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错图笔记主要人物都有谁(张辰亮带来海错图笔记揭秘故宫清代)(1)

“‘海错’是什么意思?‘海错’不是海量的错误,而是繁多错杂、种类繁多的意思,海错是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张辰亮说,他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考证了收藏于故宫里的一套清代“奇书”——《海错图》。

11月27日,北京大学未名讲坛第102期邀请到张辰亮和他的新书《海错图笔记》,五百人的大阶梯教室,座无虚席,过道还有站着的“文艺青年”。

张辰亮,科普网红、昆虫学硕士,中国国家地理《博物》杂志资深编辑、官方微博运营主管,是550余万粉丝心中的“什么都知道”。擅长用幽默的文字为网友鉴定物种,尤其理解各种“灵魂画作”为粉丝答疑解惑。现场读者都很兴奋,不少是带着“终于看到活的了”的粉丝心情。

清代奇书《海错图》背后的故事

故宫藏有一套“奇书”,叫《海错图》,它是一本古代的海洋生物图谱。其作者聂璜出生在明末的杭州,是一位画家兼生物爱好者。苦于自古以来都没有海洋生物的相关图谱流传,他决定自己画一本,于是游历河北、天津、浙江、福建多地,考察沿海生物。经过几十年积累,绘制了一系列图谱,并在图片旁边配以生动的文字描述——这就是最终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完成的《海错图》,也是他唯一传世的作品,深受清朝历代皇帝喜爱。

《海错图》描绘了371种生物,其中几乎涵盖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大部分类群,还记载了不少海滨植物。每种生物所配的文字,既有观察记录,又有文献考证,并配趣味“小赞”一首,读来令人兴致盎然。聂璜的严谨精神使这本书颇具现代博物学风格,吸引了有同样兴趣的张辰亮。

由于时代所限,《海错图》中有很多不靠谱之处,比如有些动物聂璜未曾亲见,仅根据别人描述绘制外形,会有很大失真。关于生物习性的记载,也是真假混杂。

正因如此,张辰亮用今天生物学的角度,对《海错图》中的生物进行分析考证,从他的文字和画作中发现蛛丝马迹,辨别真伪。在这期间,除了翻阅各种资料外,他还去辽宁、天津、福建、广东、广西以及日本、泰国等地搜集素材、实地考证,一步一步推理分析后,鉴定出画中生物的真身,“这就像在破案一样,非常过瘾”。

《海错图笔记》其实是30篇读书笔记

海错图笔记主要人物都有谁(张辰亮带来海错图笔记揭秘故宫清代)(2)

张辰亮在为读者签名,手绘“灵魂画作”。(出版方供图)

“各位好,这么多人有点震到了。今天主要给大家讲讲《海错图笔记》这本书背后的故事。不废话,就直接说了。”张辰亮开场道。现场倒没有像平时他在微博上那样幽默地“调戏”粉丝,但讲解中却的幽默地“调戏”了《海错图》的画风,“《海错图》里全是稀奇古怪的海洋生物,说它是工笔画吧,动物的神态又十分卡通;说它是漫画吧,可又一本正经的样子。”

在《海错图笔记》中,张辰亮采用中国传统本草书的分类法,把书中描述的生物归为“介部、鳞部、虫部、禽部”4类。“虽然不符合现代科学的分法,但可以展示古人是怎样给生物分类的。在这30篇文章里,有海洋生物的科普,有故纸堆里的考据,有中国人和大海之间的逸事,也有一些我个人的絮叨。简单来说,这其实就是读《海错图》时所做的30篇读书笔记。”张辰亮介绍。

海错图笔记主要人物都有谁(张辰亮带来海错图笔记揭秘故宫清代)(3)

清代《海错图》里的鲎。图自《海错图笔记》

海错图笔记主要人物都有谁(张辰亮带来海错图笔记揭秘故宫清代)(4)

把鲎的化石和现生鲎对比,可看出它的外形基本没变。图自《海错图笔记》

张辰亮说,解读过程中有一个遗憾。古书《海错图》一共有四册,经故宫博物院整理出版的有三册,第四册现在在台北故宫。他指着投影里的图片说,“这是《海错图笔记》里的图,叫鲎(hòu),正面图出现在北京故宫里《海错图》第三册最后一张。而鲎的背部,则在台北故宫《海错图》第四册第一张。因为两本书分离,同一种动物只能分开在两个地方,很可惜。”

这部《海错图笔记》并没有将古书《海错图》里300多种生物全都纳入,张辰亮表示,他打算每年出一本,每年30多种。不过他也提到困难之处,“我只能尽量,因为里面有很多是考证不出来的,比如书里画了好几种龙,还有一些看上去是真的,但说不好,那些奇闻异事没法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