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合众国,是由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50个州和关岛等众多海外领土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美国是美洲第二大的国家,其主体部分位于北美洲中部,面积937261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915.8960万平方公里,内陆水域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如果加上五大湖中美国主权部分约17万平方公里,河口、港湾、内海等沿海水域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面积为963万平方公里,如果只计陆地面积,美国排名第三,仅次于俄罗斯、中国,在加拿大之前。

美利坚共和国简介(美利坚合众国简介)(1)

美国国土地形变化多端,地势西高东低。东海岸沿海地区有着海岸平原,南宽北窄,一直延伸到新泽西州,在长岛等地也有一些冰川沉积平原。在海岸平原后方的是地形起伏的山麓地带,延伸到位于北卡罗来纳州和新罕布什尔州、高1830米的阿巴拉契亚山脉为止。

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是美国中央大平原,地势相对平坦,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密苏里河流域——世界上第四大的河域也位于这里。在密西西比河以西,内部平原的地形开始上升,最后进入美国中部面积广阔而地形特色稀少的大平原。

在大平原西部则有高耸的落基山脉,从南至北将美国大陆一分为二,在科罗拉多州的最高峰到达4270米。西海岸地区有内华达山脉和海岸山脉。以前落基山脉还有频繁的火山活动;现在只剩下一个区域(怀俄明州黄石国家公园的超级火山—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美国最高的山峰是麦金利山,海拔6193米,也是北美洲第一高峰。

美利坚共和国简介(美利坚合众国简介)(2)

美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气候。中北部平原温差很大,芝加哥1月平均气温-3℃,7月24℃;墨西哥湾沿岸1月平均气温11℃,7月28℃。


早期文明:

在四万多年前,印第安人的祖先经由亚洲到达北美洲,再到中美洲和南美洲;当哥伦布到达他认为的新大陆时,居住在美洲的印第安人,约有3000万。而居住在今天美国、加拿大地区的印第安人约有150万人;这些土著人种的构成,无论从遗传、语言、社会等方面来看,都有很大的差异;据估计,15世纪时在格兰德河以北至少存在着400种互不关联、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态,有着多种多样的人体类型和语系。

大约一万年前,又有另一批亚洲人,移居到北美北部,即后来的爱斯基摩人。而最早到美洲的白种人大概是维京人,有人认为他们在1000年前曾到过北美东海岸。

美利坚共和国简介(美利坚合众国简介)(3)

殖民时期:

1607年,一个约100人的殖民团体,在乞沙比克海滩建立了詹姆士镇,这是英国在北美所建的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在以后150年中,陆续涌来了许多的殖民者,定居于沿岸地区,其中多来自英国,也有一部分来自法国、德国、荷兰、爱尔兰、意大利和其他国家。欧洲移民通过大规模屠杀印第安人,抢夺其财物,大规模占领印第安人的土地。

18世纪中叶,13个英国殖民地逐渐形成,它们在英国的最高主权下有各自的政府和议会。这13个殖民区因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了各地经济形态、政治制度与观念上的差别。

美利坚共和国简介(美利坚合众国简介)(4)

五月花号和美国

独立战争:

18世纪中叶,英国在美洲的殖民地与英国之间,已有了裂痕。随着殖民地的不断扩张,逐渐使他们意识到事态发展的严重性,从而萌生独立的念头。 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反英国殖民者倾销。

1774年,来自13州的代表聚集在费城,召开第一次大陆会议,希望能与英国和平解决问题。然而英王却坚持殖民地必须无条件臣服于英王,并接受处分。1775年,在马萨诸塞州列克星顿点燃战火,北美独立战争爆发。

1776年5月,在费城召开第二次大陆会议,坚定了战争与独立的决心,并于7月4日签署著名的《独立宣言》。以此为契机,《独立宣言》被认为是美国建立的开端,此日(7月4日)亦被美国作为国庆日。

美利坚共和国简介(美利坚合众国简介)(5)

起草《独立宣言》

1778年2月,本杰明·富兰克林成功说服了波旁王朝,使得法、美签订军事同盟条约,法国正式承认美国。法国、西班牙、荷兰相继参战。

1781年,约克镇战役大捷,美军赢得决定性的胜利。此后除了海上尚有几次交战和陆上的零星战斗外,北美大陆战事已基本停止。

1787年,在费城举行联邦会议,会中华盛顿被推为主席。会议决定国家政府有税收、铸造货币、调整商业、宣战及缔结条约的权力,同时采取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大机构互相制衡。

