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位总统杜鲁门

二战时期,在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努力下,美国一直以来的孤立主义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国际主义。1942年1月1日,美国与英国、苏联、中国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共同宣言》,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

在二战结束前,罗斯福就已设计了以美国为主导的美、英、苏、中等大国战后合作的蓝图,希望通过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维护战后的世界秩序。

美国苏联冷战的形成(美国历史关键节点)(1)

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在其第四个总统任期内因突发脑溢血而离世,身为副总统的杜鲁门突然被推向了权力的巅峰,他成功补位,成为了美国第33任总统。

1945年8月2日,上台仅四个月的杜鲁门就下达了对日本实施原子弹的打击计划,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二战结束。

美国苏联冷战的形成(美国历史关键节点)(2)

二战结束后,美苏在处理一系列战后问题上矛盾重重,这让杜鲁门感到罗斯福对维护战后世界秩序的想法并不现实。此时美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尤其是掌握原子弹研制技术,让杜鲁门信心大增,从而选择了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

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城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公开攻击苏联对中欧、东欧等国进行的高压控制,呼吁美国担负起未来的责任,抑制苏联的扩张:

“我们主张各国与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尊严,要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力,反对干涉别国内政,维护国际的公平正义。”

美国苏联冷战的形成(美国历史关键节点)(3)

1947年2月,英国向美国递交“蓝皮书”,称英国由于国内经济困难,已无力援助希腊和土耳其,如果美国不采取措施,他们将不得不屈服于苏联,希望美国重视。

美国外交政策急剧转变:杜鲁门主义

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宣读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国情咨文,他说:

“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

……

在现阶段,几乎每一个民族都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之中选择其一,这种选择大都不是自由的选择。

一种是基于多数人的意志,其特点是自由制度、代议制政府、选举自由、人身自由、言论自由和信仰自由,免于政治压迫。

另一种是基于强加于多数人头上的少数人的意志,其特点是恐怖、压迫、操纵言论、内定的选举和对个人自由的压制。

……

如果希腊陷于掌握武装的少数人的控制下,对它的邻国土耳其就会有直接和严重的影响。自由制度的崩溃和独立的丧失,不仅对于他们,而且对于全世界,都是一场灾难。

……

美国苏联冷战的形成(美国历史关键节点)(4)

美国国会两院经过辩论后通过了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法案。1947年5月22日,杜鲁门正式签署该法案,美国将拨出4亿美元的援助给希腊和土耳其政府。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美苏在二战中的同盟关系的结束以及冷战的开始,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大转折点。在之后长达30年的时间里,“杜鲁门主义”一直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虽然,杜鲁门在卸任总统时的民调支持率仅有22%,是历史上民调支持率最低的总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人民对他的态度开始慢慢转变。

尤其在苏联解体后,人们才发现杜鲁门在战后选择的对外政策有多么英明。

美国苏联冷战的形成(美国历史关键节点)(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