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中央电视台,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工作。

只不过,在这份光鲜亮丽背后,却有着无数的辛酸。

央视的主持人或是播音员,几乎都是“工作狂”。

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了事业,陪伴家人的时间少之又少。

“国脸”康辉曾因工作没能见到父亲和母亲离世前的最后一面;

敬一丹讲自己家庭(幼年时撑起一个家)(1)

自幼丧父的欧阳夏丹,为了照顾病重的母亲从央视辞职。

敬一丹讲自己家庭(幼年时撑起一个家)(2)

他们把青春奉献给了热爱的领域,却在生活和生命中,留下了无数遗憾。

央视的国民大姐敬一丹,同样也是如此。

26岁时遇到了携手一生的另一半,31岁时成为了一名母亲,33岁时进入央视奋斗了27年。

在幸福的背后,却是历尽了无数苦难,在无边的黑暗中摸索前行。

敬一丹讲自己家庭(幼年时撑起一个家)(3)

最让敬一丹心痛的是,在她64岁生日那天,母亲永远地离开了她。

妈妈在时,我看到的是夕阳;妈妈不在,我一眼望到了月光。

01.

1955年4月27日,敬一丹出生在黑龙江哈尔滨市。

她的降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很多欢声笑语。

敬一丹在家中排行老二,上面有一个姐姐,后面又多了两个弟弟。

敬一丹讲自己家庭(幼年时撑起一个家)(4)

虽然家里孩子多,但父母却没有“重男轻女”的老旧思想,对每个孩子都非常宠爱。

家庭条件优越,孩子们从小都不愁吃穿,在那个很多家庭都没有家用电器的时代,敬一丹的家里就有一台收音机。

爸爸有早晨听收音机的习惯。

每日清晨,在敬一丹刚起床,还朦朦胧胧时,家里的收音机就响了起来。

那个时候各种红歌是各个电台最常播放的节目。

在听到《国际歌》中“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歌曲中“一旦”和“一丹”发音相同。

她还傻乎乎地问:“为什么是我把它们消灭干净啊?”

敬一丹讲自己家庭(幼年时撑起一个家)(5)

大多数人连广播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年代,听收音机里的节目已经成为了她的日常。

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成为一名播音员的梦想,悄悄在她心底播下了种子。

中学时曾担任过学校的广播员,感受着自己的声音传遍整个校园,让她非常开心。

很多央视名嘴是“考上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央视”,人生显得顺风顺水。

敬一丹则不同,她的成长和成名之路是充满曲折的。

02.

敬一丹上中学时,因为特殊年代,父母被分配去了干校,姐姐去了生产建设兵团。

仅有13岁的敬一丹,就不得不挑起家庭的重任。

敬一丹讲自己家庭(幼年时撑起一个家)(6)

在她去中学报到的那一天,放学回家,就看到家里一片狼藉。

无助、惶惑、恐惧,各种复杂的情绪涌上这个孩子的心头。

敬一丹讲自己家庭(幼年时撑起一个家)(7)

只是害怕过后,敬一丹突然之间长大了一样。

协助姥爷持家,照顾两个年幼的弟弟,还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业。

没有父母在身边,她就给弟弟们做好一日三餐,还学会了为他们缝补衣服。

还学会了做棉衣、纳鞋底,做好后就寄给父母和姐姐。

从此,敬一丹用稚嫩的肩膀撑起了这个家。

敬一丹讲自己家庭(幼年时撑起一个家)(8)

1972年,敬一丹中学毕业,正好赶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末班车。

当时已经不再像前几年那样波澜壮阔,知青们大批大批地去兵团和农村插队。

她和同学们一起带上行李,离开了家乡,来到了小兴安岭的深处。

在一片片林海之中,知青们被安顿到了清河林场。

敬一丹讲自己家庭(幼年时撑起一个家)(9)

这里是个新开发的林区,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最初是修路,然后开始学着盖房子,之后是开荒护林、种树种菜。

很苦,尤其是对于一众知识分子来说,这种体力活是及其艰辛的。

“知青生活对我来说,不是灰暗的,而是五彩缤纷的。”

和大多数知青不同,敬一丹把那段时间形容成了她“梦开始的地方”。

敬一丹讲自己家庭(幼年时撑起一个家)(10)

随着林场慢慢繁荣了起来,各类设施也逐渐完善,林场决定建立一个广播站,肯定是需要广播员的。

敬一丹讲自己家庭(幼年时撑起一个家)(11)

热心的朋友们推荐她:“一丹初中的时候就是播音员啦。”

播音站很小,只有5平米,而且只有敬一丹一个人。

她又是播音员,又是记者,还自己写发言稿。

敬一丹讲自己家庭(幼年时撑起一个家)(12)

全林场的两个大喇叭,三十多户居民每家有一个小喇叭,敬一丹的声音给这片寂寥的大地带来了不少生机。

那个时候广播站就在大家身边,大家也都认识广播员一丹。

谁想听点什么,就去敲一下她的门,“我们今天想听首歌”,这就点播成功啦。

敬一丹讲自己家庭(幼年时撑起一个家)(13)

那时候广播站里的唱片,都是敬一丹在哈尔滨买了带过去了,虽然只有几十张,但大家听了几年也从未听腻过。

很多年以后,在敬一丹的回忆中,林场广播站的话筒依然是崭新的。

“底座是浅蓝色的,第一眼看到就喜欢上了。”

03.

