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2日一点零七分,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相信大家都很悲伤,也都自发地发起了对袁隆平爷爷的各种缅怀活动,我们缅怀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更加应该熟悉他的工作具体是什么。大部分人都知道袁老的最大贡献是杂交水稻,但是不知道的是杂交水稻这四个字背后隐藏着多少辛勤的汗水和艰苦卓绝的科学研究。

你知道袁隆平所研究的杂交水稻背后的这些事吗(你知道袁隆平所研究的杂交水稻背后的这些事吗)(1)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杂交水稻的粮食产量大,其背后的基本原理是生物学当中的杂交优势,也就是其父母的基因差异越大,亲缘关系就越远,下一代的基因优秀概率就会更高。这个本质上是因为亲缘关系远,基因库会更加庞大,有更多的基因选择。自然界中的普通水稻其实有各种各样的特点。

你知道袁隆平所研究的杂交水稻背后的这些事吗(你知道袁隆平所研究的杂交水稻背后的这些事吗)(2)

拿着杂交水稻的袁隆平

比如说有的穗子特别大,有的颗粒特别大,如果把穗子大的和颗粒大的结合起来就会产生穗子大,颗粒也更大的下一代,它的粮食产量就上去了,大家看起来起来简单,但事实上杂交水稻要实现大规模的种植特别困难,因为水稻是雌雄同体自体繁殖的,一颗水稻的雄蕊跟雌蕊长在一起自己就繁殖了,要让它跟其他的水稻自然发生杂交,概率特别低,用人工的办法迫使他们杂交难度也很高,人工储蕊是很麻烦的事。

你知道袁隆平所研究的杂交水稻背后的这些事吗(你知道袁隆平所研究的杂交水稻背后的这些事吗)(3)

上了年纪仍在关心杂交水稻研究的袁隆平

一个是水稻的花特别小,开花时间也很短,且一朵花就产一个种子,花粉只在非常短的时间里才有活力,人工一个个的操作效率太低。袁隆平在70年代经过长期的探索,检查了1.4万颗稻穗上的花儿,发现有四颗雄蕊没有生殖能力的稻株,水稻的雄蕊没有生殖能力,就没有办法自体繁殖,就只能够借助跟其他水稻的杂交才能够产生种子,也就是这样的雄蕊没有繁殖能力的稻株,天然有杂交的优势,并且这种雄蕊没有繁殖能力的特性,在下一代还会被保留下来,也就是杂交的特性会一代一代地保留下去。

你知道袁隆平所研究的杂交水稻背后的这些事吗(你知道袁隆平所研究的杂交水稻背后的这些事吗)(4)

袁隆平院士亲笔题字

如果人工去培育形成杂交水稻的优良品种,就可以大规模种植了,这个就是大规模种植的杂交水稻的基本原理,看起来简单,但里面要做的工作极其的复杂。种植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比如播种,栽培,光照,土地,环境,施肥,还有培育方式等等,可以说是又精细又复杂又耗精力。经过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的努力,杂交水稻的亩产量在不断地提升,并且杂交水稻不仅在我国已经种植到了全球各地,袁隆平的科学研究不光是对中国的贡献,更加是对全世界人民的贡献。

你知道袁隆平所研究的杂交水稻背后的这些事吗(你知道袁隆平所研究的杂交水稻背后的这些事吗)(5)

粒粒皆辛苦

在此呢希望年轻一辈的科学工作者们以袁老为榜样,把这样的科学精神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袁隆平爷爷一路走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