1812~1815年,英国再度入侵刚成立的美国,史称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战后美国各州更加团结。

美利坚共和国简介(美利坚合众国简介)(6)

美国独立战争

西进运动:

美国1783年获得了密西西比河东岸的土地,1803年从拿破仑手中收购了路易斯安那,1819年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佛罗里达,1845~1853年通过美墨战争收购了德克萨斯、新墨西哥、俄勒冈和加利福尼亚,1867年从俄国手中购买了阿拉斯加,1898年吞并夏威夷群岛。

19世纪初期以来,美国的领土扩张吸引了外来移民,向西越过阿巴拉契亚山脉不断地迁移到西海岸,参与交通运输建设和发展农牧业,开采大量自然资源,促进了美国的工业化进程。消极影响是西进运动驱逐和消灭了本土的印第安人,又称为血泪之路。

美利坚共和国简介(美利坚合众国简介)(7)

南北战争:

美国北方工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奴隶主之间逐渐激化的矛盾,导致了南北战争的爆发。双方的焦点在于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南方蓄奴州为了维护奴隶制度,阻碍了北方的经济发展。而北方自由州支持的政策又阻碍了南方种植园主的利益。

19世纪60年代初期,11个南方的州脱离联邦,组建美利坚联盟国;北方则表示,为了统一将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1861年,南方种植园主以林肯就任美国总统为由挑起内战,内战爆发了。这是一场美国人面对面的流血战争。由于南方在战前准备充足,使得北方在战争前期处于不利地位。到了1863年,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北方扭转了不利的局面。

1865年4月9日,南方政府以失败告终。这项胜利不但使美国恢复了统一,而且从此全国各地不再施行奴隶制度。4月15日,总统林肯在福特剧院遇刺身亡。

美利坚共和国简介(美利坚合众国简介)(8)

转型发展:

19世纪初,美国开始工业化,内战之后步入成熟阶段。在从内战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不到50年的时间里,美国从一个农村化的共和国变成了城市化的国家。从1890年到1917年的近30年间被称为进步时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美国被卷入大战漩涡中,并且在世界上尝试扮演新的角色。

1929年,发生了资本主义大萧条,大萧条影响的不只是美国,世界各国都受到牵连。经济大恐慌使上百万的工人失业,大批的农民被迫放弃耕地,工厂商店关门,银行倒闭,一片萧条。

1932年,富兰克林·罗斯福(1882~1945)当选总统,全面推行以政府干预市场为主要手段的“罗斯福新政”。他主张政府应拿出行动来结束经济大恐慌,随后推出一系列政策暂时解决缓解了许多困难,但美国的经济还是要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苏醒起来。

美利坚共和国简介(美利坚合众国简介)(9)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参战,为太平洋战场主力军。

二战后,随着轴心国的战败、英法实力的衰退,美国和苏联成为了超级大国,世界被分成了东西方两大阵营。美苏及其各自阵营分别在军事、政治、经济、宣传各方面全面对抗,一如战时,史称“冷战”。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参战并与刚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志愿军进行了交战,战争双方以三八线为界签署停战协议告终。战后,冷战逐步升级。

美利坚共和国简介(美利坚合众国简介)(10)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冷战带来的恐慌达到最高峰。1969年,阿波罗11号首次将人类送上了月球,美国在太空竞赛中逐渐超越了苏联。

20世纪60年代中期,越南战争爆发,许多美国人开始不满政府的对外政策,反战游行伴随着各种民权运动风起云涌。此外,由于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集中,60年代后期,生态环境的污染广受注意。70年代初期,因能源危机而导致的经济萧条是历来最严重的一次。7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一度复苏,但70年代末期又出现了通货膨胀。

1976年,美国建国200周年,全国举行各项庆祝活动。由于拥有全球政治、军事、经济、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全面优势,美国在冷战中最终拖垮苏联,1991年苏联解体,美国赢得了冷战的最终胜利,两极格局逐渐被一超多强的国际新形势替代,美国成为超级大国。

