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就有专家学者在思考一个问题:峨眉武术起源于乐山,但从史书中几乎查不到她的传承脉络。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说峨眉派由郭襄所创,而小说作者金庸先生2004年到访乐山时曾坦承是小说家言。那么,峨眉武术真正的祖师爷又是谁呢?

事实上,早在1985年,就有专家提出:先秦时,有号为司徒玄空者,隐居耕作于峨眉山中,与峨眉山灵猴为伍,仿灵猴动作,创峨眉通臂拳,因其姓白,又喜欢穿白衣,故被称为“白猿公”,传艺众人。

1985年人民体育出版社《中国武术史》(原成都体育学院武术系主任习云太先生著)是这样写的:“战国白猿,姓白名士口(不是“口”字,是古籍中此字已失,无可查考),字衣三,号动灵子。”

1989年四川省体委主持编撰的权威级武术行业专著《四川武术大全》则称:“春秋战国白猿公,字衣三,即峨眉山的司徒玄空。”

2001年重修的《乐山市志》在峨眉武术相关词条中记载为“白衣三,相传战国时仿山猿动作创编峨眉通臂拳,攻防灵活,在峨眉山授徒甚众。”

峨眉武术的五大流派(峨眉武术起源于乐山)(1)

峨眉武术景区司徒玄空塑像

但是,这里面有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都没有明确这位“白猿公”生活的年代。要知道,春秋战国,现在大家习惯于连在一起提到的四个字,历史上前后跨度可是五百多年。司徒祖师爷就算比独孤求败还厉害,也不可能活好几百年啊。一个“春秋战国”,语焉不详。

2017年西南交大出版社《峨眉武术的前世今生》,终于找到了答案,东汉赵晔著的《吴越春秋》,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原书12卷,现存10卷的《吴越春秋》,记载了白猿公与“国民女神”越女的一段旖旎往事。

峨眉武术的五大流派(峨眉武术起源于乐山)(2)

全国唯一一部峨眉武术专著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第九”:“越王又问相国范蠡曰:‘孤有报复之谋,水战则乘舟,陆行则乘舆,舆舟之利,顿于兵弩。今子为寡人谋事,莫不谬者乎?’范蠡对曰:‘臣闻古之圣君,莫不习战用兵,然行阵队伍军鼓之事,吉凶决在其工。今闻越有处女,出于南林,国人称善。愿王请之,立可见。’越王乃使使聘之,问以剑戟之术。

处女将北见于王,道逢一翁,自称曰袁公。问于处女:‘吾闻子善剑,愿一见之。’女曰:‘妾不敢有所隐,惟公试之。’于是袁公即拔箖箊竹,竹枝上枯槁,未折堕地,女即捷末。袁公操其本而刺处女。

处女应即入之,三入,因举杖击袁公。袁公则飞上树,变为白猿。遂别去。”

峨眉武术的五大流派(峨眉武术起源于乐山)(3)

越女剑术令人向往 图据网络

翻译一下:越王勾践要向吴王夫差复仇,可又担忧自己的士兵功夫太差,范蠡就推荐了一位“国民女神”,越王礼聘其为“三军武术总教官”。

这位“处女”,呃,或许应该称之为“越女”,就北上去觐见越王。结果呢,半道上遇到一位自称“袁公”的老同志,说:“听说你这女娃儿剑法很好,我们比比?”

越女欣然应允,两人以竹为剑,可惜只过了几招,袁公便飞身上树,化作白猿而去。

越王勾践,公元前496年至公元前464年在位是明确的。那么,“白猿公”司徒玄空所生活的年代也就比较清晰了。

关于白猿公的记载,在此后千百年中依然出现在一些重量级人物的笔下。

峨眉武术的五大流派(峨眉武术起源于乐山)(4)

李白醉酒剑器行 图据网络

李白的《结客少年场行》里写道,“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公。珠袍曳锦带,匕首插吴鸿。”要知道,这位从古至今受到每一代中国人喜爱的李白李老师可不是普通的诗人,他的剑法在大唐整个的时空中也应该是屈指可数的,否则又怎么能发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慷慨壮歌。

无独有偶,大唐还有一位不羁的诗人小杜,写过一首《题永崇西平王宅太尉愬院六韵》,“授符黄石老,学剑白猿翁。矫矫云长勇,恂恂卻縠风。”

直至大明,抗倭名将唐顺之著名的《峨眉道人拳歌》,更是用“浮屠善幻多技能,少林拳法世罕有。道人更自出新奇,乃是深山白猿授”这样恢弘的开篇,阐明了峨眉武术的真实水平和来龙去脉。

峨眉武术的五大流派(峨眉武术起源于乐山)(5)

金顶论剑知名武术家李道政展示大刀

不过,从司徒玄空至今,两千多年过去了,峨眉武术的传承还真不像少林功夫那样脉络清晰,人家的武术是从一座寺庙里走出来的,而峨眉武术则是“五花八叶”分支甚多,遍及巴蜀。如今有人自称是峨眉武术的正宗传人,但峨眉武术有僧、岳、赵、杜、洪、会、字、化八大门以及自然门、余家拳、松溪、子午门、弦虎门、孙门等诸多分支。

可以负责任地说,从来都没有一个狭义概念的“峨眉武术”,也没有一个狭义概念的“峨眉武术传人”,所以他只能是峨眉武术某个门的正宗传人,否则只能说他自己都没搞懂自己是谁。(于铁成/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