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是个忒倒霉的皇帝,有个历史学家是如此总结他倒霉的帝王生涯,“秦始皇做过的事,他多半做过,但是他没有焚书坑儒;他做过的事情,唐太宗多半也做过,唐太宗没有开运河。然而,秦始皇、唐太宗都有“千古一帝”的美誉,隋炀帝却落了个万世唾骂的恶名。但是有一件事,他比这两个皇帝幸运,无论后人怎么抹黑他,这件事情上他还是胜过嬴政和李世民的。

杨广为什么没杀他四弟(文学才华超过秦始皇和李世民)(1)

隋炀帝杨广

杨广是一个长期被泼脏水的皇帝,民间有他是硕鼠转世的传说,在某些刻意“打扮”他的史书的作用之下,他被贴上了荒淫无道、奢靡挥霍、穷兵黩武的标签。他的形象烂到底了,自然没有办法跟统一中国的秦始皇和有“万世帝范”的唐太宗相比了。

杨广为什么没杀他四弟(文学才华超过秦始皇和李世民)(2)

唐太宗李世民

很简单,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杨广三征辽东不遂,逆臣杨玄感谋反如同一把手点燃中原大地的烽烟,杨广的大业在农民起义烽火中分崩离析,他本人也在江都被乱臣贼子宇文化极所弑。发妻萧皇后用一副薄薄的床板作棺材把他埋葬在雷台之下。取代他的表兄弟李渊开创了唐朝,也送给了他一个恶心的谥号“炀”。古代《谥法》曰:“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这个炀字算是把杨广牢牢地钉在耻辱柱上,完全掩盖他作为君主雄才大略的那一面。

秦亡于过度役使民力,这同样是隋朝灭亡的原因。秦始皇嬴政修长城、建直道驰道、营造阿房宫、骊山陵墓,沉重的徭役埋下了秦二世而亡的祸根;杨广营造东都洛阳、开南起余杭北至涿郡的大运河,三征高句丽,天下不堪重负,农民起义成压垮隋朝的最后一棵稻草。嬴政和杨广还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登基之后不喜欢好好在京城呆着,喜欢全国巡游。这两名有着过人精力和行动力的皇帝,在后世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口碑。后人虽然诟病秦始皇暴政的一面,但是也敬他是千古一帝,倒是没有过分抹黑。他的帝王形象并没有因为“焚书坑儒”减分,基本上史书还是肯定他开创大一统格局的历史功绩。到了杨广这儿,巡游全国就是浪荡误国、生活糜烂的证据,要知道秦始皇可是死在最后一次巡游的路上,也没有谁因此数落过他劳民伤财。

杨广为什么没杀他四弟(文学才华超过秦始皇和李世民)(3)

跟李世民比更加吃亏了。杨广和李世民都不是嫡长子,都是以老二的身份以非常手段夺嫡成功,李世民夺嫡的过程更加血腥残酷。他不仅杀死了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还把太子东宫和齐王府上十几个未成年的王子全弄死了,目的就是让李建成和李元吉绝后。虽然隋文帝的死跟杨广肯定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但是谁也没有证据证明杨广弑父。李世民虽然没有杀李渊,在玄武门之变后夺宫逼李渊退位肯定是真的。不然以高祖李渊的雄才大略,春秋正盛,再当十年皇帝是没有问题的。玄武门之变后第九年,唐高祖李渊郁郁而终。李世民和杨广一样算计皇位,残害父兄,更加神同步的是他们都栽在三征高句丽这件事情上,但是后世对李世民的评价,比杨广不知道高出几个级别。在世人眼里,马上能打仗马下能纳谏的李世民,是后世皇帝的模范,而杨广则是所有帝王的反面教材。

固然杨广自己也要负一定责任的,他好大喜功不顾惜百姓,掏空隋文帝留下的底子,把隋朝拖向无尽的深渊。如果论为皇位手上沾的亲人血,恐怕李世民比杨广更多。杨广开通的运河直到现在还承载着南北航运的重要功能,李世民的名气虽大,却没有留下什么足以造福后人的伟大工程。但是李世民光辉的帝王形象就是立起来了,这其中的蹊跷就在于,李世民打破了皇帝不过问起居注和史书的传统,把手伸向了史书。在两《唐书》中,李渊太原起义的功劳、李建成浴血奋战平定天下的过程,基本上都被他抹干净了。有没有把父亲和兄长的功劳往自己头上放,就要问问李世民他自己。

杨广为什么没杀他四弟(文学才华超过秦始皇和李世民)(4)

杨广力主开凿的京杭大运河

很多人都误会杨广开运河是为了方便巡游江南,为一己之私劳役天下百姓。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杨广开运河肯定也有沟通隋帝国南北交通的考虑。

尽管杨广没留下什么好声名,他的功绩被有意无意地抹去,后世朝代一边享受着他开凿的运河一边骂他,可是他身上却有一件事情是任何史书都抹煞不了,且让李世民甘拜下风。这就是他的文学才华,如果在古代皇帝的序列里做个诗人排行榜,杨广是能够排上前几名的。这一点,任唐太宗李世民如何努力,都超越不了的。或许文学才华有相当一部分是靠天赋的吧,在当上皇帝后,李世民很努力的写诗,他虽然诗名不显,但至今留下上百首诗。他在位23年期间,一直是位高产的诗人,论数量怕是比他所有文学侍从加起来的还多。但是他的诗作水平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作品还被后人评论“粗鄙”,有人给他八个字评价:“远逊汉武,近输曹公。”

杨广为什么没杀他四弟(文学才华超过秦始皇和李世民)(5)

少废话,还是上两首杨广和李世民各自的诗,让诸君好好比较一下吧。

杨广写过一首《饮马长城窟》:“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这打头的四句,就描绘出秋天边关旷达疏阔的景致,自带苍凉雄健的边塞诗气场。

还有一首《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这首五言古诗极为精简,炼字颇为老道,“月去”和“星来”两句将春夜旷野里的美景展现无遗。

杨广为什么没杀他四弟(文学才华超过秦始皇和李世民)(6)

李世民也留下一首《饮马长城窟》:“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这几句抓住了风雪山河,边塞诗的意境是有的,就是文辞不够流畅优美,练字不够精致。这首至少还算过得去,真正“粗鄙”的看下面:“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

这两句看得出是硬生生凑在一起的,既不流畅也没有什么美感。李世民是贵族出身,按理说文化水平应该比流氓出身的刘邦高多了,但这两句诗跟汉高祖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相比,相形见绌了不是?

还有《还陕述坏》:“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民?星旗纷电举,日羽肃天行。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这首诗不缺乏帝王的霸气,但是木直呆板没有灵气,文辞粗陋算不得上乘诗作。

杨广为什么没杀他四弟(文学才华超过秦始皇和李世民)(7)

嬴政就更加不用说了,基本没留下什么诗作,跟他本人关系最近的文章应该就是在几座山上留下的石刻,还有可能是臣僚代笔的,几乎看不出什么文采。

据说,一心想当个好诗人的李世民,是相当服气杨广的写诗水平的。他刚登基就在朝堂上大谈杨广的诗歌,还给《隋炀帝集》四字评语:“文辞奥博。”李世民着人把杨广的诗谱成曲,让乐官传唱。谱了曲的诗,相当于今天的流行歌了。这样的待遇,算是想当看得起前朝的亡国之君了。看来,历史或许能夺走杨广的声誉,可是夺不走他的文学才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