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疼拉肚子要做ct吗(拉肚子为啥要做放射检查)(1)

23岁的小曾最近有点烦:老是拉肚子。一开始他并没在意,自己买了黄连素、蒙脱石粉剂服用,没想到情况非但没好转,反而日益严重,从最初的每天解便3-4次,发展到每天10多次,后来还出现了粘液血便,人也很快消瘦下去,精神萎靡。

小曾去医院就诊,抽血化验,做肠镜,一轮检查下来,医生告诉他,他很有可能得了炎症性肠病,要去放射科进一步完善检查。小曾很焦虑,这是他第一次听说这个病,他更不明白拉肚子为啥会变得这么严重,肠镜都做了,为啥还要去放射科做检查?

近年来,影像医学飞速发展,各种影像检查新技术层出不穷,这些新技术对临床医师诊断疾病有极大的帮助,患者也从中获益良多。但患者常常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医生要让我做这个检查?到底有没有必要?本文就以小曾的情况为例解释下。

医生怀疑小曾得的是“炎症性肠病”,这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该病好发于年轻人,如果缺乏正规的治疗干预,部分病人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致残甚至致死。准确地说,炎症性肠病其实包括三大类疾病:一是克罗恩病(CD);二是溃疡性结肠炎(UC);三是无法明确分类的肠炎(IBDU)。

克罗恩病可以累及整个消化道,病灶往往多发,呈跳跃性分布,肠壁全层都有炎症。溃疡性结肠炎累及结直肠,病灶呈连续性分布,炎症主要局限在黏膜。

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都可以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克罗恩病可以引起肠道溃疡、穿孔、瘘道、梗阻等。溃疡性结肠炎则主要引起内膜的剥离,假性息肉,还可以引起各种溃疡,甚至会诱发肠癌的发生。

炎症性肠病的确诊需要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内镜、影像学检查结果及病理等综合考虑。与内镜相比,影像学检查不仅能同时观察肠腔内外及肠壁的情况、规避胶囊内镜嵌顿的风险,还能清楚显示全部消化道的情况,也是观察穿孔、内瘘和脓肿等并发症的最佳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肠道的影像学检查不能“说做就做”,要提前进行准备。首先,检查前8小时需要口服泻药,把肠道内的食物残渣和粪便排泄出去;其次,检查前30-40分钟内再口服约1000毫升特殊溶液充盈肠道;最后,通过静脉注射对比剂完成CT或磁共振(MR)增强扫描。

炎症性肠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既可以选择肠道CT检查(CTE),也可以选择肠道MR检查(MRE)。取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通常而言,CTE扫描速度很快,对配合不太好或体质较差的病人会更合适,通常会运用于初诊或患者出现急症需要立刻进行影像检查评估的情况。MRE的检查时间长,对病人的配合度要求高,但不存在辐射,软组织结构分辨率好,特别适用于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临床的正规定期随访。

肠道影像学检查的作用包括:

1、发现病灶,明确定位和定性。

2、判断炎症性肠病的活动度。

3、判断炎症性肠病会不会引起肠外的病变。

4、明确是否存在并发症。

5、长期随访评估,指导临床用药方案。

6、炎症性肠病和其他疾病的鉴别。

要强调的是,炎症性肠病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肠道炎症性病变,如若患者出现反复发作的腹痛和腹泻时千万不能掉以轻心,需要及时就诊。临床的诊治需要包括消化内科、胃肠外科、放射科和病理科等科室的通力合作。放射科的影像学检查是贯穿疾病诊断-治疗-随访的重要环节,能为最大程度改善炎症性肠病患者的预后保驾护航。

作者:冯琦 庄治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放射科医生)

编辑:王星

图片来源:本报资料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