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一) 精卫填海,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80篇入门?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80篇入门(最新部编小学语文教材1-6年级古文阅读讲与练精编)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80篇入门

四年级

(一)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①,名曰②女娃。女娃游于③东海,溺④而不返,故⑤为精卫,常衔西山之⑥木石,以⑦堙⑧(音同“音”)于东海(《北山经》)

注释:

①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又称“神农氏”。②曰:叫,叫做。③于:在。④溺:淹没在水里。⑤故:所以。⑥之:的。 ⑦以:用、用来。⑧堙:yīn,填塞。

翻译:

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讲析:这篇神话传说表现了远古时代,人们改造自然的艰韧毅力和美好愿望。

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名曰女娃 ( ) ②故为精卫( )

③常衔西山之木石 ( ) ④以堙于东海( )

2.翻译下列句子。

女娃游于③东海,溺而不返

(二) 王戎识道旁李①

王戎七岁,尝②与诸③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④走⑤取之,唯⑥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⑦多子⑧,此⑨必苦李。”取之,信然⑩。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

①王戎识道旁李:本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王戎西晋琅玡(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 ②尝:曾经。③诸:众多。④竞:争着。⑤走:跑。⑥唯:只、只有。⑦而:却、可是。⑧果实 果子 李子。⑨此:这。⑩信然:确实这样。

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练习:

1.写出画线的句子的大致意思。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之信然。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囊萤夜读①

胤恭勤不倦②,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③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④焉

注释:

① 选自《晋书 车胤传》。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囊: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袋子装"②胤yin恭勤不倦: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恭:谨慎的意思。③练囊:用白色绢子做袋。练:白绢,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白绢做"。④以夜继日:用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翻译

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

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四)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眉州①象耳山下。世传②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③,弃去④。过是⑤溪,逢⑥老媪⑦方⑧磨铁杵,问之,曰:“欲⑨作针。”太白感⑩其意,还⑪卒⑫业。媪自言姓武

注释

①眉州:地名,今四川省眉山一带。②世传:世世代代相传。③成:完成。④去:离开。⑤是:这。⑥逢:遇到、碰上。⑦媪:ǎo:老妇人的统称。⑧方:正在。⑨欲:想要。⑩感:被……感动。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所感动。⑪卒:完成学业。

。⑪卒:完成学业。

译文:

磨针溪是在眉州的象耳山脚下。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简析:本文告诉我们,1、只要坚持不懈就算是铁杵,也能磨成针。2、一个人,不管结果如何,只要坚持不懈,即可创佳绩。

练习: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 未成,弃去 ②逢老媪方铁杵

② 太白感其意 ④还卒业

五年级

(一)少年中国说①(节选)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②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③。河出伏流④,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⑤。奇花初胎,矞矞皇皇⑥。干将发硎,有作其芒⑦。天戴其苍,地履其黄⑧。纵有千古,横有八荒⑨。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⑩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注释:

①本文的作者是梁启超。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改良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运动领袖。②智:聪明智慧。③其道大光:语出《周易?益》:“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光,广大,发扬。④伏流:水流地下。⑤鹰隼试翼,风尘吸张:鹰隼展翅试飞,掀起狂风,飞沙走石。隼:一种凶猛的鸟。翕张:一合一张。翕:读xī。⑥矞(yù玉)矞皇皇:形容艳丽。司马光集注引陆绩曰:“矞皇,休美貌。”⑦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宝剑在磨刀石磨,发出耀眼的光芒。干将:古剑名,后泛指宝剑。发硎(xíng刑):刀刃新磨。硎,磨刀石。⑧天戴其苍,地履其黄:少年中国如苍天之大,如地之广阔。戴:顶着。履:踩踏。⑨八荒:八方荒远之地。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上极远的地方。⑩哉:表示感叹,相当于“啊”。

翻译:

所以说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身上,全在我们少年身上。少年聪明我国家就聪明,少年富裕我国家就富裕,少年强大我国家就强大,少年独立我国家就独立,少年自由我国家就自由,少年进步我国家就进步,少年胜过欧洲,我国家就胜过欧洲,少年称雄于世界,我国家就称雄于世界。红日刚刚升起,道路充满霞光;黄河从地下冒出来,汹涌奔泻浩浩荡荡;潜龙从深渊中腾跃而起,它的鳞爪舞动飞扬;小老虎在山谷吼叫,所有的野兽都害怕惊慌,雄鹰隼鸟振翅欲飞,风和尘土高卷飞扬;奇花刚开始孕起蓓蕾,灿烂明丽茂盛茁壮;干将剑新磨,闪射出光芒。头顶着苍天,脚踏着大地,从纵的时间看有悠久的历史,从横的空间看有辽阔的疆域。前途象海一般宽广,未来的日子无限远长。美丽啊我的少年中国,将与天地共存不老!雄壮啊我的中国少年,将与祖国万寿无疆!

简析:《少年中国说》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励性。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三) 古人谈读书

敏①而②好③学,不耻④下问⑤。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⑥也。

默而识⑦之,学而不厌⑧,诲⑨人不倦。

《论语》⑩

注释:

①敏:聪敏。②而:且、并且、而且。③好:喜好。④耻:以……为耻。⑤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⑥知:通“智”,智慧。⑦识:zhì,记住。⑧厌:满足。⑨诲:教诲。⑩《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翻译:

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导人不知道疲倦。

练习: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① 不耻下问( )

② 是知也( )

③ 学而不厌( )

2.填空

《论语》这三则,让我们明白了读书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朱熹告诉我们,读书要有________;曾国藩告诉我们,读书人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读书要三到(古人谈读书二)

余①尝②谓③,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④不专一,却只漫浪⑤诵读,决不能记,记亦⑥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⑦。心既到矣,

①余;第一人称代词,我。②尝:曾经。③谓:说。④既:已经。⑤漫浪:随随便便,漫不经心。⑥亦:也。⑦急:紧迫,要紧。⑧岂:难道。⑨乎:语气词,意为“吗”

翻译: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思想不集中,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集中了,眼会看不仔细,嘴会读不正确吗。

(五)读书要有志、识、恒(古人谈读书三)①

盖士人②读书,第一要有志③,第二要有识④,第三要有恒⑤。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⑥;有识则知学问无尽⑦,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⑧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注释:

①本文选自曾国藩的《与诸弟书》。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 [1] ,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②士人:读书人。③志:志向。④识:见识。⑤恒:恒心。⑥下流:下等、劣等。⑦尽:尽头、止境。⑧窥:观、看。

翻译:

读书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了志向就一定不会甘心自己的地位低贱;有见识就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就没有做成不了的事情。这三条件缺一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