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简称“沪”或“申”,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 省级行政区、 直辖市、 国家中心城市、 超大城市、 上海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 。

上海地处中国东部,长江入海口,东临 东中国海,北、西与 江苏、 浙江两省相接 。战国时,上海是 春申君的封邑,故别称 申。 晋朝时,因 渔民创造捕鱼工具“ 扈”,江流入海处称“ 渎”,因此 松江下游一带称为“扈渎”,后又改“沪”,故上海简称“沪”。

沪菜即上海菜,是中国的主要地方风味菜之一。 本帮菜是上海菜的别称,是 江南地区传统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流派。所谓本帮,即本地。以浓油 赤酱、咸淡适中、保持原味、醇厚鲜美为其特色。常用的烹调方法以红烧、煨、糖为主。后为适应上海人喜食清淡爽口的口味,菜肴渐由原来的重油赤酱趋向淡雅爽口。本帮菜烹调方法上善于用糖,别具江南风味。

上海红烧肉是一道上海本帮菜经典美食,由五花肉、酱油、酒、糖等材料制作而成。上海人做红烧菜的统一特征是:“一手酱油瓶,一手糖罐头”。上海红烧肉带有浓油赤酱、丝丝甜味的红烧肉,简直把本帮菜的特色发挥到了淋漓尽致。这道菜能体现出浓油赤酱的特色,靠火候功夫,可以做出肥而不腻、酥而不烂、甜而不粘、浓而不咸的味道来,是本帮菜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菜色之一。

八宝鸭是上海地区的特色传统名菜,属于沪菜、苏菜。但以上海城隍庙上海老饭店烹制的为最佳,故被美食家誉为席上一绝而驰名中外。八宝鸭是用带骨鸭开背,填入配料,扣在大碗里,封以玻璃纸蒸熟,鸭形丰腴饱满,原汁突出,出笼时再浇上用蒸鸭原卤调制的虾仁和青豆,满堂皆香。

水晶虾仁是一道传统名菜,属于沪菜。曾被评为“上海第一名菜”。奇香四溢,晶莹剔透,赛如明珠。主料有虾和鸡蛋。清炒虾仁不加任何配料,满满一盘虾仁,鲜明透亮,而且软中带脆。40年代上海静安宾馆名厨从粤、闽菜引来“清炒虾仁”,并在烹饪技艺上进行改革创新,加之选料上乘,制作严格,风味独树一帜。“水晶虾仁”上席,奇香四溢,晶莹剔透,赛如明珠。难怪,静安宾馆每年光虾仁就要吃掉十几吨呢。

白斩鸡是上海地区传统名菜。“说起白斩鸡,要数小绍兴”,这已成为了许多上海人的口头禅。由于“小绍兴”是精选上海浦东一带所产著名的“三黄鸡”,质量好、味道鲜美,而赢得了广大顾客的喜爱。“小绍兴”也成了上海久负盛名的名店,白斩鸡是上海地区的名菜。形状美观,皮黄肉白,肥嫩鲜美,滋味异常鲜美,十分可口。

久负盛名的上海松江鲈鱼,沪菜经典名菜,其味鲜美,其肉细嫩,再加上特殊的烹饪技艺,历来被视为上乘珍馐。据说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品尝松江鲈鱼之后,封其为“江南第一名鱼”,从此松江府年年向朝廷进贡。1972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问上海时,曾品尝松江鲈鱼。1983年,上海市锦江饭店曾在香港举办松江鲈鱼烹饪技艺表演,轰动了当地中外人士。可见松江鲈鱼在古今中外都被视为“鱼中珍品”。

八宝辣酱是上海地区传统名菜,色泽艳丽光亮,鲜辣辛香。它是由炒辣酱改良而来的。“八宝辣酱”味道辣鲜而略甜,十分入味,大受食客的欢迎。在40年代,九江路上的同龢馆厨师们参照上海本地菜“全家福”的烹制法,在炒好的辣酱上浇上一个虾仁“帽子”,又对炒辣酱的原料进行了调整充实,用虾仁、鸡肉、鸭肫、猪腿肉、肚子、开洋、香菇、笋片等八样主要原料烹制,故称它为“八宝辣酱”。后来,上海一些菜馆纷纷仿效,“八宝辣酱”就广为流传了。

腌笃鲜,属于江南地区汉族特色菜肴,来源于徽菜,现已是上海本帮菜,是上海地区的名菜。此菜汤汁白浓,肉质酥肥,口味鲜香。每到春天竹笋上市时,沪上人家都喜欢烹制这道佳肴。也是徽菜,苏菜,杭菜中具有代表性的菜色之一,此菜口味咸鲜,汤白汁浓,肉质酥肥,笋清香脆嫩,鲜味浓厚。主要是春笋和鲜、咸五花肉片一起煮的汤。 “腌”,就是指腌制过的咸肉;“鲜”,就是新鲜的肉类(鸡、蹄髈、小排骨等);“笃”,就是用小火焖的意思。

油爆河虾是上海及江苏、浙江一带的传统名菜。它为席上珍品,也入寻常百姓家,适于家庭小酌。成菜后河虾个大体圆,红润发亮,外脆里嫩,咸甜可口,入口壳肉分离,吃完虾,盘内不留卤汁。“油爆河虾”以上海山东中路、南京东路口的“老正兴菜馆”烹调的最具特色。成菜后河虾个大体圆,红润发亮,外脆里嫩,咸甜可口,入口壳肉分离,吃完虾,盘内不留卤汁。

