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民国前的中国称为“封建社会”,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前苏联和日本,在之后的约一个世纪中,先后造出一个两千年的封建古代中国,随之则是一系列的“封建”:封建帝王、封建制度、封建思想、封建礼仪、封建迷信、封建残余… 直到现在,许多“封建”词语仍然在使用,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形容封建的人词语有哪些?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形容封建的人词语有哪些(一个误用百年的词语)

形容封建的人词语有哪些

把民国前的中国称为“封建社会”,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前苏联和日本,在之后的约一个世纪中,先后造出一个两千年的封建古代中国,随之则是一系列的“封建”:封建帝王、封建制度、封建思想、封建礼仪、封建迷信、封建残余… 直到现在,许多“封建”词语仍然在使用。

在中国现代史学上,一个堪称滑稽的事情,就是把秦至清时期的中国社会称之为“封建社会”。甚至给封建制度张冠李戴出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特征,例如:“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在文化上…主张仁政,提倡经世济民,以助君权”。

把中国说成封建社会,首见于1912年前苏联的一篇文章:“中国这个落后的、农业的、半封建国家的客观条件……农业生活方式和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是封建制度的基础;以这种或那种方式把中国农民束缚在土地上,这是他们受封建剥削的根源;这种剥削的政治代表就是封建主……” 1922年,中国的一份文件第一次采纳了这一泛封建说:“中国经过了几千年的封建政治……”

大约同一时期,“封建=落后、反动”的高论也从日本引入,认为“废封建”是进入“文明时代”的必由之路。从此秦清阶段的大一统中华帝国就被指鹿为马地定义成了“封建社会”,在两千多年中大部分时间都是世界第一富强大国的中国就变成了愚昧落后的典型。

“封建”是中国古已有之的概念,最早见于《左传》“周公吊二叔之不咸,固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里的”封建“,指殷周的分封制。清代《皇朝文献通考•封建考》对中国古代的“封建”总结为:“列爵曰封,分土曰建。”

由此,严格意义上说,在中国历史上,只有西周是标准的封建社会,周朝之前的夏商是封建制度的形成期,而春秋战国时期则是封建制度向大一统帝制的转变和过渡时期。

“封建”一词的本义是指“封土建国”,西周时期实行的正是这种“封建制度”。周天子将土地分封给亲属和功臣,受封的亲属和功臣统称为诸侯,诸侯再将封国的土地分封给他们的亲戚,即所谓卿或大夫,卿或大夫又将他们手里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亲属,即士。这样就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一套松散的封建等级制度。

与此相反,秦清阶段的中国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建立起高度集中的大一统帝国;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加强了中央集权,官位不世袭,由皇帝直接任免;统一度量衡和货币,书同文、车同轨,修驰道、开灵渠,筑长城等重要举措大大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进一步推进巩固了国家的大一统。

对中国历史不甚了解的前苏联和日本为五千年文明古国错戴的一顶帽子,我们已经放在头上整整一个世纪了,主要是因为我们贫穷落后,只好任人涂抹。当今中国已经摆脱贫穷落后,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是时候扔掉那顶强加于我们的那顶破帽子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