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看过电视剧《薛平贵与王宝钏》的读者都知道,历史上并没有关于薛平贵和王宝钏的真实记载,所以电视剧都是根据民间故事、以及京剧《红鬃烈马》改编而来。

电视剧是个大团圆结局,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后,终于迎来了好消息:薛平贵成为西凉国王,回到长安接回王宝钏,夫妻得以团聚。

王宝钏当了几天皇后死的(王宝钏当了18天皇后就去世)(1)

乍一看都以为这是个团圆美满的故事,可是仔细分析一下故事线索,却发现根本没那么简单。

首先,薛平贵有追求有想法去从军可以理解,但是为什么只给王宝钏留下八斗米十担柴,连妻子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还谈何理想?

其次,根据折子戏《武家坡》中的情节,王宝钏独居寒窑18年,在困顿中给薛平贵写下血书,拖鸿雁寄给丈夫薛平贵。

对于一个衣食无忧的千金小姐来说,这该具备多大的耐力和坚毅,为什么薛平贵到了武家坡后,见到分离18年后容颜难辨的妻子,首先想到的却是试探她是否坚贞守节,这是多大的讽刺?

王宝钏当了几天皇后死的(王宝钏当了18天皇后就去世)(2)

最后,为什么在很多小说戏曲中,穷小子偶遇富小姐的戏码层出不穷。不管是宰相之女、还是尚书千金,无一例外都是见了穷小子一面,就不顾父母阻拦也要非嫁不可。

从王宝钏、到《西厢记》中的崔莺莺都是如此,究竟是这种脑洞大开的爽文大有市场,还是作者单纯的意淫呢?

鉴于很多读者没有看过完整的《薛平贵与王宝钏》电视剧,对戏曲《红鬃烈马》也不熟悉,在这里关关先将故事情节大概介绍一下,方便朋友们来理解:

相传在唐朝年间,丞相王允有三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大女儿金钏嫁给了在户部任职的苏龙,二女儿银钏的丈夫担任兵部侍郎,唯独最小的三女儿宝钏婚事还没有着落。

由于王父王母从小就对小女儿十分溺爱,再加上宝钏自己也非常有主见,她觉得那些将相王侯家的公子不是酒囊饭袋、就是花花公子,于是对于父母给自己安排的乘龙快婿,宝钏全部都退了回去。

王宝钏当了几天皇后死的(王宝钏当了18天皇后就去世)(3)

一次偶然,王宝钏在踏青的路上遇到几个风流公子的纠缠,被一位衣着陈旧的书生所救。于是王宝钏腼腆地上前致谢,只见对方抬起头来,原来是一位清秀的书生。一来二往,两人就相互熟悉了,原来此人叫薛平贵,父母早亡,家中只剩下他一人。

回到家后,王宝钏发现自己经常不由自主想到薛平贵,而薛平贵同样也是如此,爱情渐渐在两人心中萌芽,两人的往来也越来越多。

王宝钏想将心里的想法告知母亲,却深知父亲不会将她嫁给一个穷小子,于是宝钏想到了抛绣球的方法,让薛平贵混在接绣球的人群当中,自己故意将绣球抛给他,这样两人的婚姻才能名正言顺。

果不其然,薛平贵顺利接到了王宝钏的绣球,但王父却不同意两人的婚事。于是王宝钏与父亲三击掌,答应从此与父亲断绝关系也要嫁给薛平贵。最后,王宝钏跟着薛平贵住进了寒窑,开始了贫苦的日子。

王宝钏当了几天皇后死的(王宝钏当了18天皇后就去世)(4)

婚后不久,大唐边境作战混乱,薛平贵看准了这是一个建功立业的好机会,于是留下了八斗米、十担柴给王宝钏,自己只身一人奔赴边境作战。王宝钏虽然也舍不得丈夫,但也不能阻止丈夫的壮志雄心,于是含泪替他收拾衣物,送薛平贵出征。

薛平贵一走就是18年,王宝钏独自坚守在寒窑,每天靠挖野菜度日。王母十分想念女儿,时不时来寒窑看望宝钏,给她送一些吃食衣物,王宝钏虽然接纳了,却始终不肯同母亲回家,她坚信自己能等到丈夫的归来。

而远赴边境的薛平贵,在战乱中被西凉公主代战所救,于是成为了西凉驸马,最终辗转成西凉国王。当薛平贵荣登宝座、又娶得公主在怀时,无意间他收到了来自大唐的一封书信,原来这么多年来王宝钏一直未嫁,始终在寒窑等着他回来。

薛平贵收到书信后立马准备回长安,当他走到武家坡看到一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女子时,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他的妻子王宝钏。

王宝钏当了几天皇后死的(王宝钏当了18天皇后就去世)(5)

一番试探后,薛平贵才得知王宝钏真的没有改嫁,而是从一而终地守着自己,于是薛平贵和王宝钏相认。在薛平贵成为皇帝后,王宝钏也被封为正宫,代战为西宫。

前文说了,电视剧版本的结局是大团圆,但根据民间故事以及戏曲中的细节,尤其是张爱玲的散文来看,王宝钏在当了18天皇后之后,留给她的结局只是香消玉殒。

张爱玲在散文中曾说:

“他封了她做皇后,在代战公主的领土里做皇后!在一个年轻又当权的妾的手里讨生活!难怪她封了皇后之后十八天就死了—她没这福分。”

这里的他,很明显是指薛平贵,年轻又当权的妾无疑是代战公主,最后一个当了18天皇后就香消玉殒的悲剧人物,只能是坚守寒窑18年的王宝钏了。

王宝钏当了几天皇后死的(王宝钏当了18天皇后就去世)(6)

由此得知,民间故事或者戏曲的真实结局,根本不像电视剧中呈现的那样美好。众所周知,符合大众审美的电视,一般都会和谐掉大众痛点,或者尽可能呈现出一种团圆、美满的结局,也就是俗话说得好人有好报。

但事情的真实一面,往往是千疮百孔,就像王宝钏一样,自愿舍弃荣华富贵也要嫁给薛平贵,苦苦寡居度过18年的贫苦生活后,只当了18天的皇后就香消玉殒,现实的结局往往更冲击人心。

回到文章一开头提出的问题,其实我们也能捕捉到一些蛛丝马迹:薛平贵在没有给妻子留下一个安稳生存环境的情况下,就毅然远赴前线充军,他到底有多放心自己的妻子?

在古代社会中,女子不能外出务工赚钱,更何况王宝钏以前还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娇客小姐,八斗米能够她吃几天?十担柴又够她温暖几天?

王宝钏当了几天皇后死的(王宝钏当了18天皇后就去世)(7)

至于第二个问题,身着华服、登上至尊之位的薛平贵,回来的第一件事却是试探发妻,看她是不是还忠于自己?又或者已经改嫁他人?王宝钏18年的苦守,对比薛平贵的试探,痴心与薄情可见一斑。

由此得知,王宝钏是真的爱薛平贵,一见倾心、再见痴心,宁愿背弃父母也要嫁给薛平贵,但薛平贵未必就这么痴心。

他可以置妻子的生活于不顾,只留下“三姐,只需等我三年即可,若三年不归,姐可改嫁!”;

他也可以在西凉毫无顾忌地生活了18年,完全没有担心王宝钏是否安好、衣食无忧?

王宝钏当了几天皇后死的(王宝钏当了18天皇后就去世)(8)

看到书信回长安后,薛平贵想的还是封建礼教下女子的忠贞节烈,完全没有站在王宝钏的立场想过!

至于最后将王宝钏接回皇宫,封为正宫之位,不外乎是为了堵住悠悠之口、减少自己多年的愧疚罢了。要说薛平贵对王宝钏有多少情,反正没察觉出来有多少。

至于最后,为什么小说戏文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富家千金与穷小子私定终生的戏码,其实更好理解,因为写这些戏文的都是一些穷小子罢了。

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有机会读书识字的通常都是男性,而科举制的出现又给了平民阶层跻身上流社会的通道,无数人前赴后继想考取功名,就是为了博得一个光明前程,想得到一个为官做官的机会。

王宝钏当了几天皇后死的(王宝钏当了18天皇后就去世)(9)

可是人的天资毕竟有限,而且上升的道路往往又很拥挤,于是很多名落孙山、郁郁不得志的书生只能通过文字来抒发情怀,诗词、歌赋、小说都成了最好的宣泄口。

求学之路不得志、对人生的困顿和迷茫,都汇聚在这些文字里,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思想的狂欢、文字的意淫,最终变成了这些穷小子遇见白富美的戏码,从而高中状元实现人生巅峰。

但在古代社会中,真的会出现这样的戏码吗?其实并不见得!就像《红楼梦》中贾母所说的一样:

王宝钏当了几天皇后死的(王宝钏当了18天皇后就去世)(10)

“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才子佳人,开口就是书香门第、又或者宰相之女,一生下来就备受父母宠爱。这小姐也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个个绝色佳人。

只是这些小姐都有一个毛病,那就是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就挪不开眼了,不管父母旁人如何劝告,知识也忘了、礼节也忘了,一门心思要嫁给人家。变得人不人、鬼不鬼,这哪里还是个佳人了?

殊不知,这些都是人编出来的!有一些妒人家富贵,或者有求而不遂心,所以编出这些故事来污秽人家,将人家小姐说成那样!又或者读书着了魔,想着书中自有颜如玉,也想得着一个佳人来,所以编出这些故事来。可是他们又何尝知道那些仕宦读书人家的道理!”

所以说,这些白富美一遇见穷小子,就念念不忘私定终生的戏码,只能是那些仕途不顺、为官无望的书生编造而来。

王宝钏当了几天皇后死的(王宝钏当了18天皇后就去世)(11)

否则按照林黛玉进贾府两次换轿、从侧门直接入内室等多重规矩来看,千金小姐哪有那么容易见,院门外的穷小子是绝对没有机会邂逅富家千金的,更不用说英雄救美、私相授受等情节了。

由此得知,那些轻而易举获得千金芳心、接着高中状元、从此走上人生巅峰的桥段,从始至终都是那些现实中不得志的书生们的意淫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