敬一丹是林场广播站的小主人,虽然只有她一个人,但她也办得有声有色。

未经她的允许,就算领导来了也不能把广播站的话筒当喇叭用。

后来,敬一丹荣获升迁,被调到当地林业局当广播员。

敬一丹讲自己家庭(幼年时撑起一个家)(14)

大家纷纷恭喜她得到了重用,只是,离开那天,她是哭着走的

1976年末,21岁的敬一丹以末代工农兵学员的身份走进了北京广播学院的校门。

敬一丹讲自己家庭(幼年时撑起一个家)(15)

这是一批由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后进入大学的学生。

由此也能看出来敬一丹的优秀。

只是,她入学这一年,一切都不是很正规,很多基础课都没有开课,比如外语。

就在敬一丹入学不久,全国高考恢复了,很多只比她小一届的学弟学妹,都接受了更专业的教育。

敬一丹讲自己家庭(幼年时撑起一个家)(16)

在一切都不完善的条件下,敬一丹度过了四年大学时光。

毕业后,她回到家乡,来到黑龙江广播电台工作。

敬一丹讲自己家庭(幼年时撑起一个家)(17)

只是,四年“缺陷满满”的大学经历,让她很不满足,内心升起了考研究生的想法。

这种念头一旦出现,她就再也无法把它磨灭了。

考试之前,她甚至都找不到足够可以用来学习的资料。

但还是坚持在黑暗里摸索着前行,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考研期间,居然让她捡了个老公回家。

04.

决定考研时,敬一丹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王梓木。

两人志向相同,一起报考了研究生。

结果成绩下来后,两人双双落榜,这份遭遇让他们变得惺惺相惜,后来竟然走到了一起。

第二年敬一丹再战再败,王梓木那边却传来了胜利的消息。

敬一丹讲自己家庭(幼年时撑起一个家)(18)

先后两年的相处,加上共同的遭遇,让两人之间培养了足够的默契。

1981年,两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一张结婚证、一顿简单的饭菜,就已经是他们之间盛大的婚礼了。

敬一丹讲自己家庭(幼年时撑起一个家)(19)

敬一丹考研的路已经走了两年,要是就此放弃了,也太不甘心了,再加上已经有一个人在北京等她。

于是敬一丹咬紧了牙关,又拼命学习了一年。

这一次,她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的研究生。

只是重新踏入大学校门的敬一丹已经28岁了。

3年学习时光转瞬即逝,敬一丹完成了硕士学业,随后留校任教,而王梓木早就成为了公务员。

敬一丹讲自己家庭(幼年时撑起一个家)(20)

就在敬一丹毕业这年,两人爱情的结晶,女儿王尔晴也降生了。

大学老师无疑是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只是当中央电视台的经济新闻部来学校招人时,敬一丹就义无反顾地辞了职。

同事们觉得她疯了,只有丈夫王梓木坚决支持她。

因为他知道这是妻子多年来的梦想。

敬一丹讲自己家庭(幼年时撑起一个家)(21)

敬一丹顺利通过了考核,在1988年进入中央电视台担任记者和节目主持人。

也就此开始了她在央视长达27年的奋斗史。

与此同时,王梓木的工作一路高升到副司长,却也做了个让人震惊的决定——放弃稳定的工作下海经商。

敬一丹虽然有些困惑丈夫的决定,但还是义无反顾地支持他,就像丈夫支持自己一样。

05.

能够进入中央电视台的,肯定没有泛泛之辈,而且以年轻人居多。

33岁的敬一丹在一众同事中,属于相对年长的。

知道自己在年龄方面没有优势的敬一丹,为由更加拼命和努力。

那段日子里,加班对她来说已经是常态了。

敬一丹讲自己家庭(幼年时撑起一个家)(22)

虽然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不付出绝对不会有任何收获。

就这样,在1993年,敬一丹拿下了第一届金话筒,同年,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栏目《一丹话题》。

敬一丹讲自己家庭(幼年时撑起一个家)(23)

此后又是两年蝉联了金话筒奖,还进入了《焦点访谈》和《东方时空》栏目中。

敬一丹讲自己家庭(幼年时撑起一个家)(24)

