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小伙伴们是否看过最近正在热播的《重启之极海听雷》,如果有的话,想必对下面这张图里的东西还留有印象,即使没有也没关系,需要了解的东西也都在图片的文字中啦。

水里长的像蜗牛的生物(海边岩石上常见的一种生物)(1)

图片来自《重启之极海听雷》官方微博账号

事实上“海蟑螂”是真实存在的噢!不过此“海蟑螂”非彼海蟑螂,电视剧中的“海蟑螂”只能说是以现实中的海蟑螂为原型而创作出的一种假想生物。

那么现实中的海蟑螂是种什么样的生物呢?

海蟑螂,顾名思义就是“海里的蟑螂”,记得几年前在海边玩时在石头上看到了成群的海蟑螂,那时不知这是什么生物,就觉得像蟑螂,但又是生活在海里的,于是搜索“海蟑螂”,嘿!还真叫这名!但事实上,海蟑螂只是长得像蟑螂,和蟑螂的关系可差远啦!

海蟑螂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动物亚门软甲纲真软甲亚纲囊虾总目等足目潮虫亚目海蟑螂科,而蟑螂隶属于节肢动物门六足亚门昆虫纲,两者从亚门开始就不同啦(人类与鲤鱼也是从亚门开始不同,这样或许有助于理解),所以它们的关系差了远去了。相比之下,海蟑螂和我们熟悉的鼠妇同属一个潮虫亚目,甚至于和大名鼎鼎的大王具足虫也同属一个等足目。

水里长的像蜗牛的生物(海边岩石上常见的一种生物)(2)

钟丹丹/图

和《重启之极海听雷》中描述一致的是,现实中的海蟑螂也是七对步足、一对复眼,是种食腐动物,主要取食海岸礁石上的大型海藻和硅藻,也常取食其他有机碎屑、动物残肢以及泥沙等

不过现实中海蟑螂胆子可小太多了,不要说巨响震动,即使是你在石头上用力跺跺脚,它们也会一溜烟消失的无影无踪,就更不可能存在“扑向人类”这种情况啦。至于咬人痛不痛,嗯……咱也没被咬过,咱也不知道,大概威力可能还没有同等体型的蝗虫咬人痛,甚至不一定咬的穿皮肤。

水里长的像蜗牛的生物(海边岩石上常见的一种生物)(3)

钟丹丹/图

海蟑螂是半陆生种类,大多数种类都栖息在高潮间带区域的岩礁石缝中,是潮间带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只有个别种类生活在山地溪流附近(如台湾海蟑螂生活在内陆山地森林的溪流附近)。在我国沿海各地均有分布,如果想要一睹海蟑螂的真容,可以多留心海岸边的礁石,或许它便在那里,远远的看着你,“不敢动不敢动”(记得保持一定距离噢,离的太近它咻地就跑了,速度可不比蟑螂慢)

全世界大概有40余种海蟑螂,在中国常见的主要为奇异海蟑螂以及分布于我国台湾的台湾海蟑螂。

水里长的像蜗牛的生物(海边岩石上常见的一种生物)(4)

钟丹丹/图

海蟑螂体长约2-3.6厘米,雄性大于雌性,体色为黑褐色或黄褐色,身体背腹扁平且呈卵圆形,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无明显的头胸甲。身体外部覆有角质化的外骨骼,周期性地进行蜕皮。骨片间通过关节膜互相连接、灵活运动,同时可防止干燥和抵御敌害。

口器包括1对大颚、2对小颚和1对颚足,胸部分为7节,长有7对胸肢,又称为步足,为单枝型,用于运动、捕食、游泳,其中第6、7对胸肢是吸水的重要器官。雌性个体胸部腹面具有育卵囊,由五对育卵板构成。成熟雌性受精后,会将卵存于育卵囊中,直到幼体成熟后排出体外。

水里长的像蜗牛的生物(海边岩石上常见的一种生物)(5)

腹部分为6节,前5节长有5对叶片状腹肢,为双枝型,用于呼吸。末节又称为尾节(就是最后面那两条长长的),长有1对尾肢,其末端分为外肢和内肢。雄性第二腹肢内侧的雄性附肢特化为生殖器,起到交配授精和生殖隔离的重要作用。

水里长的像蜗牛的生物(海边岩石上常见的一种生物)(6)

钟丹丹/图

有趣的是海蟑螂的蜕皮过程不同于大多数节肢动物,它的蜕皮过程分两个阶段,先蜕掉身体后半部分,间隔几天再蜕掉身体前半部分,中间间隔这段时间只能用前面的胸肢行走。

虽然海蟑螂和它“表哥”蟑螂的关系差的远了,不过两者还是有些共同点的,比如都喜欢生活在肮脏狭窄的地方,以及都喜欢吃人类的东西:蟑螂吃人类家里的食物或垃圾,海蟑螂喜欢吃紫菜、宣藻等经济藻类,还有就是:都!能!做!药!且除了传统的民间服用方法外还有现代制药方法制成的药物。(知道这些的时候我整个人也都是震惊的:你跟我说这玩意儿不仅能吃甚至还能治病?!)

现代科研人员的研究表明,海蟑螂提取物对许多种癌细胞(人子宫颈癌细胞、人胃癌细胞、人非大细胞肺癌细胞)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或许在未来能够开发制作出抗癌药物。

作者:微博@妄越不得

参考文献:

  1. 孙静娴,邢晓磊,张鹏.《海蟑螂生物学及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2015
  2. 陈国孝.《两种海蟑螂的记述》.1987
  3. 赵丽,黄子茜,孙静娴,张鹏.《大连黑石礁地区暗灰海蟑螂形态学测量分析》.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