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舟山日报-舟山网】
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承载了我市多项改革实践
从车载几千张图纸,到无需再打印一张;从花6个月时间敲完所有公章,到最快10多天走完全部流程,舟山融金置业有限公司尝到了数字化改革带来的甜头。
9月16日,融金置业承建的东港健康养老综合体(山海大观)二期山御苑项目顺利竣工。工作人员足不出户,动动手指,通过电脑就完成了竣工图纸的上传。
全国首创的竣工图电子化,成为重大项目建设的助推器。近日,记者近距离探访这项全国首创工作的背后故事,聆听舟山改革的铿锵步伐。
一线探访
“一套图纸”的改革故事
从实体图到电子图,两个字的变化,折射的却是改革的魅力。
说起项目竣工验收,尤其是图纸的审核,融金置业总经理陈小华同样用了两个字——繁琐。“毫不夸张地说,以往光打印出来的图纸就需要租用一辆面包车,足足要用6个月才能走完流程。”
陈小华清晰地记得,2017年初公司有个项目竣工,半年前就开始筹划竣工验收的相关事宜。“当时共打印了7套图纸,总数超过4000张,分别送到住建、人防、消防、规划、市政、绿化等七八个部门审核和存档,光图纸打印的费用就达到了几十万元。”陈小华笑称,当时,公司抽调了10多名工作人员,半年时间,不是在敲章,就是奔波在敲章的路上。
减负始于2019年,舟山聚焦“竣工图编制整理繁琐、竣工验收图纸二次录入、图纸真实有效性确认难、归档后图纸共享不便利”等问题,率先开发建成竣工图电子化管理系统,实现“一次申报”全程应用、“一个系统”监管到底、“一套图纸”延伸应用。
打开竣工图电子化管理系统,将竣工图上传后覆盖在施工图上,施工过程中修改的部分便清晰可见;相关部门通过网上的流转,同时审核和验收……在陈小华的演示下,依托“竣工图电子化管理系统”,2名工作人员,最快10多个工作日便能走完全部流程,几十万元的打印费用也省下了。
2020年3月,舟山的做法在全省其他10个地市复制推广;同年5月,该项全国首创工作又获得国家计算机软著证。
数据是最好的见证。截至目前,全市有195个项目在系统中运用,企业效率提升74.5%,为企业节约图纸打印扫描等费用1150余万元。
“竣工图电子化管理系统”只是近年来我市在项目建设领域改革的其中一块。市住建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王静静的工作日记,清晰地记录着舟山住建领域审批制度改革的步伐:
2017年,舟山率先在全省开展工程建设项目“竣工测验合一”改革,通过推行联测联核、并联审批等举措,让企业仅面对一张网、一个窗口、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完成多项审批的运作模式。改革后,竣工验收阶段审批时间由原来的90多个工作日压缩至15个工作日,申报材料由原来的110项精减至28项。该项改革入选了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
2019年3月,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舟山作为唯一的地级市,就“竣工测验合一”改革作工作交流。
全国首创不止于此。2018年,舟山又率先在全国建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由200多个工作日减少至40个工作日,申报材料由原来的286项精减至58项。2020年,舟山被住建部列为工程建设项目“清单制 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全国16个试点城市之一。
“我市作为试点城市之一,今年还率先在全省开展工程建设项目监管验收服务集成改革,并列入全市扩大有效投资政策十二条打造自贸区最优营商环境内容之一。”王静静介绍,通过建立完善联合验收机制,加强行政审批与日常监管协同,实现“建设过程有效管、竣工验收快速办”目标。
改革激活内生动力,舟山向海图强的路子越走越宽。
十年实践
改革,舟山阔步前行的“硬核力量”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仅仅是我市打造改革高地的其中之一。自古以来,耕海牧渔的舟山人,骨子里就有搏击风浪的冒险开拓精神。
早在2013年,舟山在全省率先启动行政体制改革,市委工作部门精简27.3%,市政府工作部门精简26.5%,市本级人事编制精简20%以上,构建起与发展相适应的机构精简、职能综合、结构合理、运作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进入“十三五”,舟山发展驶上快车道。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绿色石化基地……众多国家级战略、国家级平台和国家级项目的聚集,让舟山成为改革开放的热土。
手握如此多的“良种”,怎样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答案是不改革不行、改革慢了也不行。
这十年,舟山人的改革步伐不曾停歇。
2016年底,一个叫做“最多跑一次”的改革破土而出。这项“刀刃向内”、面向政府自身的自我革命,在舟山迅速推开。
一门通办、一窗受理、就近能办、办事不出岛、证明直通车……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不断深化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使群众与企业的获得感日益提升。
有这样一组数据,除负面清单外,我市已实现“最多跑一次”事项100%全覆盖、100%全进驻、100%开通网上办事功能。政务服务事项均可“掌上办”。
