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草长莺飞,云淡风轻,身边也还有一帮好朋友当时看了一个社会纪录片,好像是在北京,两个刚大学毕业不久的同学张罗着一次同学聚会,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人到中年逐渐对朋友看淡也看重了?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人到中年逐渐对朋友看淡也看重了(朋友越来越难得)

人到中年逐渐对朋友看淡也看重了

多年前,草长莺飞,云淡风轻,身边也还有一帮好朋友。当时看了一个社会纪录片,好像是在北京,两个刚大学毕业不久的同学张罗着一次同学聚会。

两个人提前几天就通知了同学们,他们到了那天从上午开始忙活,买菜买酒购物,下午开始炒菜做饭,结果到了约定好的晚上6点钟,那些老同学一个没有来。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忘不了那两个人在昏黄的灯光下喝酒的那个落寞劲,我想,我和朋友绝不会如此。

结果,事实证明还是我太天真了。

永远不要高估与任何人的关系,更不要低估命运的安排。

不到10年时间,当年的朋友都是失散了,通讯录里还有某些人的电话,有的号码已经打不通,有的也不想打了,因为不知道说些什么。

我开始渐渐明白,人生无常,业风吹荡,没有什么关系是永恒的。

当年我很讨厌节目里那些失约的同学,再忙也可以来参加的啊,同学、朋友的感情是第一位的。现在我则理解了他们的无奈。

就像节目中所说,也许不是他们不想来,而是因为他们有比这更重要的事。

现实就这么简单。

有时候我还会恶意地揣摩,要是那两个张罗聚会的同学有钱有势,那么这场聚会可能就会很成功,大家都会过来。

毕竟,成年人的世界只看利弊嘛。

因为我们身边的圈子好像都是这样,聚会的成败与否基本取决于号召人的实力,他要么有权,要么有钱,要么有名,要么有资源,总之他必须是个“有用”的人。这样的人约人,就算只请喝茶都是很多人去捧场。

不然的话,俗话说,“人穷不入众,言轻莫劝人”,你要是身份卑微,哪怕你请人吃满汉全席,别人也是撇撇嘴而已。

但现在我觉得,没必要多想,谁也不用鄙视谁,这就是个社会规律、客观现象罢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柴米油盐和酸甜苦辣,别人没有办法分担,个体面对社会就像一滴水那么渺小,他有很多事情不得不做,不得不忙。

同此相比,过去的朋友聚散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要知道,远亲不如近邻,亲戚是这样,朋友更是这样。过去的朋友之所以是朋友,是因为你们在特定的一个时间、地点、人生阶段的因缘际会,当这些限制条件变化之后,比如你去了北京,他留在了山东,你们当年的朋友友谊自然是真的,但如果你们此后如果没有人生、事业上的交集,那么关系基本也就凉了。

这是很自然的现象,无所谓谁对谁错,一切都是形势使然。

朋友的内涵是共同的价值观、趣味和交集,有时候“交集”会更重要,因为这等于是“身边人”,是属于社会关系比较近的人。

或者说,是参与你现在人生的一部分。

过去不如现在,闰土和鲁迅在少年时候是朋友,但到了中年时候就很难做朋友了,尽管两人都难舍过去的情分,可世易时移,再也回不到过去了。硬要勉强,也不过是尴尬而已。

过去的朋友渐渐都散了,为什么?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有时旧日的朋友偶尔联系,说哪天聚一聚,可要么是日子不凑巧,要么是有其他事情耽搁,两个人都是如此,何况三五个人,就算同在一城,也是难成。

交情、情分还在,不过就是没有再续的时间了。

人到中年,朋友越来越难得,也就越来越珍惜缘分这回事,珍惜的意思是慎始善终,不轻易开始关系,而一旦开始,就会十分珍惜,小心维护这段感情和缘分。

当然,“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这种人生的聚散、情谊的绵延是很珍贵的,他乡遇故知,也是人生一大喜。

可以前向往的那种到老仍然可以靠在墙根晒太阳、吹牛皮的朋友,到底是可遇不可求了。

人生在世,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