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讲坛【“万物同体”:王阳明思想的晚年发展】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明正德十六年至嘉靖六年(1521—1527),王阳明居住在越城生活讲学,在这六年中,没有任官的行政事务,没有平定叛乱的戎马征战,是阳明一生中最为难得的一段从容学问的时期,他的思想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由于这一时期的“万物同体”思想成为其中心思想,不仅引起了“良知”观念内涵的变化,也明确引导了致良知实践方向的变化,成为王阳明晚年思想发展的重要部分。与王阳明早年在会稽山修道相比,我把其晚年的这个时期称之为王阳明“越城明道”的时期。 王阳明先生晚年对万物一体的这种强调,有其重要意义,一方面,使得他的思想体系从中年时期特别强调自我意识和自我关怀,走向了晚年由一体论代表的自我和宇宙的统一,使他的哲学能够摆脱仅仅集中在自我意识自我关怀的那个单向度上,而走向了更高的精神境界。 另一方面,阳明的万物一体,在关注自我与宇宙同一的同时,同时强调外在的亲民实践。我们可以说这个亲民、救民、爱民思想的突出强调,对他中期关于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的那种过分内在化倾向,构成了一种平衡。从过于偏于内向,变成内外合一。可见,王阳明晚年思想发展出了一些新的说法,这些说法代表了他的思想的新的发展、新的倾向的变化。这些说法不一定是对旧有说法的否定或替代,而是对已有体系的补充和发展。但其中倾向性的变化,确实是值得注意的。“万物同体”:王阳明思想的晚年发展

万物同体王阳明思想的晚年发展(万物同体王阳明思想的晚年发展)(1)

来源: 光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