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传说中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

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而这些已经是晚期发展而来的龙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龙而言更加复杂。

在封建社会时期,龙是皇权的象征,无论是衣服还是器物都以龙作为装饰,但与广为流传的“五爪金龙”为天子象征之说不同,古籍中记载有翼飞龙,方为天子之像。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的内涵(龙生九子各有所长)(1)

此外,在神话故事中也有龙的存在,传说中的龙是“雨神”,掌管人间风调雨顺,因此被民间称为“龙王”,具有辟邪、布雨、祈福的神力。

而在中国关于龙的文化和传说更是数不胜数,比如:“生九子,各有所长”、“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等俗语。

相信小伙伴非常好奇,为什么龙有9个儿子,本事也各有所长,为何没有一条是龙呢?难道龙宫也有隔壁老王吗?

其实不然,当你看到龙的老婆后就知道答案了,接下来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的内涵(龙生九子各有所长)(2)

“龙生九子”指的就是龙王有九个孩子,老大叫囚牛,是有鳞角的黄色小龙,性情温和,平生爱好音乐,经常蹲坐在琴头上,欣赏弹拨拉炫的音乐,因此琴头上便刻上它的神像。

一提到和牛有关的音乐,很多人都会想到“对牛弹琴”这个成语,而囚牛的母亲则是一头牛,但后来因为囚牛经常出没人间,触犯天条,被斩首。

在他死后,龙王将他的头颅置于琴上,以此怀念,这也是“牛头琴”的由来。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的内涵(龙生九子各有所长)(3)

睚眦是龙王的二儿子,为龙和豹所生,豹身龙首。是一个小心眼之人,因此诞生成语“睚眦必报。”

史书记载,睚眦喜好杀戮争斗,在古代被视为力量的象征,多被刻在刀剑之上。另外在古代帝王眼中,睚眦被认为可以克杀一切邪恶。

嘲风是龙和凤凰的后代,因为有鸟的特征所以喜欢冒险,而且还希望张望,意思就是“好高骛远”,当他成年化形后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站在悬崖边上逆风吼叫,因此经常出现在大殿的殿角上。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的内涵(龙生九子各有所长)(4)

蒲牢的母亲是一条海蛇,因为接近龙的存在,所以蒲牢看起来最像龙,尤其是他的声音非常响亮,这也完美继承父亲龙的龙啸,在千里之外也能听到他的叫声。

不过因为蒲牢很害怕鲸鱼,每次看见都会大叫,于是人们将铜钟做成蒲牢的样子。敲钟的棍子被做成鲸鱼的样子,如此才能发出响亮的声音。

狻猊的母亲是个狮子,因此他的形状有狮子的特征,他喜欢睡觉和看烟火,因此喜欢成人之美的佛祖,把孙悟空压在五指山下等同时也把他收为坐骑。但他性格非常懒,因此人们把他刻在了烟炉上。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的内涵(龙生九子各有所长)(5)

赑屃和负屃的母亲是乌龟,因为乌龟有长寿与惰性的代表,因此赑屃是九子之中最长寿的。在传闻中,赑屃善于搬运、负重,后来他归顺大禹,在大禹治水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赑屃又称石龟,是中国长寿和吉祥的象征,它总是吃力地向前探着头,拼命地挣扎着向前走,但总是寸步难行,因此我国的石碑或者名胜古迹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而负屃形似龙,平生好闻,石碑两旁的纹龙图案便是它的遗像,此外,负屃十分喜爱这种闪耀着艺术光彩的碑文,它甘愿化作龙形图案,去衬托这些传世文学的真品,把碑座装饰的更为典雅秀美。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的内涵(龙生九子各有所长)(6)

狴犴的母亲是老虎,作为龙子,狴犴有着母亲的威风,喜欢主持正义,外表非常好斗,所以狴犴也是九子之中长得最好看的。

因为喜欢伸张正义,所以被人称为公堂上的诉讼之神,保护众多无辜的黎民百姓。

螭吻又名螭尾,母亲是鱼,因为是水中生物,所以喜欢吞水,传说它会喷火,是龙形的吞脊兽。

相传在南北朝时期,由印度引入中土,它是佛经中《禹神》坐下的神兽,能够灭火,故此《螭吻》由此变化出来。因此在古代,他经常出现在房脊的两头,作为消灾灭火之功效。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的内涵(龙生九子各有所长)(7)

为什么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因为每个孩子的母亲都是各种动物,虽然他们不是龙的形状,但这九个龙子不在外貌上和才能上都非常厉害,名字也非常的酷,没有点学问真不知道他们叫什么。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的内涵(龙生九子各有所长)(8)

声明:内容文字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