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十二日,毛主席对文艺问题作了一个批示:各种文艺形式——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电影、诗歌和文学等等,问题不少,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岂非咄咄怪事。江青利用这个时机跃跃欲试,开始打起“文艺革命”、“戏剧革命”的旗号,进行活动。

就在一九六四年的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人员座谈会上,江青实施了她的第一个“文艺革命”、“戏剧革命”的罪恶勾当。并颠倒黑白地鼓吹:“在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祖国舞台上占主要地位的不是工农兵,不是这些历史真正的创造者,不是这些国家真正的主人翁,那是不能设想的事。我们要创造保护自己社会主义经济基的文艺。”

其实,京剧现代戏,不是从文化大革命才开始的。建国以后,就已有一些艺术团体开始创作演出了。到了一九六四年,就出现了一大批剧目如:《红灯记又名自有后來人》、《沙家浜又名芦荡火种》等等。用京剧这种艺术式反映我国革命斗争的历史题材的戏剧,是有很大困难的,需要对原有传统戏中程式化的表演手段做认真的改革。各地京剧团的文艺工作者们在经过反复试验,多次修改,在唱腔设计、表导演、舞台美术等方面做了大胆的探索和革新,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如:一九六六年底,《智取威虎山》剧组经过两年的演出面临最后审定。之前,这个剧本经过原作者的无数次锤炼,并得到周恩来的亲切鼓励,贺龙指点了打虎上山一场戏,原空军司令刘亚楼对深山问苦和小常宝这一角色也花了心血。毛主席在观众席中央观看了这个戏后,并没有按照惯例在演出结束时接见演员。直到晚上,剧组全体成员才在旅馆听到毛主席亲自改了唱词的指示,毛主席把“迎来春天换人间”一句改成“迎来春色换人间”,把“小分队整行装飞速前进”中的行装,改为“戎装”。可是,江青却把自己打扮成“文艺革命旗手”,将京剧改芊的成果窃为己有,把京剧现代戏改称为所谓“样板戏”,用来作为反党反人民的手段,并成为他们搞“阴谋文艺”的组成部分。他们以样板戏划线,大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勾当,谁也不能对样板戏说半点不是,否则就硬给你扣上反对样板戏就是反革命的帽子。许多文艺工作者和一些群众为此受到了残酷的打击和迫害,江青等人还在样板团内部实行高压,逼迫创作人员和演员按照他们三突出的旨意创作和演出。否则,不是挨批挨斗,就是关入牛棚,下放劳动。但是,即使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许多京剧艺术工作者仍坚持不懈地努力,使一些京剧现代戏在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而至今无法超越。本文根据相关资料写成,欢迎评论。

并非都是文革产物(并非都是文革产物)(1)

并非都是文革产物(并非都是文革产物)(2)

并非都是文革产物(并非都是文革产物)(3)

并非都是文革产物(并非都是文革产物)(4)

并非都是文革产物(并非都是文革产物)(5)

并非都是文革产物(并非都是文革产物)(6)

并非都是文革产物(并非都是文革产物)(7)

并非都是文革产物(并非都是文革产物)(8)

并非都是文革产物(并非都是文革产物)(9)

并非都是文革产物(并非都是文革产物)(10)

并非都是文革产物(并非都是文革产物)(11)

并非都是文革产物(并非都是文革产物)(12)

并非都是文革产物(并非都是文革产物)(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