芙蓉蟹斗因其芙蓉洁白,蟹粉鲜美,极受人们欢迎,成为上海地区历史悠久的地方特色名菜。上海苏州一带更以“阳澄湖清水大闸蟹”驰名,上海地区在30年代,一般多煮吃或蒸吃。一到深秋季节,饭馆、酒店、熟食店都挂牌经营清水大闸蟹。以后人们嫌用手剥太麻烦,又不卫生,于是以经营蟹宴闻名的上海“王宝和酒家”,就由厨师们剔出蟹肉,按口味精心烹制蟹菜,如“翡翠虾蟹”、“蟹油龙卷”等。其中“芙蓉蟹斗”因其芙蓉洁白极受人们欢迎,成为上海历史悠久的特色名菜。

上海熏鱼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特色传统名菜,属于沪菜系。此菜外焦里嫩,口感咸鲜味美。江南人家过年前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很多熟菜,或自己动手做,或外面买回来,少不了的要有一大盘熏鱼。熏鱼虽名带熏字,其实并不是熏制的,而是先用酱油腌制再油炸最后浸入卤汁入味的。

20世纪初,上海汇聚了苏、锡、宁、徽等16个地方风味,上海人称之为苏帮菜、徽帮菜等,而对本地风味,则称为本帮菜。上海本帮菜有一个特点就是:浓油赤酱,但也不是每道本帮菜都是浓油赤酱,也有清淡而不失鲜美的菜。本帮菜诞生之初并不登大雅之堂,平民化是其特色。当时的本帮菜主要取用本地鱼虾蔬菜,以 红烧、蒸、煨、炸、糟、生煸见长,菜式浓油赤酱,咸淡适口。后来,上海菜不断吸取外地菜特别是苏锡菜的长处,在20世纪中叶形成了料取鲜活、品种众多、品味适中的特点,许多 本帮菜馆创出了看家菜,培育了一批本帮菜名厨,大大提高了本帮菜的品位。

色浓、味厚、卤汁渗透到菜肴的内部,特别入味,但也不乏清淡素雅、鲜嫩美观。 本帮名菜中,浓油赤酱的有 锅烧河鳗、 红烧圈子、佛手肚膛、红 烧划水、 油酱毛蟹等;清淡素雅的首推夏秋季节的糟货,如 糟鸡、 糟猪爪、糟门腔、 糟毛豆、糟茭白等;而 荠菜春笋、 水晶虾仁、冰糖甲鱼、芙蓉鸡片等以鲜嫩清淡见长;扣三丝以火腿、鸡脯、猪肉切成细丝,以刀工见长。

秃肺、圈子、 腌笃鲜、黄豆汤这些普通、廉价的原料都是本帮菜的生力军。后来,本帮菜不断吸收外地菜肴的长处,一些本帮菜馆创出了一些看家后菜,并出现了一批本帮菜名厨,大大提高了本帮菜的口味。而且受世界饮食潮流趋向于低糖、低脂、低钠的影响,本帮菜油、糖的投放量明显减少,以符合现代人饮食口味。

本帮炒菜中,荤菜中特色菜有响油鳝糊、 油爆河虾、油 酱毛蟹、锅 烧河鳗、 红烧圈子、佛手肚膛、红烧回鱼、黄焖栗子鸡等,真正体现本帮菜浓油赤酱的特点。上海蔬菜按季节不同有各种时令菜。马兰头、荠菜、鸡毛菜、上海小油菜等都非常清爽。上海蔬菜给人的感觉很糯(像吃糯米的感觉)。上海人天生精打细算、精明能干。如果出去吃饭买单,上海人不会打肿脸充胖子,上海人不会是要面子假大方。上海人大多很会讨价还价,而且有较强的法律意识,不会放下身段求人,喜欢拼着自己,自力更生,做事精而又精又不会四处宣扬,上海人崇尚精英,有着寻乎世俗的果敢和锐利,却也很谨慎,注重一切从实际出发。

上海人较北方人较少地考虑面子、名声等非经济因素,而是明确地将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表现在人际交往上,上海人私交比较理智。

所谓本帮,即本地。由于上海本地菜(包括 苏锡菜)与外地菜长期共存,相互影响,便在原本地菜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以上海和苏锡风味为主体并兼有各地风味的上海风味菜体系。

上海菜具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讲究选料新鲜。它选用四季时令蔬菜,鱼是以江浙两省产品为主,取活为上,一年四季都有活鱼供客选择,当场活杀烹制。肴品种多,四季有别。讲究烹调方法并不断加以改进。上海菜原来以烧、蒸、煨、窝、炒并重,逐渐转为以烧、生煸、滑炒、蒸为主,其中以生护煸、滑炒为最多特别善烹四季河鲜。

如今口味也有了很大变化。原来上海菜以浓汤、浓汗厚味为主,后来逐步变为卤汁适中,有清淡素雅,也有浓油赤酱,讲究鲜嫩、色调,鲜咸适口。特别是夏秋季节的糟味菜肴,香味浓郁,颇有特色。

如今,上海菜进一步具有选料新鲜、品质优良、刀工精细、制作考究、火候恰当、清淡素雅、咸鲜适中、口味多样、适应面广、风味独特等优点。其主要名菜有“ 青鱼下巴甩水”、“ 青鱼秃肺”、“ 腌川 红烧圈子”、“ 生煸草头”、“ 白斩鸡”、“ 鸡骨酱”、“ 糟钵头”、“ 虾子大乌参”、“ 松江鲈鱼”、“枫泾 丁蹄”等9种菜肴。

本帮菜排名(带你走近本帮菜)(1)

本帮菜排名(带你走近本帮菜)(2)

本帮菜排名(带你走近本帮菜)(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