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影视文学作品中,我们经常见到平民百姓上京城告御状,或是在皇帝出巡途中拦驾告状的情况。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这样的一个思维:古代百姓如果在当地官府不能申冤,就可以到京城告御状。

乾隆微服私访的真实原因 从乾隆南巡时的一个案例可以看出(1)

事实上,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极低,中国历代王朝中,似乎只有明太祖朱元璋时期,鼓励百姓上京城揭发地方的贪官污吏,而且朝廷还给路费。但这属于特殊情况,就是朱元璋在位时,也没有维持多久。

这里以清代为例,来了解一下告御状的难度有多么不切实际。

清代刑法制度上的基本原则

按照制度,各省的府、州、县如果发生刑案,一律要到所在地衙门报案。也就说,原告只能在所在的府、州、县衙门提起诉讼。

衙门接到诉状后,要初步判断是属于一般的民事案件还是刑事案件,如果是民事案件大多采取沟通协调的办法,也很少会升堂问案,只在二堂处理。

乾隆微服私访的真实原因 从乾隆南巡时的一个案例可以看出(2)

如果是刑事案件,则要升堂问案,原告和被告都要到场,有关本案的嫌疑人员也要派出衙役拘捕到堂。知县、知州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即可将人犯羁押在衙门大牢。

一旦案情审定,那么州县衙门就要将案卷上交到府,知府经过审核后,再上交臬司衙门(按察司)。清代对刑法的管理十分严格,普天之下只有皇帝才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实际上,地方督抚的司法权极其有限,徒刑以上都要上报刑部,没有自主权。

封建时代讲究等级制度,平民百姓告状需要逐级诉讼,比如一个县百姓遇到刑案,只能在当地县衙提起诉讼,如果越过县衙到上级的府衙报案,那么不管有理没理,都先要挨上一顿杀威棒。

只有在县衙断案不公或者觉得不满意的时候,才能向府衙提出重审的请求。但一般情况下,这样的事情很少发生。因为清代时,平民百姓打官司则意味着要倾家荡产,搞不好还要家破人亡。

乾隆微服私访的真实原因 从乾隆南巡时的一个案例可以看出(3)

俗话说“衙门八字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清代的州县衙门中的那些大大小小的书吏,以及六班衙役们,就像一帮吸血鬼一样,他们就是靠这些手段发财的。所谓的吃完原告吃被告,对他们来说绝对是家常便饭。到了晚清时期,到衙门打官司拼的就是银子,谁家有银子,官司就能赢。

因此,清代时平民百姓要是遇到不太大的民事或刑事案件,都不愿意到官府去打官司,而是请宗族的族长出面,在祠堂里就把事情给了了。

什么情况才会告御状

平民百姓告御状,都是涉及到人命关天的冤案。这样的案件往往也是从县衙告到府衙再到巡抚衙门,最终都不能洗涮冤情的。那么,最后就只有告御状这一条路了。

乾隆微服私访的真实原因 从乾隆南巡时的一个案例可以看出(4)

告御状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到皇帝跟前告状,其实这种看法也是不完全正确的。历朝历代都有告御状的事情发生,历代王朝也都制定了相关的措施。

清代同样也有这样的规定,如果地方百姓按程序逐级上告,但仍然不服审理或有冤情,可以到京城上告。但这并不是说要到皇帝面前去理论,而是按照程序将诉状交给通政司,然后由通政司转交都察院。

都察院接到诉状后,要仔细审核案情的所有细节,如果上告属实,则要移交刑部,案情严重的则要交三法司会审。如果是一般的冤案,刑部要将案卷重新打回巡抚衙门,要求重新审理。

乾隆微服私访的真实原因 从乾隆南巡时的一个案例可以看出(5)

虽然最终的结果是让巡抚衙门重新审理,但这个性质又不一样,巡抚衙门必须要按照刑部的指示重新取证,一定要做到实事求是,否则将面临严厉的惩罚。

平民百姓到京城告御状,大概率是不会惊动皇帝,除非案件会涉及到地方官员贪腐、渎职,甚至是上下联手有意制造冤案。对于这样的案件,那么皇帝则会派出钦差大臣查实,但基本上也不会面见告御状的平民百姓。

当然了,平民百姓很多都不识字,更不懂得《大清律例》上所写的法律知识,而且很多人连上京的路费都拿不出来。这种情况下,如果正好遇到皇帝出巡,那么就只能不顾死活拦驾告御状了。

拦驾告御状绝对是个性命攸关的事情,皇帝出巡一般都有数千人的警备队伍,打前站的就是最精锐的前锋营,皇帝御驾数十里内,一般人是无法靠近的。除非是皇帝有意体察民情,否则状纸绝难上交御前。

乾隆微服私访的真实原因 从乾隆南巡时的一个案例可以看出(6)

比如乾隆二十二年,乾隆皇帝二次南巡北返,途中就有两个河南百姓告御状,乾隆这次也算开恩,亲自接见了这两个人,并了解他们的冤情。

可是乾隆皇帝的处理方式让人大跌眼镜,因为乾隆认为,小民的智慧不可靠,言语不可全信。如果百姓动不动就控告官员,那么这些愚民不是很容易成为官场斗争的工具吗?

乾隆皇帝的处理意见是,百姓以下犯上,首先就要受到惩戒,即使有理也不行;而处理官员不可过重,因为严惩官员,那么百姓必然得到鼓励,以后会变本加厉,助长百姓对抗官府的“刁风习气”。就这样,乾隆把这两个告御状的人又重新交给了当地官府审理。

乾隆微服私访的真实原因 从乾隆南巡时的一个案例可以看出(7)

由此可见,在清代平民百姓告御状是十分不靠谱的,在封建专制时代,百姓不过是案板上的鱼肉,岂能撼动官僚统治阶级。假如有,那么也是皇帝的一场政治作秀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