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一辈法学家为中国法治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他们桃李满天下的教书育人生涯里,培养了众多得其真本领的衣钵弟子。宪法学泰斗的师门中精英荟萃,其中不少人都成为了今日法学法律界的顶梁柱,可称学界之“顶流”。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四位宪法学家的师门风采。

吴家麟教授

吴家麟先生(1926-2017)不仅是新中国第一代宪法学家,也是中国法律逻辑学的奠基人。他参与编写了《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他撰写的《宪法基本知识》是新中国第一本宣传宪法的著作,他的一生为我国宪法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曾学习于北京大学,执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后担任宁夏大学校长,被评价为学界名家、师之楷模。

知名宪法学者(盘点宪法学界的)(1)

吴家麟教授夫妇

吴教授所带学生,现今大多活跃于学界、政界、教育界、法学界乃至企业界,有些已经崭露头角,甚至成为学界颇有名气的学者。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章剑生教授是行政法学界名家,被评为“全国优秀法律顾问”,有多部代表性法律专著;复旦大学法学院孙笑侠教授,担任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2002年荣膺“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杜力夫教授,长期从事宪法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是吴家麟教授在宁夏大学时期的弟子,等等。吴教授总是慈眉善目、和蔼可亲,但在学术上指导他的学生们总是十分严格,论文从拟定题目,设计论文框架直至最终完成,皆一再细心揣摩,为学生传授、解惑、释疑、改正,学生无不感到受益匪浅。

知名宪法学者(盘点宪法学界的)(2)

吴家麟教授在宁大讲宪法学

吴教授讲授宪法学课,事先必作精心准备,而且衣冠齐整,因为在他看来,宪法是一门严肃的科学,必须从细节开始就应认真对待。先生讲课生动饱满,风趣幽默,神气十足,凭着对马克思主义宪法学的深刻理解和法治概念的精妙,使原本枯燥艰深的宪法学课变得气氛轻松。他的学生评价:“吴先生让法律逻辑学变得有亲和力。他在逻辑普及工作方面做出巨大贡献,可以说是开风气之先。”曾任教于宁夏大学的谢晖教授也评价吴家麟先生的每一场讲演都是真正的思想和精神的盛宴。听先生授课,如沐春风,让人反复回味,经常博得学生满堂喝彩。

先生从教四十余年,应聘为全国多个法政院校兼职教授,并以培养宪法学和法律逻辑学人才为己任,曾多次应邀为司法部、教育部主办之高校法律系教师进修班学员讲授宪法学与法律逻辑学课程。许崇德教授评价他:“破国内数十年法学研究之冰封,开日后宪法学繁茂之先河。”其言传身教,潜心育人,诲人不倦,令人钦佩。

许崇德教授

许崇德先生(1929-2014)是新中国宪法学的奠基人之一。从1954年宪法起草,到此后的四次宪法修改及其他法律制定,他都全程参与其中。2003年,许崇德教授穷尽毕生所学,完成了70万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对于中国宪法和宪法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曾获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的积极推动者”荣誉,在从教六十余载里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退休后直到2013年仍在招收博士入学。

知名宪法学者(盘点宪法学界的)(3)

“学而言宪六十载,身以传道三千徒。”许崇德先生是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他的学生中许多都任教于人大。许教授曾任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他的高足韩大元教授亦躬耕基本法的研究与实践多年,现任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胡锦光教授是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港澳基本法研究会副会长,在宪法领域著述颇丰。李元起副教授现任人大宪法与行政法教研室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著有《中国宪法学专题研究》等代表作。

除此之外,在内地各知名高校法学院任教,或在港澳台地区从事法律工作的知名人士中也有许多出自许门者。清华大学王振民教授是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港澳研究中心主任,他曾担任清华法学院院长,也曾出任“香港中联办”法律部部长。清华大学余凌云教授是法学院公法研究中心主任,还曾在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任副庭长、审判员,有着丰富的实务经历。香港知名律师黄江天担任香港律师会大中华法律事务委员会副主席一职,他曾是全国首位港澳籍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台湾法律界名人朱瓯也是许教授的博士生,他历任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中华两岸人道关怀协会理事长等职位,并兼任人大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客座教授、东吴大学法律系教师。

据学生们回忆,许崇德教授在课堂上的每句话都不多余,并且对时间的把控可谓精准,总是刚说“这次讲到这里”,下课铃就响。许先生2012级的博士生陈国飞说,虽然不再讲课,但每周许崇德都会在家中辅导学生,老人用他的一生照亮了后辈宪法学子前行的路,也成为宪法学人心中的楷模与榜样。

