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刚上初中的时候,我就在想,不知道初一还有没有儿童节.
更早之前在村里上小学的时候,那一天的主要活动就是学校用录像机录像带放电影,颁发优秀学生奖,发零食.很奇怪的是,有连续好几年都会发肉包子,这个传统也不知道是从何而来. 四年级开始在乡里的小学上学后,活动就比较大气,先是穿着衬衫长裤加马甲的套装排着长队在乡里的街上走一大圈,领头的打腰鼓,后面的人一起喊“庆祝庆祝,庆祝六一儿童节”,一圈转完之后,就开始文艺演出,一演就是好几个小时,然后这个儿童节就过完了.
儿童节说有趣,也并非十分有趣。但总归是不用上学,这就很妙了. 而五年级因为有升学压力,每天都是重复上语文数学两门课,还要上晚自习。非常的枯燥乏味,甚至连语文书上的插图都少了很多.
第十册语文开篇的南湖就透着一股严肃的气息.
第二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更是有着一种强烈的压抑感,预示着稍微轻松点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
种子的力给我有一些印象,而且这种行文方式让我想起了不知道从哪里读过的课文,说的老师问同学们什么动物最勇敢,有同学说老虎狮子大象等等,有个同学说是蚊子还是苍蝇,马上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老舍的养花写得很隽永,二十年后我再看,发现我记住的就是昙花和秉烛夜游这两个词语.不知道其他人是不是也是这样.
幸福是什么,这篇课文很好地给我们松了松心扉,因为后面还有很多虐我们的课文.
首先就是穷人。全篇不管是天气,环境还是事件,都太压抑了.
还好彩色的翅膀给了我们希望.
而粜米一下又把旧社会的困苦描写得很传神.
好在冀中的地道战这篇文章很让人神往,因为写得极生动又详细,所以同学们尤其是男同学们都极容易被代入其中,然后展开各种联想。实在是一篇非常适合走神的课文.
小英雄雨来也是,虽然是写的北方的故事,但是因为也是农村故事,让我们也似乎身临其境.
古诗四首里面,那首山中留客我是真没有什么印象,实在不知道那天我在干嘛。
琥珀和林海,前者因为有松脂滴苍蝇和珍珠的巧合所以很有印象,后者就没有那么记得了.
马这篇课文,学的时候很有代入感,但是在我的回忆里,几乎没有主动想起过.
凡卡这篇课文,真是令人感动。尤其是那一句“乡下 爷爷收”,就知道终究是了无音讯。那几天在家里也格外老实些,觉得我可比凡卡幸运多了.
情绪低落的时候,景阳冈的出现就颇能振奋精神,尤其是切的几斤熟牛肉和十八碗好酒。我少不得在家里用甜酒来模仿,但是当时牛肉要6块钱一斤,那就实在吃不起了.
走了凡卡,来了小抄写员。这篇课文虽然很长又带点悲伤。但是里面有一条主线,尤其是小抄写员被爸爸理解后的阖家团圆,很让我们安心.
渡船也是场先悲后喜的戏,我觉得最好看的就是里面的插画。人物的装扮,水,船和树,让人看着很熟悉很温暖.
学完鹌鹑后,我打死了被老鼠笼捉住的老鼠,还给它做了个坟.
冬眠这篇课文,我读得很仔细。说起来不好意思,二十多年前,我们很喜欢捉青蛙,刺猬和野兔. 刺猬相对来说少一些,而且去皮的时候比较残忍,因为它的叫声很凄惨. 现在这些东西很少了,也不准捉了.
在仙台。当时只记得这篇课文写得蛮有意思的,措辞组句和别的文章大有不同.
而詹天佑这篇课文里面的插图,会让我们的思绪一下跑到我们从来没有去过的大好河山.
三人行这篇课文也很长,但是读起来津津有味。总的来说,这种写事情的课文就比写风景的课文要耐读一些,而且,我甚至很想吃一下文章里面的车前草和炒面.
古诗三首我竟然只记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首。另外两首很没有印象.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就是在这里学的.
这篇课文我一直很有印象的原因竟然是那两杯绿茶和一小碟花生米.
最后一篇课文学完,就表明我们的小学生活要结束了. 以鲁班学艺来结尾,实在是太贴切不过.除了插图里面的那个桥梁和高塔我很想要之外,鲁班拜别师父也给我一些感触. 我们走出了小学的大门,就从此再也回不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