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告诉你要珍惜眼前人(总是碍着身边人的眼睛)(1)

这世上认真做点事还是挺难的。

难处大多不在事情,而在人;不在关键位置卡着的权要,往往在貌似和你一道的身边人。

倘你发奋要出头,那么恭喜你成为出头鸟,谨防暗枪要紧。

倘你真的出头做事了,首先你遇到的肯定不是事情本身的困难,而是可爱的同伴们换了副嘴脸说:就你能,你怎么不当国家主席呢?

倘你做事已然步入正轨,他们便讲究折中,让你差不多得了——并毫不吝啬地分享中庸的鸡汤给你,自然是为了你好。

倘你终于完成了这事,倒也别忙着自我感动,接下来肯定是群众的客观评价,比方说你“干劲值得鼓励,然而方法有待商榷”,或者“谁又知道这人有没有私心,是不是沽名钓誉之徒呢?”

电影是告诉你要珍惜眼前人(总是碍着身边人的眼睛)(2)

事情总要有人做,但绝不能是身边的你。

认真的人,不妨存在于故事里、历史里或者毫不相干的新闻、偶像、上流社会里,这样倒也可以教育给后代听;但在身边却不可行,因为碍着我的“自尊”。

学风不正的学校里,若你在宿舍要早起读书,岂不衬得我睡懒觉的、打游戏的同学不学无术?所以你这学习是否是装X,值得怀疑。

民风不正的社会里,若你发了财修桥铺路,岂不衬得我家近年破落?所以你家男丁是否涉黑、你家女娃是否在城里做小三挣的这钱,值得怀疑。

现实不是游戏。游戏里你秀一段操作,别人高呼666,因为于他毫无关系;但过日子你要是活得高人一等,那就是木秀于林的存在。

电影是告诉你要珍惜眼前人(总是碍着身边人的眼睛)(3)

优秀者的存在,总是忤着很多旁人的“自尊”;你的认真,往往也碍着很多旁人的眼睛!

曰:人言可畏。

大抵是群体的精神胜利法总能胜利罢了。

流量媒体最喜欢挖掘道德楷模身边人的“呵呵”之谈,以满足民粹“精英也不过如此”的嗜癖。

社会混子也最爱贩卖机灵,教人怎么减少身边的“呵呵”——便是大行其道的“情商课”了。

电影《大赢家》里的张子贤评价认真的大鹏道:“这一百个人里面,要有这么一个,就够了,要是没这么一个还真不行。”言下之意:你行你上就行,我们普通老百姓嗑瓜子看热闹就成。

电影是告诉你要珍惜眼前人(总是碍着身边人的眼睛)(4)

媚俗、妥协、沆瀣一气,如今在成人间都很“流行”,怕是分别要成为下一代小孩的价值观、方法论和“群众路线”了。

从前有人喊:救救孩子。

现在倒不如:救救大人。

我们不妨从电影《大赢家》学起。

电影是告诉你要珍惜眼前人(总是碍着身边人的眼睛)(5)

安全演习有无必要?

往小了说,曾有新闻报导,一家大公司起火,全单位居然没人能正确使用灭火器;往大了说,2008年汶川地震时,桑枣中学因平时疏散演习认真,地震时无一人伤亡。

往远了说,军事演习蓝军成为表演陪衬时,苛刻认真的朱日和演习“拯救”了军演;往近了说,2020年的新冠肺炎,中国已经提供“危机预演”了,可很多国家不屑于学——结果大家看到了。

所以,必要。

道理谁都懂,可是做的时候怎么样?

火灾、地震等的各种演习,从领导到群众,走过场的可不少。随便挑一个来问,问就是:快点结束,还有工作没做完呢、赶快下班真有事情、弄这么认真搞笑呢!