美利坚共和国简介(美利坚合众国简介)(11)

美利坚共和国简介(美利坚合众国简介)(12)


国旗:

星条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主美国国旗体由13道红、白相间的宽条组成,7道红条,6道白条;旗面左上角为蓝色长方形,其中分9排横列着50颗白色五角星。红色象征强大和勇气,白色代表纯洁和清白,蓝色象征警惕、坚韧不拔和正义。13道宽条代表最早发动独立战争并取得胜利的13个州,50颗五角星代表美利坚合众国的州数。

1818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国旗上的红白宽条固定为13道,五角星数目应与合众国州数一致。每增加一个州,国旗上就增加一颗星,一般在新州加入后的第二年7月4日执行。至今国旗上已增至50颗星,代表美国的50个州。每年6月14日为“美国国旗制定纪念日”。在这一天,美国各地举行纪念活动,以示对国旗的敬重和对合众国的热爱。

美利坚共和国简介(美利坚合众国简介)(13)

国徽:

主体为一只胸前带有盾形图案的白头海雕(秃鹰)。白头海雕是美国的国鸟,它是力量、勇气、自由和不朽的象征。盾面上半部为蓝色横长方形,下半部为红、白相间的竖条,其寓意同国旗。鹰之上的顶冠象征在世界的主权国家中又诞生一个新的独立国家——美利坚合众国;顶冠内有13颗白色五角星,代表美国最初的13个州。鹰的两爪分别抓着橄榄枝和箭,象征和平和武力。鹰嘴叼着的黄色绶带上用拉丁文写着“合众为一”,意为美利坚合众国由很多州组成,是一个完整的国家。

美利坚共和国简介(美利坚合众国简介)(14)

国歌:

美国国歌:

《星光灿烂的旗帜》

哦,你可看见,

透过一线曙光,

我们对着什么,

发出欢呼的声浪?

谁的阔条明星,

冒着一夜炮火,

依然锓风招展,

在我军碉堡上?

火炮闪闪发光,

炸弹轰轰作响,

它们都是见证,

国旗安然无恙。

你看星条旗不是还高高飘扬在这自由国家,

勇士的家乡?

国花:

玫瑰花,象征着美丽、芬芳、热忱和爱情。1985年经参议院通过定为国花。

国石:蓝宝石国鸟:

白头海雕(秃鹰)。美国是世界上最先确定国鸟的国家。白头雕最早出现于美国的旗帜上是在独立战争期间。1776年7月4日第二次大陆会议发表了《独立宣言》并决定新生的美国必须有一个特殊的国徽。1782年6月20日,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把北美洲特有的白头海雕作为美国的国鸟,并把这种鸟作为国徽图案的主体。白头雕外观美丽、性情凶猛,头上有丰满的羽毛,它的最大特点是两头白,即白头白尾。它代表着勇猛、力量和胜利。

美利坚共和国简介(美利坚合众国简介)(15)

形象

美国的绰号叫“山姆大叔”(Uncle Sam)。传说1812年英美战争期间,美国纽约特罗伊城商人山姆·威尔尔(1766.9.13--1854.7.31)在供应军队牛肉的桶上写有“u.s.”,表示这是美国的财产。这恰与他的昵称“山姆大叔” (“Uncle Sam”) 的缩写 (“U.S.”) 相同,于是人们便戏称这些带有 "u.s."标记的物资都是“山姆大叔”的。后来,“山姆大叔”就逐渐成了美国的绰号。19世纪30年代,美国的漫画家又将“山姆大叔”画成一个头戴星条高帽、蓄着山羊胡须的白发瘦高老人。1961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正式承认“山姆大叔”为美国的象征。

美利坚共和国简介(美利坚合众国简介)(16)

首都:

华盛顿,全称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位于美国东北部,1790年定都。

美利坚共和国简介(美利坚合众国简介)(17)


国会:

美国国会为最高立法机构,由美国参议院和美国众议院联合组成。国会的主要职权有:立法权、行政监督权、条约及官员任命的审批权(参议院)和宪法修改权。对总统、副总统的复选权等。两院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每州2名,共100名,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1/3。众议员按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名额选出,共435名,任期两年,期满全部改选。两院议员均可连任,任期不限。参众议员均系专职,不得兼任政府职务。

