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气郁结证 情志不遂,肝之疏泄失职,气机郁滞所表现的证候。临床常见胸胁、乳房、少腹胀闷窜痛,妇女月经不调等症状。

脾气郁滞证 凡由饮食停积,或寒湿、湿热之邪,壅遏中脘,以及情志不畅,肝郁犯脾,导致脾土壅滞所表现的证候。临床常见脘腹痞满胀痛,呕吐,纳差等症状。

肝郁气滞的原因和治疗方法(肝气郁结与脾气郁滞都是气郁)(1)

肝气郁结与脾气郁滞的形成原因

肝气郁结证

情志抑郁,闷闷不乐,忧愁过度,使肝失条达、宣畅,气机疏泄不及而致肝气郁结。或突然受到精神刺激,惊恐、慌乱,亦可导致气机郁滞。肝病多与情志有关,肝主调畅气机,情志所伤多影响肝脏调畅气机的功能,而变生诸多病变。

脾气郁滞证

暴饮暴食,饮食不化,停蓄中脘,壅遏脾气。或过食辛辣油腻,酿生湿热,或外感寒湿,蕴胃呆脾,脾气郁滞。若情志怫郁,忧思不解,肝失疏泄,脾伤气结则致气机郁滞不利,故《医门补要》说:“善怒多思之体,情志每不畅遂,怒则气结于肝,思则气并于脾,一染杂症,则气之升降失度,必加呕恶、胸痞、胁胀、烦冤。”

肝郁气滞的原因和治疗方法(肝气郁结与脾气郁滞都是气郁)(2)

肝气郁结与脾气郁滞的鉴别分析

肝气郁结证和脾气郁滞证,均为气机郁滞的病理表现。因而具备腹部胀闷疼痛,嗳气,脉弦等共同症状。但因病变脏腑不同,故临床表现各异。

肝气郁结证

情志不遂,导致肝气郁结,气机运行功能发生障碍而郁滞不行。因气之运行及升降出入,贵在通畅,才能环流不息,内至脏腑,外达肌表,一有郁滞,则升降失职。若肝经经气郁滞,则肝经所循行部位的胸胁、乳房、少腹就会出现胀闷疼痛,且因气之聚散无常,故走窜攻痛,痛无定处。因肝气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故嗳气。

脾气郁滞证

多因有形邪气(食积、水湿、痰饮)和无形气滞,阻塞中焦,使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而出现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如水湿、痰饮、食积停留中脘,气滞不行,中焦不能转输运化水谷,加重了病理产物的蓄积,故脘腹痞满胀闷疼痛。

脾与胃互为表里,气滞于脾,胃失和降,受纳不及,气逆于上,故不思饮食,呕恶欲吐,呃逆嗳气;脾气郁滞,气机不畅,不得宣达,胃失通降,大肠传导失司,糟粕内停,不能下达,故大便秘结,因而,尤在泾认为便秘是“气内滞而物不行。”因水湿、痰饮、食积,内停中焦,下注大肠,则泻下物粘滞不爽,气滞腹中,则排便时自觉腹部胀痛。苔腻,脉弦或滑,为痰湿、水停、食积、气滞之象。

肝郁气滞的原因和治疗方法(肝气郁结与脾气郁滞都是气郁)(3)

肝气郁结和脾气郁滞,从症状来看有什么区别

虽然均有腹胀痛,但前者是因肝经经气不舒,尚兼有胸胁、乳房胀痛的症状;而脾气郁滞证,因实邪壅滞中焦,仅有腹部症状,即腹痛兼有腹部痞满的症状。

二者虽然均有嗳气,因胃失和降使然,但单纯的肝气郁结证,其消化系统功能障碍的症状并不严重,而脾气郁滞证因脾与胃互为表里,同居中焦,纳运相得,升降相因,燥湿相济等诸多生理联系和病理影响,故消化、吸收的功能失调症状却很突出,不仅表现为嗳气,还有恶心呕吐,呃逆(胃气上逆动膈),受纳功能失调的不思饮食及气滞胃肠、通降失司、糟粕内停的大便秘结等症状,其消化系统的功能障碍,较之肝气郁结证,明显加重。

但情志因素的增减变化,对于肝气郁结证的胸胁、乳房、少腹胀痛以及痛经却很敏感,若心情愉快,诸痛得减,若恼怒忿闷则诸症加重,而脾气郁滞证,往往因食积、湿停而加重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