紧扣“打造数字变革高地”的战略目标,舟山勇担重任,全面承接“1612”体系架构,统筹推进试点任务落实、重大应用贯通、特色应用创新等改革任务。
动动手指,就可完成船舶进出港申报,海量数据“一网”在舟山江海联运数据中心汇集;“远洋云 ”供应链服务平台,为远洋渔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养老智慧暖心服务”应用场景,让海岛人养老充满幸福感……奔跑在数字化改革“新赛道”上,舟山乘“数”而上,改革成果亮点纷呈。
全域感知、网格管控、快响指挥、全链跟踪,作为数字化改革的标志性工程,去年推出的“大综合一体化”改革梳理综合行政执法事项2487项,形成“1 7 1”执法体系,执法力量下沉县乡占比达90.66%。
这十年,浙江自贸区舟山片区改革风生水起,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从打破原油进口国企垄断,到推行油气投资多元化改革;从实施炼化项目混合所有制改革,到建设大宗商品跨境人民币国际化示范区……五年来,浙江自贸区舟山片区聚焦油气全产业链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和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形成制度创新成果215项,其中全国首创103项,30项面向全国推广。
这十年,立足海岛多、居住分散的实际,我市不断深化社会体制领域改革。
社保民生事项实现“人机联办”;各级医疗机构实现“扫码就医”;一般商品房交易登记1个工作日内办结;实现公民出生、婚育户、入学、身后等“一件事”联审联办;低保惠民事项一键通办……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2022年新春伊始“攻坚克难 实干争先”全市工作动员部署大会,吹响了舟山向海图强的嘹亮号角。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一切围绕项目干、一切围着项目转,立足长远谋划一批项目,抢抓机遇争取一批项目,千方百计引进一批项目,加快进度建成一批项目,切实形成大抓招商、大干项目的火热氛围和生动局面。
一路大胆试、大胆闯,一系列敢为人先、先行先试的改革创举,为舟山巨轮劈波斩浪、提速前行提供核心引擎和不竭动力。
舟报印迹
《舟山日报》上的“改革印迹”
2015年1月7日《舟山日报》刊发《直挂云帆济沧海》。市委六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创新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行政体制的若干意见》,在全省率先启动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市委六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构建新区开发开放新体制的若干意见》,改革的力度再加码,之后一年来,167项改革任务大多数取得阶段性成效,十大重点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2017年4月27日《舟山日报》刊发《复制推广96项改革试点经验》。浙江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发出第一号文件,复制推广96条前两批自贸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加快推进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涉及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服务业创新和事中事后监管共5个领域。
2019年8月29日《舟山日报》刊发《“最多跑一次”改革中的全国首创》。据世界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统计报告显示,浙江自贸区舟山片区体现“最多跑一次”理念的有21项,占比25%。其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管理便利化,成为“全国首创”成果之一。
2021年3月26日《舟山日报》刊发《数字化改革将带来一大拨“数字红利”》。《舟山市数字化改革行动方案》正式出炉,到2022年底,数字化改革舟山门户和5个综合应用舟山模块高效运行,全面建成“掌上办事之市”“掌上办公之市”“掌上治理之市”。到2025年底,全面形成党建统领的整体智治体系,数字化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取得突破。
2021年4月26日《舟山日报》刊发《舟山一项改革获颁国家级奖牌》。省委召开法治浙江建设工作会议,我市的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全省两个入选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之一。
2022年4月23日《舟山日报》刊发《聚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舟山市(浙江自贸区舟山片区)建设最优营商环境2022年行动方案》出台,方案聚焦21个重点领域,提出了53条重点改革举措,拆解出174条颗粒化事项清单。
本文来自【舟山日报-舟山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