此外,国会可通过不需要总统签署的决议案,它们无法律作用。国会对总统、副总统及官员有弹劾权,提出弹劾之权属于众议院,审判弹劾之权属于参议院。美国设联邦最高法院、联邦法院、州法院及一些特别法院。联邦最高法院由首席大法官和8名大法官组成,终身任职。联邦最高法院有权宣布联邦和各州的任何法律无效。

美利坚共和国简介(美利坚合众国简介)(18)

总统:

美国总统每四年选举一次,个人最多只能任两届(由于二战的原因,获得长达12年任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例外)。虽然总统和副总统选举是由全民普选方式举行,但美国总统由选举人团选举产生,并非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获得半数以上选举人票者当选总统。选民在大选日投票时,不仅要在总统候选人当中选择,而且要选出代表50个州和华盛顿特区的538名选举人,以组成选举人团。绝大多数州和华盛顿特区均实行“赢者通吃”规则,即把本州或特区的选举人票全部给予在本州或特区获得相对多数选民票的总统候选人。当选的选举人必须宣誓在选举人团投票时把票投给在该州获胜的候选人。因此大选结果通常在大选投票日当天便可根据各州选举结果算出。根据程序,美国参众两院还要举行联席会议,清点选举人团投票结果,宣布获胜者,至此新总统当选程序才算全部完成。但长期以来,美国总统选举结果通常在大选投票日就已成定局,选举人团投票和国会点票只是礼仪性的程序,并无实际意义。

依据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二条第一款,总统须年满35岁,居住美国14年以上,也一定要是“自然出生的美国公民”(通常被解释为是出生时为合众国公民)或者是在宪法通过时为美国公民。美国官职中唯正副总统两职具“出生时为合众国公民”的任职要件。政府由内阁部长和总统指定的其他成员组成。内阁实际上只起总统助手和顾问团的作用,没有集体决策的权力。

2016年11月9日,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印第安纳州长迈克·彭斯当选美国新一届副总统。

美利坚共和国简介(美利坚合众国简介)(19)

政府:

美国政治体制为宪政联邦共和制。同时采取三权分立的原则,将行政、立法、司法下放给总统、议会、联邦法院。

法律:

美国法律继承了英国的判例法传统,美国法院承袭“遵循先例”原则,属于英美法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中叶以前,早期的美国案件仍然经常引用当时的英国案例来应用,此后随着美国逐步发展起自己的法律制度,到如今美国的绝大多数司法引用自国内案例。

美国宪法是最重要的法律来源,所有其他法律都源于宪法并低于宪法的效力。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基于宪法的最高性,如果国会通过与宪法相冲突的法律,最高法院可判定该法违宪,任何一个美国法院都可以根据宪法来审理案件。美国最高法院于马伯利诉麦迪逊案(1803年)中确立了法院的这项权力,使得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有违宪审查制度的国家。

美利坚共和国简介(美利坚合众国简介)(20)

宪法:

美国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宪政立宪共和国,有世界上最早并仍在运作的成文宪法,并经立法机构批准产生。在某些州,司法系统官员也通过多数制选举产生。1776年7月4日制定了宪法性文件《联邦条例》。1787年5月制定了宪法草案,1789年3月第一届国会宣布生效。它是世界上第一部作为独立、统一国家的成文宪法。1865年和1870年通过的关于废除奴隶制度和承认黑人公民权利的第13条和15条修正案;1951年通过的规定总统如不能行使职权由副总统升任总统的第25条修正案。宪法的主要内容是建立联邦制的国家,各州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包括立法权;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门鼎立,并相互制约。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总统,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职权集中于总统一人,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不对国会负责。总统的行政命令与法律有同等效力。

美利坚共和国简介(美利坚合众国简介)(21)

法院:

美国法院机构的基本框架分为联邦法院和各州地方法院两个完全独立的系统。联邦法院由联邦最高法院、联邦上诉法院(即94个联邦地区法院分成11个巡回审判区及哥伦比亚特区巡回审判区、联邦巡回审判区,每区设有一个联邦上诉法院)、联邦地区法院及联邦特别法院(即破产法院、国际贸易法院和联邦赔偿法院等)组成。联邦最高法院由美国宪法设立,是联邦上诉法院的终审法院和美国司法系统的最高一级法院。

