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2012年走上公益这条路的,至今已经10年了。这10年间,我从一名懵懵懂懂的志愿者走向一名专职公益人,最终成长为一位社会组织培育中心的负责人,我见证了志愿队伍的发展壮大,也见证了公益组织的由弱变强。这10年间,越来越多的伙伴与我携手前行,在鲜红的党旗指引下播撒幸福与希望。回首过往的一幕幕画面,我仍然坚守信念如初,用爱照亮前行之路。

我们的最美志愿者(我们的志愿故事)(1)

在追寻中成长,找准奉献的初心

为什么走上这条道路,那还得从我的父母说起。我的父母都是共产党员,从小就教育我做一个善良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记得小时候,家里贴满了父亲的奖状,一度成为我向小伙伴炫耀的资本,母亲是一位热心肠的村干部,谁家有红白喜事,都少不了她忙碌的身影,父母为我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成家立业后,我也有了孩子,作为一个母亲,我该如何言传身教,去教育孩子做一个善良的、有用的人,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呢?恰巧,在一次看《焦点访谈》时,一群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的感人事迹触动了我。我就想,可以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去做好人好事,既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为孩子树立起一个好的榜样。于是,我就找到了鸢都义工的一名志愿者,表达了我的想法。

我们的最美志愿者(我们的志愿故事)(2)

我至今记得第一次参加志愿服务时的场景,我跟随鸢都义工的十几个志愿者一起去鹤祥养老院给老人包水饺。看到五大盆饺子馅和堆成小山的面团,心里有些打怵,这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包完啊!但经过大家一上午的努力,基本上就完成了五分之四的任务。“看来下午我们要努努力啊,要不然就有老人过年吃不上现包的饺子了。”一名志愿者说。我原先计划下午回老家陪公公婆婆过节,但这名志愿者的无心之言,让我改变了计划。是啊,一家人团圆过小年、吃水饺,多么寻常的一件事,但对这些老人来说,却是一份难得的奢侈。那天走的时候,养老院院长说:“感谢你们,因为你们的帮助,老人在小年这天终于可以吃上刚包的饺子了。”很简单的一句话,听在心里,却满是自豪与满足。这就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力量。

我们的最美志愿者(我们的志愿故事)(3)

后来我开始更加主动地参与志愿服务,除了要为孩子树立榜样外,更重要的是在参加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让我收获了内心的充足。我越发地希望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付出,让那些贫困、孤寡的群体多享受一份温暖,多收获一份快乐。一段时间,我每天到高新双语学校,参加护送孩子过马路志愿服务活动,学校门口的马路特别拥堵,我们领着孩子一队一队地过。有家长问我:“你的孩子在这上学吗?”我说没有,他又问:“你们有钱吗?”我说也没有。很多人就不理解,“你这么年轻,在这站马路,又没有钱,怎么可能呢?”也有的人觉得我们就是在作秀,但是不管别人怎么误解,当我们牵着孩子的手过马路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又为社会做了一点贡献。

我们的最美志愿者(我们的志愿故事)(4)

我们做的事儿都很小,可我们乐在其中。我们有付出,更有收获。一次,我带着儿子去山区看望一个困境儿童,那个孩子虽然连语言都无法表达清楚,但看见我们后,他自己进屋为我们搬出小凳子,很有礼貌地跟我们说:“奶奶坐,阿姨坐。”孩子礼貌的举动,一下子就感染了我儿子,也就是这一次,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种下了善良与爱的种子。从此,他也跟我一样,经常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从三年级开始他就拿着小红旗守护斑马线,一直做到今天,在他的带动下,他身边很多同学也加入到志愿队伍当中。

志愿服务,不仅仅是帮助一个个体,更重要的是帮助一个群体,不单单是一个人去做,还要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会。于是我也开始思考,如何让更多人受益,让公益的力量从小众范围走向全社会。很快,契机来了。在2013年,公益性社会组织可以登记注册了,我想,我可以换一种方式,为社会多做贡献,于是在那年秋天,我从一名志愿者成为了潍坊市第一位专职公益人。

有人问我,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让我坚守在公益的岗位不离不弃,是把公益当成了自己事业,还是因为从中实现了人生价值。我没有认真想过,或许是智力障碍的孩子,拿着小板凳喊“阿姨,坐”时带来的触动;也或许是老人吃到人生中第一块蛋糕时的笑容带来的感动吧。

在探索中壮大,凝聚公益的力量

为了让志愿服务的触角更深入、更广泛地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我开始将重心转到社会组织培育上。2015年10月,我成为潍坊市社会组织培育中心的负责人。

作为全市第一家社会组织培育中心,如何发挥优势,集聚资源、调动力量,我们并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当时压力很大。不懂怎么办,那就走出去学。成都、重庆、北京、苏州、上海……那一年我跑了全国十几个城市,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回来之后结合当地政策,做本土的培育孵化,让更多的志愿服务组织受益。仅2016年一年,我们做了23次能力建设培训,多元化多角度为入驻机构赋能。这一年,我们成功举办了2016全国支持性社会组织发展论坛,全国118家支持性社会组织参会,真正把潍坊的公益推向了全国。

我们的最美志愿者(我们的志愿故事)(5)

我们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参与精准扶贫。志愿服务如何参与扶贫工作,这在当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我们通过举办社会组织论坛,组织100多家公益机构进村调研,先后形成了200多份项目书。通过专家评审,最后研究确定了58个扶贫项目。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女人帮公益组织的助力山村果农帮扶项目。我们通过公益创投的形式资助了该项目6000元,邀请专家授课,从培育、修剪、施肥、施药等方面,为农村果农赋能。为解决果品销路问题,女人帮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又发动企业家赞助,投资40多万元帮村里把路修了起来。以6000元撬动40多万元,从前期苗木的种植,再到收获、运输,我们根据居民需求,做了一条龙的精准服务,真正把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家中,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

小善渐而大德生,小善聚而大爱成。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党旗竖起来、身份亮起来、责任扛起来,通过实实在在的公益项目,更好地传递党的声音和温暖。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传承中得到升华。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带动一座城,用信仰之光照亮公益之路,以爱的名义,让志愿服务的旗帜,在潍坊上空高高飘扬!

(作者:潍坊市社会组织培育中心 曹冬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