电影是告诉你要珍惜眼前人(总是碍着身边人的眼睛)(6)

大鹏、柳岩、田雨、张子贤等主演,孟非、腾格尔友情客串的电影《大赢家》,讲的正是一场“抢银行”的演习。

大鹏扮演的银行职工严谨,扮演劫匪。

在这场“抢劫”中,大鹏的敌手不是警察,而是身边人——那些朝夕相处的银行同事们。

他们有的有的赶着看牙医,有的急着去相亲,有的忙着不得罪领导。

生性一丝不苟的严谨,全程贯彻演习精神,扮演了一手好劫匪。他设计了Plan A抢完就跑,但未遂;Plan B在银行劫持人质,给警察制造了巨大阻碍。

张子贤扮演的警察老姚想生擒严谨,被严谨用一把霰弹枪“爆头”;屈菁菁扮演的女警,扮成医生进来检查孕妇人质身体,与严谨打斗被严谨用手枪“打死”;谈判专家的套路被识破、特警队的部署被看穿,特警队强攻被严谨提前设下的机关“电死”,全军覆没。最终,警方只能按劫匪要求,提供所需交通工具助其逃离——Terrorist Win!

电影是告诉你要珍惜眼前人(总是碍着身边人的眼睛)(7)

但说实话,这部电影的看点并不在警匪大战,而是“群众间的斗争”。看以暴制暴那是武侠、枪战、复联爽片,这种黑色幽默电影,要带你看人心。

若从社会讽刺角度解读电影《大赢家》,这次观影真可谓跟着大鹏、田雨去看银行单位的众生相。

约好了看牙医的银行女同事,对严谨进行了刻薄的语言攻击,也就是所有观众应该很熟悉的“装X指责”——女同事觉得你这是戏精吧,演习搞得这么认真,简直有病!

赶场去踢球的小领导、急着去相亲的单身员工,都抢着要被“杀死”好放出去;前者用大堂经理职位诱惑严谨,后者直接下跪求这严哥。

电影是告诉你要珍惜眼前人(总是碍着身边人的眼睛)(8)

最亮眼的,莫过于田雨老师扮演的吴行长。

吴行长对上积极谄媚,对下恩威并施。他一面巴结着警局领导,生怕把人家累着;一面奉承着银行领导,生怕演习影响业务;一面多角度勒令严谨赶紧结束——用消极演习的观点劝说严谨未果后,吴行长抓住看“人性的弱点”:你再不结束,我就开除在场的这些同事!

所以,严谨一度放弃了演习,自认“输了”。

吴行长牛不牛?

电影是告诉你要珍惜眼前人(总是碍着身边人的眼睛)(9)

要不是有小孩指出了“皇帝的新衣”,要不是警局领导“明察秋毫”,那就是吴行长胜利了。严谨以后在单位也就是个敬酒不吃吃罚酒、不识抬举的形象,领导、同事看他跟傻子没有区别。

电影是告诉你要珍惜眼前人(总是碍着身边人的眼睛)(10)

成年人的生活,有几个仗义直言、敢道破玄机的单纯小孩?真有任你发挥、一路帮衬且最后判你赢的大领导?

一般人干点事,可能同事闲言闲语几句“装X”、“戏精”就心寒了、热情消散了;真到身边人跪下来求,求你照顾他/她的利益,有几个能抛却人际关系;一条路走下去的好汉,也不能防住小人,倘遇到吴行长在这样的,用家人、朋友、同事等等你关心的人来威胁你,你怎么办?

怕是只能作罢吧!

所以电影《大赢家》的结局,也只能是电影,是个故事,是个人们乐于教育别人而非自省的材料。

电影是告诉你要珍惜眼前人(总是碍着身边人的眼睛)(11)

但是电影《大赢家》的意义也正在于,让观众正视这个社会,和自己在这个社会上扮演的角色。

你是严格要求下属的警局局长呢,还是凡事差不多就行的银行行长呢?

你是小事、大事都做到一丝不苟的严谨呢,还是各种借口而怠慢、抵触事情的同事们呢?

你是眼里容不得沙子的小学生呢,还是把沙堆当成马尔代夫、得过且过的芸芸众生?

有人看《大赢家》讨论光影,有人讨论故事,有人讨论演技,有人讨论笑点;还有人借题贩卖情商、贩卖成功、贩卖焦虑、贩卖偏见……

都等等!

大家不妨先对照着电影中的人物,看看自己平日像谁,不找借口地自我剖析一下——你是不是也是群体精神胜利者中的一员?

这电影教不了那么多,只能作个提醒——

人当自省,别傻等一个小孩来点你。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