚持下去的动力之一!建议大家如果听徐涛老师的课就买他的书,就不用再记很多东西,听课会比较爽。背书跟着徐涛老师在公众号上背的,20天20题出来后又接着背20题;后期我做了肖四肖八和徐涛老师的八套卷,今年肖四大题预测很准也比较幸运,所以后期大家有时间尽量多做做各个老师的预测卷押题什么的,说不准就中了。

(三)专业课

专业课这块,我个人认为从真题来看,其实近几年来题目开放性越来越大,更多想考查你自己的思考和想法,所以在复习的时候可以从三方面来努力:

(1)专业书籍这块是最为基础的,一定要把握好

835图书馆学:

1)《图书馆学是什么》王子舟。这本书是我看的第一本书,感觉比较好看,通俗易懂,重在理解。图书馆学家那章需要整理整理记忆。

2)《图书馆学基础》吴慰慈。这本书偏教材类,要背熟!会让你对图书馆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也是后期看其它东西的基础。

3)《信息组织》马张华。同样是偏教材类的一本书,要背熟!这本书不太好读,但很重要!所以一定要好好看,今年名词解释里MARC、书目控制、知识组织系统三个这本书里都有,简答也考了叙词表的词间关系,所以要理解透彻弄懂啊!

4)《中国文献信息资源与检索利用》李国新。这本书比较好看,小小的一本,说话也比较通俗易懂一些。可出题点还是很多的,最好背一下!

610信息资源管理基础:

1)《图书馆情报学概论》于良芝。强烈安利这本书!读起来比较舒服,于良芝老师把很多东西阐述得比较易于理解,读完这本书会对图情有更深的理解,今年名词解释里的Law of Bradford布拉德福定律这本书里就有,建议好好把握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和第八章。

2)《信息资源管理教程》赖茂生《信息管理教程》张广钦。这两本书看了一遍,后期复习是根据第一遍圈的重点看的,这两本书我也不知道怎么推荐,因为我有点看不进去,大家自己安排吧……

3)《信息服务学导论》陈建龙、申静。这本书是学姐推荐的,会帮助对信息服务有更为全面的理解,今年论述题也考到了信息服务这一块,重在理解。

4)《中国图书情报学四十年》陈建龙主编。这本书是我复试的时候在学校图书馆看到的,比较新,打开目录就会发现基本上囊括了北大图书馆学的老师,不过这本书更多的是一种总述类的,对于其中涉及到的一些东西想了解深入需要自己去查,但可以帮助你了解老师们的研究方向,可以翻阅看看。(以上推荐的书,尽可能购买最新版的)

(2)热点

这块我主要看的公众号,推荐几个:

①图书馆报

②图情出版

③e线图情

④图书情报工作

⑤图书馆建设

⑥图书情报硕士考研喵

可以选几个自己喜欢的持续关注,另外也可以关注下北大图书馆、自己当地的图书馆公众号。

(3)论文

论文初试我看的不多,主要是在维普上看的期刊,比如《图书情报工作》《图书馆论坛》。大家可以充分利用知网分类看论文,在看论文的时候也要多去思考,和书里的基础知识联系对比,形成自己的体系。

二、关于复试准备

没有想到自己会过初试,所以我是在成绩出来后第二天晚上才查的,看到成绩的时候很意外,把实习那边的工作也辞了,迅速投入复习状态,看了以往学长学姐们的经验帖,去北大信息管理学院看了往年的复试通知,开始准备,大致一个月的时间。

我把《图书馆学基础》、《信息组织》、《中国文献信息资源与检索利用》、《图书馆情报学概论》这几本书着重看了看,前两本背了有3遍;把公众号上近期的热点都扫了一遍;把北大图书馆学老师的论文都看了看整理了一下;在图书馆也借了一些相关的比较新的书籍看了些。根据前辈经验还准备了英语口语的问题。

我觉得复试比较重要的就是要多练习,不紧张就成功了一半!我后半个月几乎每天都会练习,自己拿手机录下来,看有哪些毛病,记下来改正;最后一周左右,进行了7次比较正式且完整的模拟,和学姐、和爸妈、和朋友、和同学、和老师,她们会从不同角度给你提意见,这些意见都对我有很大帮助,而且在模拟面试过程中,我提供的绝大部分题目事先没有组织答案,主要想练练临场反应能力,正式复试的时候抽的题也是没有准备过的,但有这些之前的模拟也不太慌了。

今年依旧是线上面试,流程为:自我介绍 英文提问 抽题 自由提问。我是今年第一个面试的,老师让我先进行中文自我介绍,完了后,老师问了我一个英文问题,问我认为自己学习图书馆学的缺点是什么,但我听错了,听成了优点,叭叭讲了一通后,老师提醒我不是advantage是disadvantage……假装淡定道歉后又讲了会。我抽到的题是如何看待“图书馆 民宿”这种模式对图书馆事业的影响,回答了以后老师又对我的回答进行了追问,后面自由提问老师问了我为什么会选择图书馆学以及未来的规划,这个我准备过,就回答比较顺畅,真的复试的时候感觉时间还是很快的,我讲完规划好像已经超时了。

以上所谈呢也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具体的大家还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我当时也是看了很多很多的经验帖,图书馆学的、情报学的我都看了,然后结合自己的情况一路摸索着走过来了,所以也希望大家可以多多看看不同的经验帖,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一路走来,特别要感谢学姐的帮助,不然我肯定要走很多弯路,也感谢身边每一个支持我、鼓励我、督促我的朋友和老师!

新的一年,乾坤未定,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那匹黑马,祝大家一战成硕!

六、复试规则及安排

复试结合学科特点和培养要求,将设立一定数量的题库,由考生随机抽取适量的试题进行回答。综合面试时间不少于20分钟。

考生的英语听力及口语测试均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成绩。初试成绩与复试成绩所占权重:初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复试成绩占40%。因此,加权总成绩=(初试4门总成绩/5*60%) (复试成绩*40%)。

七、历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

混合责任者

连续出版物

知识的 4W 概念

藏书结构

引用次序

中国分类主题词表

限定组配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

类书的特点

二、简答题

结合 FRBR 和书目控制原理你认为图书馆联机目录具有哪些功能?

年鉴及其特点

三、论述题

简述分类语言(或主题语言)的特征,其在数字环境下适用的应用形式及这类应用对该语言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