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家傅聪不幸逝世,世间又少一位钢琴大师。

除了钢琴家的身份,很多人知道傅聪,源于那本著名的《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傅雷对傅聪感情的看法 傅雷家书写给傅聪(1)

因为书的缘故,傅聪在读者的印象里,貌似还是那个被父亲谆谆教导的聪儿。

倏忽之间,大半个世纪过去了,傅聪去和父母团聚了。

傅雷家书傅雷对傅聪感情的看法 傅雷家书写给傅聪(2)

傅聪是傅雷和朱梅馥的长子,弟弟傅敏比他小三岁。

《傅雷家书》的教子观念,深入人心,但傅雷对两个儿子的教育方式并不适合所有父母。

现在流行一个词叫原生家庭,傅雷的教育观念受原生家庭影响颇深。

傅雷家书傅雷对傅聪感情的看法 傅雷家书写给傅聪(3)

傅雷是个苦命人,打小便如此。

父亲早逝,家中兄弟姐妹先后夭折,寡母拉扯着傅雷艰难度日。

许是经历过太多苦难,傅母性格阴郁要强,对傅雷严苛到接近恐怖。

小时候的傅雷难免调皮,有一次被学堂先生找到母亲,斥责他逃学。

傅母跑到亡夫坟前,哭了又哭,做出一个决绝的决定。

晚上,母亲用一个袋子把睡梦中的傅雷捆绑好,疯狂把他拖到离家不远的池塘,准备一起离开这个世界。

醒来的傅雷吓得魂飞魄散,极力哀求母亲,母亲不为所动,他便开始疯狂叫喊。

闻声而来的邻居们狂奔过去,救下母子俩。

自那以后,傅雷再不敢逃学。

傅雷家书傅雷对傅聪感情的看法 傅雷家书写给傅聪(4)

有一次,傅雷读书时不小心睡着,被一阵阵疼痛惊醒。

睁开眼睛看到的画面让他不寒而栗:母亲拿着燃着的蜡烛,蜡油一下下滴到傅雷肚子上。

母亲说,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傅雷成才。

傅雷确实成才了,童年的恐惧和暴力却值根在他骨子里。虽然正派耿直心地好,性格却有些暴烈。

养育两个儿子时,傅雷不自觉的带着母亲的影子。

傅雷家书傅雷对傅聪感情的看法 傅雷家书写给傅聪(5)

傅雷对两个儿子的严苛,很多朋友都不赞成,妻子朱梅馥敢怒不敢言,只能偷偷安慰两个孩子。

傅聪因为练琴,被父亲多次暴力对待。

拿藤条抽打、用拳头打,甚至有一次直接扔过去一个盘子,傅聪鼻梁上的疤便是由此得来。

有一个晚上,傅雷正和几个友人在谈天论地,发现傅聪傅敏兄弟俩在偷听。傅雷不管朋友在场,随即把两个孩子打了一顿。

杨绛心疼两个孩子,把这件事情记录在《忆傅雷》中,她说傅雷性格像米粒一样硬。

傅雷家书傅雷对傅聪感情的看法 傅雷家书写给傅聪(6)

早期的傅雷,是典型的中国式严父,不会用语言表达父爱,而是用鞭打教育孩子。

朱梅馥会心疼的陪着孩子哭,默默呵护儿子,尽力用慈爱温暖着两个儿子。

傅聪说,妈妈是家里的神,是最伟大的人。

《傅雷家书》里的书信时代,傅雷已经完全转变,对孩子更多的是慈爱之情。

傅雷家书傅雷对傅聪感情的看法 傅雷家书写给傅聪(7)

对于两个儿子,傅雷也是不一样的态度。

在他的眼里,大儿子傅聪是个天才,他近乎倾尽所有去培养他。

傅聪7岁开始学钢琴,请的是最好的老师李斯特再传弟子梅百器,父亲傅雷还对他开展古典和美学教育。

傅雷家书傅雷对傅聪感情的看法 傅雷家书写给傅聪(8)

傅聪18岁开始公开表演,21岁便获得国际大奖,很快成为著名钢琴家。

这让傅雷对傅聪的爱更胜一筹,正如《傅雷家书》里,字字句句都是力透纸背的爱。

傅雷家书傅雷对傅聪感情的看法 傅雷家书写给傅聪(9)

傅敏,就比哥哥委屈得多。

少年时,傅敏跟随父亲的朋友学小提琴,他的音准之好让师傅欣喜,建议他学音乐。

不曾想,傅敏的请求被父亲傅雷严词拒绝。

“你不可能和你哥哥一样,你还是老老实实当一个教师吧。”

傅雷说家里已经有了一个傅聪,没有条件也没有精力再培养他。

更何况,在父亲眼里,傅敏没有那个天赋,只适合当一名老师。

傅雷家书傅雷对傅聪感情的看法 傅雷家书写给傅聪(10)

实际上,傅聪在自传中说过一件事。

他说他曾经和弟弟比手,发现自己的手很硬,并不适合弹琴。弟弟的手则非常柔软,是优秀演奏者的必备条件,也是天生的好胚子。

傅雷家书傅雷对傅聪感情的看法 傅雷家书写给傅聪(11)

傅敏接受了父亲的安排,去做了一名老师。

每次哥哥回国演奏,都会住在他家里。哥哥接受着钢琴家的荣誉和众星捧月的采访,他在角落里乐呵呵看着哥哥。

很多人知道《傅雷家书》,却不知道这是傅敏编辑整理。

为此,傅敏拒绝升官,甘心做一名普通教师,在一个小房间里耗时数年。

傅雷家书傅雷对傅聪感情的看法 傅雷家书写给傅聪(12)

《傅雷家书》里,是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186封书信,时间跨度长达12年,满满的父爱让人动容,提到了傅敏的时候寥寥无几。

傅敏何其豁达宽厚,整理这些信件,饱含着对父母和兄长的爱。

傅雷家书傅雷对傅聪感情的看法 傅雷家书写给傅聪(13)

傅聪说:“爸爸曾经教导我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

傅雷曾经给傅聪立下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国家的话,不做对不起国家的事情,不入他国国籍。

傅聪被派出去学习音乐后,没有按约定回国,后来又加入了英国籍,背离了父亲傅雷的意愿,背弃了他与父亲的约定。

父亲傅雷对他甚是失望,遭遇到种种不公后,傅雷和夫人朱梅馥选择了轻生。

正是因为如此,傅聪逝世后,网络上出现了两种迥然不同的声音。

傅雷家书傅雷对傅聪感情的看法 傅雷家书写给傅聪(14)

对此,傅聪早有所料。

他说:百年之后,关于我肯定会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反正是身不由己的事情,也管不了顾不上,无所谓了。

傅雷家书傅雷对傅聪感情的看法 傅雷家书写给傅聪(15)

对于弟弟傅敏整理的、影响了几代人的《傅雷家书》,傅聪说:“其实我从来都不看,我不敢看,每一次看都太激动,整天就没办法工作了。我觉得我父亲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价值。”

被偏爱的孩子,总是有恃无恐;被冷落的孩子,却是穷尽一生得不到父母的认可或心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