何华辉教授

武汉大学法学院何华辉教授(1925-1996)是一位著名宪法学家、政治学家。1989年,英国剑桥传记中心将他选入《世界名人传》;1991年,何华辉作为宪法学家被载入《中国法学家词典》和《中国当代名人传》;1993年武汉大学一百周年校庆时,何华辉也位列59名首批博士生导师之一。他先后共培养了20多位博、硕士研究生,并且门下研究生大多活跃在当今中国法学教育第一线,成为法学研究和教育队伍中的重要力量。

知名宪法学者(盘点宪法学界的)(4)

何华辉教授从28岁初到珞珈山,经历风雨飘摇,又以满腔热情投入武大法律系的重建工作中,他也在这些奋斗的岁月间培养了一众衣钵弟子。武汉大学副校长周叶中教授创立了崭新的宪法学研究和教学体系,曾获评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24岁就成为中国宪法学学会最年轻的理事。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秦前红教授担任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港澳基本法研究会副会长,主持过众多重要课题,持续参与中央重大法治决策咨询工作。深圳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邹平学教授,在宪法和基本法领域学术成就显著,身为老师的他也已招收指导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84名。

秦前红教授回忆,何华辉知道学生大多生活条件不佳,因此每逢佳节便会设家宴款待学生,让诸多学子在自己家美食一顿,如有学生有事不能赴宴,他还会嘱咐师母将菜亲自送至宿舍,凡遇上学生生活困难,何先生也每每慷慨解囊,在学生出国深造考博等大事上更是全力提携。2021年,武汉大学法学院组织开展首届何华辉法学奖的评选活动,分为杰出法学学者奖、法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两项,并予以奖励,以激励宪法学人及追思缅怀何华辉先生的突出贡献。

知名宪法学者(盘点宪法学界的)(5)

许崇德教授与何华辉教授

作为何先生的挚友,许崇德教授曾经慨叹过:“他一生中生命最旺盛的宝贵岁月已浪掷殆尽,不可再得了,八十年代,他以接近花甲之年,重整书囊,意气风发地大干起来,他焚膏继晷,兀兀穷年。著述连续问世,硕果累累大观。

王叔文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终身教授王叔文先生(1927-2006),是我国宪法学“几大家”中不可缺席的一位。他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港澳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总干事、清华大学法律系首任系主任等职,不仅参加了多部重大法律起草工作,还数十年如一日地深耕现代宪法学,培养了许多优秀弟子。

知名宪法学者(盘点宪法学界的)(6)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吴新平老师是王叔文先生的开门弟子,也是社科院研究生院被称为"黄埔一期"的学生,对港澳台地区法律有着深入研究,作为嫡传大弟子,他与王老师感情深厚。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莫纪宏教授,担任国际宪法学协会名誉主席(终身)、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等职务,曾获评“第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他曾回忆王叔文先生的教导道:“先生不希望弟子成为好高骛远、夸夸其谈的人,而是能够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真正能干出点实事的人。所谓‘大爱无痕’,也莫过于先生所具有的这种境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周汉华教授,有着丰富的海外访学经历,参与过多部法律的起草及制定,对于王叔文先生的培养与指点,他感怀在心:“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文人,才使知识之火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多一些这样认真对待规则的法律人,乃中国法治之大幸,中华民族之大幸!”

1984年,王叔文教授成为新中国首批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澳门大学法学院骆伟建教授则是新中国第一批宪法学(法学)博士,担任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更是爱国者治澳的忠实践行者,在王教授推荐他到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工作开始,便与《基本法》结下了不解之缘。北京大学法学院陈端洪教授,担任北京大学港澳研究院院长、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在文章"2006年第一场雪"里,他也曾情真意切地表达了对王老师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知名宪法学者(盘点宪法学界的)(7)

王叔文教授学贯中西,知识渊博,思维敏捷,思想丰富,他是清华法学院的“明理四大天王”之一,是社科院法学所一盏永不泯灭的长明之灯,也是师门弟子取之不尽的精神和力量源泉。

诸位宪法学巨擘门下学生数不胜数,乃至其再传弟子也不乏蜚声中外者,囿于检索能力与有限的篇幅难以在本篇中悉数介绍。当望向各位师门弟子如今取得的超凡成绩,聆听师兄弟间笑谈当日的师门轶事,我们便又可从中感受到师者之师的名家风范,高尚的师德也时刻勉励、警醒着我辈后代学人。对于宪法学界师门风采的介绍至此告一段落,你还知道法学师门中的哪些典范?欢迎留言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