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的历史人物中,蜀国丞相诸葛亮,以其独具一格的人格魅力、超群出众的才干、以及无与伦比的忠诚,千百年来不知让多少人为之折节感佩。

在众多以诸葛亮为主题的怀古诗中,晚唐诗人罗隐的一首筹笔驿,显得卓尔不群,立意独具只眼,令人耳目一新。

这首诗全文如下:“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唯馀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诸葛亮在公元几年出祁山(时来天地皆同力)(1)

这首诗风格沉郁雄浑,回顾诸葛亮为蜀汉殚精竭虑奉献一生,最终却壮志未酬的悲剧命运,抒发了对诸葛亮的无限敬仰与感慨之情。诗中有一句“时来天地皆同力”,着重强调了客观条件与外在环境对历史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巨大影响力,与下句“运去英雄不自由”一起,成为流传千年的佳句。

其实,从古到今,外在环境包括气候、地理等诸多因素,就一直对人类历史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巨大影响。比如公元219年,蜀汉大将关羽北伐曹魏,在襄阳樊城一带与曹军展开激战。曹操派遣大将于禁带领三万精兵前来救援。

于禁是曹魏“五子良将”之首,以善于用兵著称。于禁的援军兵力雄厚,再加上襄阳守将吕常、樊城守将曹仁的兵力,双方力量对比关羽已经落于下风。然而,一场不期而遇的大雨,却瞬间扭转了整个战场局势。

这场大雨引起邻近的汉水暴涨,溢出河道,于禁的大营被大水冲毁,三万多将士大半被冲走,一部分被关羽俘获,全军覆没。关羽由此威震华夏,军威大振。

诸葛亮在公元几年出祁山(时来天地皆同力)(2)

无独有偶,公元230年的一场大雨,也曾成了诸葛亮的救星,让他保住一世英名。公元228年,蜀国经过数年休养生息,逐渐恢复元气。诸葛亮认为北伐曹魏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主动出兵,发起了对曹魏的进攻,拉开了六出祁山之战的序幕。

当时魏国的疆域面积、人口数量、军事实力要远远强于蜀国,诸葛亮却以非凡的胆略和勇气,频繁出击魏国,给魏国关中造成巨大军事威胁。魏国皇帝当时是魏明帝曹叡,年轻气盛意气风发,且魏国当时人才济济,大将军曹真、太尉司马懿都是优秀军事人才,岂肯受这样的窝囊气,于是在公元230年大举出兵,发起一次伐蜀之战,想一举灭掉蜀汉。

诸葛亮在公元几年出祁山(时来天地皆同力)(3)

魏国出动4路大军,曹真一路人马从关中南下走子午谷直扑汉中,司马懿从上庸三郡进兵,溯汉水西进汉中。张郃带领一路人马从斜谷进军,费曜带领一路人马从祁山道由西北方向进攻,四路人马气势汹汹直扑汉中。

魏国的四路大军的主帅,有三路都是威震三国的名将,曹真和张郃曾在蜀汉第一次北伐中力挫诸葛亮,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更是诸葛亮的强劲对手,随便抽出哪一路都很难对付,更何况这几人联手进攻诸葛亮。

诸葛亮听闻军情有变,亲自坐镇汉中准备迎战。然而以当时双方力量对比来看,如果战事一开,诸葛亮只怕这次要吃大亏,他未必能同时抵挡司马懿、曹真、张郃几大高手的合力进攻。

然而老天帮了诸葛亮大忙。曹魏大军进兵途中,正值雨季,遇上了一场大雨,“大霖雨三十余日”。关中与汉中之间的道路本就坎坷难行,这场大雨冲毁了很多地方的栈道,大批部队行进被阻断,滞留后方无法按时抵达前线。由于道路不通,加之连绵大雨,魏军的军粮后勤也无法送上前线。还没有正式开战,魏军的进攻路线和后勤供应体系已经被大雨彻底阻断,最终只得虎头蛇尾草草退兵。

诸葛亮在公元几年出祁山(时来天地皆同力)(4)

如果没有这场大雨,诸葛亮将面临一次严峻考验,能否过得了这一关还真难说。但正如罗隐所说,“时来天地皆同力”,诸葛亮有惊无险过了这一关。

诸葛亮在公元几年出祁山(时来天地皆同力)(5)

点关注,不迷路❤~

更多最新、热门资讯等你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