美国法官实行不可更换制、专职制、高薪制、退休制。美国没有统一的行政法院;行政纠纷案件除由普通法院审理外,各独立机构也有权受理和裁决。

美国法院的组织与管理体系的标准模式具有多样性。法院具有统一模式是法院组织与管理的传统目标,但是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美国法院组织与管理模式中的统一模式受到争议,后来出现了新的理想目标模式:分权、协商以及应急式。

美利坚共和国简介(美利坚合众国简介)(22)


1、乔治·华盛顿1789年4月30日—1797年3月4日 无党派

2、约翰·亚当斯1797年3月4日—1801年3月4日 美国联邦党

3、托马斯·杰斐逊1801年3月4日—1809年3月4日 民主共和党

4、詹姆斯·麦迪逊1809年3月4日—1817年3月4日 民主共和党

5、詹姆斯·门罗1817年3月4日—1825年3月4日 民主共和党

6、约翰·昆西·亚当斯1825年3月4日—1829年3月4日 国家共和党

7、安德鲁·杰克逊1829年3月4日—1837年3月4日 民主党

8、马丁·范布伦1837年3月4日—1841年3月4日 民主党

9、威廉·亨利·哈里森1841年3月4日—1841年4月4日 辉格党

10、约翰·泰勒1841年4月4日—1845年3月4日 辉格党

11、詹姆斯·诺克斯·波尔克1845年3月4日—1849年3月4日 民主党

12、扎卡里·泰勒,1848 年6 月7 日-1848 年8 月9 日 辉格党

13、米勒德·菲尔莫尔1850年3月4日—1853年3月4日 辉格党

14、福兰克林·皮尔斯1853年3月4日—1857年3月4日 民主党

15、詹姆斯·布坎南1857年3月4日—1861年3月4日 民主党

16、亚伯拉罕·林肯1861年3月4日—1865年4月15日 共和党

17、安德鲁·约翰逊1865年4月15日—1869年3月4日 民主党

18、尤里西斯·格兰特1869年3月4日—1877年3月4日 共和党

19、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1877年3月4日—1881年3月4日 共和党

20、詹姆斯·加菲尔德1881年3月4日—1881年9月19日 共和党

21、切斯特·艾伦·阿瑟1881年9月19日—1885年3月4日 共和党

22、格罗佛·克利夫兰1885年3月4日—1889年3月4日 民主党

23、本杰明·哈里森1889年3月4日—1893年3月4日 共和党

24、格罗佛·克利夫兰1893年3月4日—1897年3月4日 民主党

25、威廉·麦金利1897年3月4日—1901年9月14日 共和党

26、西奥多·罗斯福1901年9月14日—1909年3月4日 共和党

27、威廉·霍华德·塔夫脱1909年3月4日—1913年3月4日 共和党

28、伍德罗·威尔逊1913年3月4日—1921年3月4日 民主党

29、沃伦·甘梅利尔·哈定1921年3月4日—1923年8月2日 共和党

30、卡尔文·柯立芝1923年8月2日—1929年3月4日 共和党

31、赫伯特·胡佛1929年3月4日—1933年3月4日 共和党

32、富兰克林·罗斯福1933年3月4日—1945年4月12日 民主党

33、哈里·S·杜鲁门1945年4月12日—1953年1月20日 民主党

34、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1953年1月20日—1961年1月20日 共和党

35、约翰·肯尼迪1961年1月20日—1963年11月22日 民主党

36、林登·约翰逊1963年11月22日—1969年1月20日 民主党

37、理查德·尼克松1969年1月20日—1974年8月9日 共和党

38、杰拉尔德·福特1974年8月9日—1977年1月20日 共和党

39、吉米·卡特1977年1月20日—1981年1月20日 民主党

40、罗纳德·里根1981年1月20日—1989年1月20日 共和党

41、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1989年1月20日—1993年1月20日 共和党

42、比尔·克林顿1993年1月20日—2001年1月20日 民主党

43、乔治·沃克·布什2001年1月20日—2009年1月20日 共和党

44、贝拉克·奥巴马2009年1月20日—2017年1月20日 民主党

45、唐纳德·特朗普2017年1月20日—今 共和党

美利坚共和国简介(美利坚合众国简介)(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