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景仁是清代中期著名的诗人,他年幼时聪敏过人,九岁就写出“江头一夜雨,楼上五更寒”的诗句,被时人称赞。1764年,年仅十六岁的黄景仁参加童子试,在三千人中考取第一,有“乾隆六十年第一人”的美誉。
乾隆十四年正月四日(1749年2月20日),黄景仁出生于高淳学署。乾隆十八年(1753年),丧父,家中叔辈很少,只好由祖母吕孺人监读黄景仁,从此过着少年孤苦的生活。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祖母吕孺人去世,黄景仁在穷困潦倒中到处颠沛流离。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三月,为债主所逼,带病离开北京,跋涉太行山,到达解州时病发。四月二十五日(1783年5月25日),在河东盐运使沈业富府邸中去世,年仅35岁。
或许因为一生的怀才不遇,悲哀困顿,才使他个性倔强,桀骜不驯,常常流露着他对人生的愤懑之情和无限感慨之意。在黄景仁诗篇中,这种情感也时常流露在诗词的字里行间,渗透着感人的力量,散发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哀愁情绪。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是黄景仁七言律诗《绮怀十六首之十五》的诗句,意思是:今夜星辰已经不是昨夜的星辰,昨夜的星辰里那个花下吹箫的浪漫故事,已成为梦中不灭的幻境,而今夜的星辰下,却只有自已这个孤独伤心之人。我愿意为自己心爱的人在风寒露冷的夜色中坐等一夜。诗句沉郁苍凉,缠绵悱恻,感情真挚动人。
那么这个作者愿意在凄神寒骨中坐等一夜的人又是谁呢?这个人就是黄景仁的初恋自己的表妹。
时过境迁,落魄的黄景仁,困顿非常,郁郁不得志,回首过去与表妹两情相悦花前月下的美好过往,心中的甜蜜回忆和残酷的现实交织着,黄景仁心中的悲苦和内心的绝望一次次撞击着他的内心,在内心无告的绝望之中,黄景仁写下这首《绮怀》诗: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明月相伴,花下吹箫,美好的相遇,再也无法忘记。你的闺房虽然近在咫尺,却如天上的银汉一般遥不可及。
今夜已非昨夜的星辰,昨夜的星空之下,明月朗照,记忆中花下吹箫的浪漫故事已经深植心底,而今夜的星辰,却只有自已这个孤独伤心之人。我愿意为自己心爱的人独立中庭坐等一夜,任凭寒风冷露打湿了衣衫。
缠绵的情思如春蚕吐丝,将自已重重包裹,宛转的心已经像被剥的芭蕉。回想起她十五岁时在那月圆之夜花下吹箫的情景,可叹我手中的这杯酒竟已无法消除心中的忧愁。
想到当年年纪轻轻的表妹卖入官府,黄景仁的心都碎了,抬头望月,泪眼婆娑,只能让手中的这杯苦涩的酒慰藉这颗寂寞、凄怆、绝望的心。
黄景仁年轻时曾同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但故事却仅有一个温馨的开始,结局却是那么的让人无言。正因如此,在《绮怀》之中,笼罩着隐隐约约的感伤和疼彻心扉的情感。这种感伤,被无法排解的甜蜜回忆和苦涩的现实纠缠着,使得诗人一步步地陷入绝望中。
物是人非情难续,往事不可追。
“绮怀”是一种美丽情怀之意,对黄景仁来说,这种美丽来自一种爱情失落无处寻觅的绝望。法国著名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也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正是因为这种绝望,黄景仁的《绮怀》才更有了魅力,情才更加凄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