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据媒体报道,26岁的莆田小伙阿明(化名)舌头长了个溃疡,仅黄豆大,三个月不愈,竟查出舌癌,病根很可能是他爱啃硬壳海鲜,时常刺破口腔,诱发溃疡。

舌根肿物有溃疡是癌吗(小伙长了个溃疡)(1)

资料图 王金辉 制图

福建省肿瘤医院院长、头颈肿瘤放疗科主任医师陈传本教授说,口腔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全球第六高发癌症,其中,八成是舌癌。

近年,福建的口腔癌高发,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如果发现同一部位口腔溃疡超过2周,应及时就医。

经常口腔溃疡 小伙得舌癌

阿明生长在莆田沿海,从小爱啃硬壳海鲜,用牙咬硬壳时,一不下心就会刺破口腔粘膜,诱发溃疡,但过几天就好了。三个月前,他发现右侧舌头下又长了个小疙瘩,硬硬的,不是很疼,但溃疡越来越大,疼得厉害,他才觉得不对劲。到医院一查,竟被确诊为舌癌。幸好,他做了手术、辅助放疗,目前恢复良好。

阿明挺纳闷,他年纪轻轻,又没家族史,咋突然发病?医生一再追问,阿明才说,平时,他爱啃硬壳海鲜。

陈教授说,舌癌不是不治之症,越早发现,治疗效果越好。但早期病症跟口腔溃疡很像,都是出现不明原因肿痛和白斑。几乎每个人都长过口腔溃疡,有时调整饮食、喝点清火茶就好了,很多人不会在意。有的患者溃疡疼痛一两个月,放射到耳根,实在不能忍了才来医院,一旦确诊,已是中晚期。

疲劳、熬夜、生活不规律、女性经期等都可能导致口腔溃疡,早期会疼痛,多为复发性口疮,且病发时间不会持续太长,长的位置不定,外观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微肿但并非肿块,出现溃疡时,忌辛辣、烟酒等,避免反复刺激破损部位,一般在1-2周内自愈。若溃疡长在同一部位,超过两周不能痊愈,应警惕。

除了长期不愈的溃疡,爱咬舌头,白斑、红斑、扁平苔藓也可能是癌前病变。若发现舌部有其中的任何一种症状,不感觉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诊。

口腔癌年轻化 小心这些事

口腔癌包括舌癌、牙龈癌、腭癌、口咽癌、唇癌等,其中,舌癌最常见。早年,口腔癌多发于65岁以上,近年有年轻化趋势,三四十岁的患者很常见,30岁以下的患者明显增多。

陈教授说,不良卫生和生活习惯可引发口腔癌,比如吸烟、饮酒、嚼槟榔,还有些人喜欢吃烫嘴的食物,容易造成口腔黏膜轻度灼伤,如果频繁如此,会令口腔黏膜溃烂加剧,难以愈合,长此以往可能引发舌癌。

物理刺激诱发的舌癌也较常见,比如牙齿残根、残冠,长期摩擦、刺激,导致口腔破溃;打舌钉、舌环,长期摩擦形成溃疡;不注意口腔卫生,容易导致龋齿,久而久之,会加剧对口腔的刺激,也可能诱发舌癌。从事户外工作者,长期暴露在日光直射下,唇癌的发病率也较高。

他告诫大伙:

平时要按时作息,戒烟限酒;

多吃新鲜蔬果,少吃熏烤腌制类食物,少吃烫食,少嚼槟榔;

正确刷牙,预防龋齿,定期洗牙,清除牙结石;

口腔溃疡超过两周不愈,及时就诊;

每1~2年应进行一次口腔临床检查,及时治疗癌前病变,如口腔黏膜白斑、扁平苔癣等;

当有不正的牙齿或假牙对周围组织产生摩擦,应立即矫正,及时治疗残根,残冠;

发现口腔内有任何肿块赘肉、脱皮落屑或颜色变化,应尽快就诊。

延伸阅读:

合肥一大爷口腔溃疡不注意患上舌癌 险些丧命

2019年6月报道,很多人由于疲劳或维生素缺乏,会出现口腔溃疡的症状,由于伤口不起眼且不易观察,一般不会引起患者太多的关注。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伤口,往往可能暗藏致命危机。

万大爷觉得舌头下方不舒服,不过除了吃饭疼痛倒也能忍住,就没太在意。可是几天过去了,舌头疼痛感愈发强烈。万大爷对着镜子一看,发现舌头下方有一片溃烂,以为只是普通溃疡的他仍然没有重视。直到一周前,舌头下方的溃烂面逐渐增大并伴有明显疼痛感,严重影响正常进食,万大爷才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安医大二附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

经接诊医生观察诊断,万大爷可能患上的是一种舌部恶性肿瘤,当即建议他住院做进一步检查。不久后,活检病理结果证实了医生的初诊判断,万大爷患上了舌部鳞状细胞癌。经安医大二附院口腔颌面外科集体讨论,决定扩大手术、切除万大爷的半侧舌头和口底部组织,并依照国际头颈肿瘤的标准治疗方法,予以术前诱导化疗,以新的分子靶向药物控制肿瘤。在完成一个周期的术前诱导化疗后,万大爷接受了“口底、舌颌颈联合根治术 舌口底再造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 显微外科血管吻合 气管切开”一系列的高难度复杂手术,该手术采用国际先进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持续时间长达10个小时。

最终手术取得了成功,经过该院重症监护室为期一周的后续治疗,万大爷手术切口顺利愈合,皮瓣成活,口腔各项功能恢复正常。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 海峡都市报 新安晚报

流程编辑:TF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