在近 30 年职业生涯中,除了参与主持了众多王牌栏目,敬一丹还遇上了很多“第一次”。

节目《一丹话题》自不必说,在《经济半小时》栏目中,她和同事第一次尝试用两个主持人交谈的方式串连节目;

央视的第一场“3·15”晚会中,敬一丹在场边负责接听热线电话。

作为央视的主持人,敬一丹日常工作非常繁忙,不过丈夫王梓木从来没有抱怨过。

敬一丹讲自己家庭(幼年时撑起一个家)(25)

两人经常聚少离多,敬一丹陪伴孩子的时间也不太够。

王梓木就又当爹、又当妈,把女儿王尔晴拉扯大。

敬一丹讲自己家庭(幼年时撑起一个家)(26)

而他的公司也越做越大,虽然中间也出现过不少波折,不过有着妻子在背后的鼎力支持,王梓木从来没放弃过。

2019年时,公司资产已经超过3600亿.

2022年3月初,华泰保险公司股东大会召开。

选举产生了第八届董事会,连任七届董事会执行董事和董事长的王梓木终于得以退休。

相比于丈夫王梓木,敬一丹退休的时间其实更早。

2015年4月30日,60岁的敬一丹在最后一次主持《焦点访谈》后正式告别了央视的舞台。

敬一丹讲自己家庭(幼年时撑起一个家)(27)

对于敬一丹来说,她的年龄,其实不是问题。

40岁那年,她还去学车寻找人生的“刺激”。

敬一丹讲自己家庭(幼年时撑起一个家)(28)

如今60岁,不过是准备开始一个新的20岁罢了。

退休之后,很多人感到很落寞,感觉自己不再被这个世界所需要了,剩下的日子,就只想得过且过。

可敬一丹,在60岁时,就做好了之后20年的人生规划。

敬一丹讲自己家庭(幼年时撑起一个家)(29)

退休就意味着崭新的开始,忙碌了大半辈子,敬一丹终于有时间弥补自己的遗憾了。

“第二个青春开始了”,敬一丹就这样过起了退休生活。

敬一丹讲自己家庭(幼年时撑起一个家)(30)

06.

敬一丹去了南极、之后又去了北极,她想要趁自己身子还硬朗时多走走看看。

只是她可以再度开启“青春”,她的妈妈却没那么多时间了。

2017年10月,敬一丹的妈妈确诊了癌症,她放弃了所有计划,陪在妈妈的病床前。

敬一丹讲自己家庭(幼年时撑起一个家)(31)

这段日子,是敬一丹工作以来与妈妈相处的最长的时间,本应幸福的时光,却成为了她和妈妈慢慢告别的过程。

2019年4月27日,敬一丹生命中一个特殊的日子,是她的生日,同时也是母亲的忌日。

这一天兄弟姐妹们都来到了病房,敬一丹在母亲面前,一口口吃着属于自己的长寿面。

只是泪珠却忍不住地滑落,混在面里,再吃进嘴里,不知是心里的苦还是嘴里的涩。

敬一丹讲自己家庭(幼年时撑起一个家)(32)

当晚9点,母亲终于摆脱了折磨她多年的病痛,去往了另一个只剩幸福的世界。

“64年前,我第一次脱离母体;而64年后的今天,我再一次脱离了母体。”

在母亲离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敬一丹通过文字和妈妈进行灵魂上的交流,写下了《床前明月光》一书为妈妈送行。

至亲离世,敬一丹的心情很是沉痛。

为了安抚她,丈夫和女儿经常带着她出门散心。

附近有一个鲜花巷,他们就带敬一丹去参观,徜徉在花海中,敬一丹的情绪略有缓和。

丈夫王梓木抽出了所有时间陪伴她。

敬一丹讲自己家庭(幼年时撑起一个家)(33)

比敬一丹还大两岁的他,却像个孩子一样装傻卖萌逗她开心。

看着丈夫滑稽的样子,敬一丹终于是破涕为笑。

这个时候女儿王尔晴,也给母亲带回来一位来自苏格兰的男友。

敬一丹讲自己家庭(幼年时撑起一个家)(34)

还为她买了各种花卉,除了教母亲修剪花草之外,她还和母亲一起研究如何调制鸡尾酒。

王尔晴大学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与国内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相关。

招募一些有相关志向的老师,加以培训,然后来到一线支教。

很快敬一丹就加入到了女儿的工作中,母女俩一起奔波在全国各地,到现场去了解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

敬一丹讲自己家庭(幼年时撑起一个家)(35)

看着女儿熟练地奔走在山间乡下,敬一丹不禁回想起了自己的知青生活。

回忆起过去,再看到现在努力拼搏的女儿,敬一丹的心里对女儿由衷地升起一股骄傲的情绪。

谈起母亲,敬一丹还是会露出思念的情绪,不过她也因此学会了更加珍惜当下,珍惜眼前的人和事。

祝愿敬一丹的余生能够更加幸福,不再留有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