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成书于清朝乾隆中期(甲戌1754年),章回体长篇小说,是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并被认为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首,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叙述了贾家荣、宁二府父子、兄弟、妻妾、主仆之间在婚姻、道德、文化、教育、财产等方面错综复杂的人事纠葛和矛盾冲突,真实再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生活画卷,是那个社会的一面镜子。

红楼梦的主题有哪些 红楼梦的主题究竟是什么(1)

《红楼梦》自问世以来,对其主题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可谓众说纷纭,各执一词,五花八门,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 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梳理一下,关于《红楼梦》的主题,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

关于《红楼梦》的主题远不止这十种观点,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评论者各自的立场观点和学识水平不同造成的。

文学作品的主题,是作者通过描绘现实生活和塑造典型形象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它是作者经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经过对题材的提炼而得出的思想结晶,也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当然,作者的意图不是直接说出来的,而是潜藏在故事情节的叙述和人物形象的刻画之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同一部作品,不同的人去读,对其主题的理解会有不同,这是由于读者的学识、社会阅历和社会经验不同造成的,正如人们所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总有一个是最接近真理的。

红楼梦的主题有哪些 红楼梦的主题究竟是什么(2)

对《红楼梦》的主题有不同的理解很正常,文艺理论有一个观点叫“形象大于思想”。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时候不可能有那么多“意”,或曰“主旨”,但他对自己塑造的人物形象是有认识的,而这种认识可能是不完全的,程度是有限的,这又随同形象展现出来,有识的读者又可以发现它的存在,这正是形象大于思想的表现。欣赏主体在受欣赏客体的制约的同时,又可以主动积极地突破制约,对艺术形象进行“再创造”和“再评价”。也可以这样理解形象大于思想:艺术家创造艺术形象的过程,就是由“面”到“点”,由“多”到“一”的过程,他要尽量做到以一当十,言有尽而意无穷,寓永恒于一瞬。艺术欣赏要求欣赏者能够主动积极地体验和想象,做到由一到十,由点到面,由有尽之言到无穷之意,这样他就拓展了作者的“意”,或曰“主旨”。根据形象大于思想的观点,欣赏者对《红楼梦》的主题有这样那样的理解就不足为怪了。

关于《红楼梦》的主题还会继续讨论下去,在讨论的过程中,这一千古奇书的价值会更加凸显,这正是《红楼梦》艺术魅力之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