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原生家庭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一生的,这点在宁宥和宁恕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即便如宁宥那般极力的改变,但只要看到她母亲那张充满幽怨的脸,所有的理智都会化为泡影,甚至变得失去理智。

相逢时节宁宥原著相貌(相逢时节宁宥的悲哀)(1)

古罗马诗人恩尼乌斯曾说:人们憎恨自己所害怕的人。简崔两家结下的梁子,几十年过去不仅没有让两家淡化敌视,甚至一直延续到现在。

仇恨中的个人不会进行反思,不论是宁惠还是宁宥,或是简敏敏,总是对曾经的事情耿耿于怀,认为自己有必须报仇的义务和权利。

相逢时节宁宥原著相貌(相逢时节宁宥的悲哀)(2)

人的意志很容易被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说服,并且会一直坚持下去,否则就是老话所讲的“死不瞑目”,所以在简崔两家那看似化不开的仇恨中,宁宥和简宏成刻意避免两家冲突并想方设法解决事情的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

家本是港湾,不该成为最拧巴的地方。

在所有人的内心深处,家从来都是自己的避风港,是自己在外面受伤累累之后可以修补自己的地方。

但是在宁家,对于宁宥来说完全则是相反的存在,一个让人不省心的弟弟,一个充满幽怨灌输仇恨的妈妈。

相逢时节宁宥原著相貌(相逢时节宁宥的悲哀)(3)

所以在宁宥很小的时候,她就知道要照顾自己和弟弟,甚至于对妈妈有意偏袒得癫痫的弟弟,她也选择理解妈妈的难处,也是因为这样的心理,成家立业之后的宁宥有着超出常人的理智。

人是一种很复杂的动物,尤其是在面对情感支撑的时候,希望得到的是和自己立场一致的反馈,否则就会认为背叛了自己。

宁宥所展现出对几乎所有事的理智,在丈夫郝青林看来就是高姿态对他的碾压和蔑视,在妈妈宁惠看来就是和仇人联合起来的叛徒,在弟弟眼中就是只顾自己感情的自私的人。

相逢时节宁宥原著相貌(相逢时节宁宥的悲哀)(4)

如果以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宁宥的做法并没有错,即便是其中掺杂着对简宏成残存的些许感情,可从大局出发让两家人不再彼此仇视,这种解决根本问题的态度完全没错。

只不过,人终究都是自私的,心里的所谓的怨恨是不愿放下的执念,按照自己的是非对错去评判别人,把别人传递的好意当作是别有用心,这就是典型的自作孽不可活。

相逢时节宁宥原著相貌(相逢时节宁宥的悲哀)(5)

但是不论是在郝家还是在自己家,宁宥好心的付出都没有得到本该有的尊重,反而引来的是猜忌、指责、怀疑、嫁祸,利用,仿佛宁宥才是和这个世界完全相悖的一个人。可即使如此,宁宥心寒之余,还是会义无反顾地试图把所有事都拖回正轨上来。

伤痛难免,但不是画地为牢的借口。

在被宁惠指责自己是叛徒的时候,宁宥终于忍无可忍。

相逢时节宁宥原著相貌(相逢时节宁宥的悲哀)(6)

当年父亲伤人之后自杀,崔家和简家的仇恨至此结下,可是为什么老实的父亲会做出那么出格的事情,宁宥其实一直都记得。

相逢时节宁宥原著相貌(相逢时节宁宥的悲哀)(7)

倘若没有母亲的吵架、威逼,自己的父亲不会失手伤人继而跳楼自杀,到现如今自己竭尽所能的化干戈为玉帛帮助弟弟平息事件的时候,母亲却只是会揭开过往的疼痛去指责。

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自己的伤痛,尤其是面对给自己带来伤痛的人时,心里的悲愤和羞辱会再次涌现。

相逢时节宁宥原著相貌(相逢时节宁宥的悲哀)(8)

大家都觉得自己是受害者,都认为自己心里的委屈就该针对性地释放出来。这就是典型的受害者心态:

受害者心态的人都认为自己在生活里处处遭受着不公平对待,认为自己很可怜,没有人疼自己的一种心理。

在这种心态之下,就会把事情发生的原因归咎于别人身上,很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就更不用说会有以德报怨的补偿心理,相反会认为以暴制暴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

从大局观来讲,这就是典型的没有担当不负责任的表现。在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非常容易,就像宁宥的儿子在听到整个事情之后的第一反应,也认为自己的舅舅和姥姥吃亏。但是他不过是12岁的孩子,即便他开始明辨是非,可他的价值观并没有真正形成。

相逢时节宁宥原著相貌(相逢时节宁宥的悲哀)(9)

作为成年人,只懂得释放自己的情绪而不懂得用全局视角来看待事情,这样的人生是悲惨的。就像宁恕他可以利用所有人满足自己针对简家的计划,可是终究没逃过算计别人带来的人身安全的威胁。

与其把时间花在本就老死不相往来的人身上,不如更加精进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重新开始属于自己的人生。

所谓仇恨一点都没有,在意的只有自己,对方丝毫波澜不惊。最好的惩罚不是把对手打趴在地上,而是要让他们望尘莫及和束手无策不是吗?

结尾。

能从仇恨和伤痛里走出来,宁宥真的太不容易。能在工作上展现极其冷静且专业的她,唯独面对家人时就会变得感性起来。宁宥对家人处处着想,非但没有换来想要的结果,反而纵容了所有人。

虽然家人之间相互关系很亲密,但却同样敏感。人不能自私,更不该妄自揣测别人对自己的善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