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一种挑剔的植物。
“天然环境之优越,于培植之能得法,采制之能合理,三者不可一缺。”
——茶学专家林馥泉
好茶,是人与自然共同的杰作。
一杯好茶所蕴含的山水之美、劳动的骄傲、收获的喜悦,又岂是一饮之间?
做好一杯岩茶的背后,地利、天时、人和,值得探究。
地利
山场、种植的土壤及生长环境
所谓岩岩有茶,非岩不茶。
提岩茶就不得不提到其变化万千的山场因素,所谓的山场,主要表现在土壤结构和小气候两个方面。
武夷山的丹霞地貌和生物多样性使得这里拥有众多各异山场,而无论是“三坑两涧”核心山场还是其他山场,皆是武夷岩茶的孕育之地。
种植的土壤及生长环境。
孕育优质岩茶生长的土壤必须是风化岩,陆羽的《茶经》中对茶生长的环境进行了评级:“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茶叶生长喜欢漫射光,武夷山的岩茶大部分是依山临树而种,加之植物物种丰富,对茶园环境起到很好的温湿度调控作用,让茶园环境长期处于一个生态平衡的状态。
当我们将茶苗种下后,人为无法改变土壤性质。
就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古谚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种什么茶,就应顺应“地利”,得什么茶。
其中,人为可控的是充分了解土壤的性质与茶树营养供给,根据时节合理地给其科学施肥,改善土壤张力。
天时
除了地形表土外,经纬度、海拔、气候也是重要因素。
武夷山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适合茶树生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武夷山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叶的芳香物质及糖分的转化。
同类比,就像说起哈密瓜,第一感觉就是产自昼夜温差极大的新疆产地的,为极品。
另外,判断茶青叶的好坏,需从上一年至当年春茶采摘季期间,这一年来茶叶生长期间的气候、降雨、阳光等条件,是否风调雨顺,这是当年原料的"天时"。
“第二个天时”指的是采摘青叶当天的天气:
“雨天不采,露水不采,烈日不采”,“上午青不如下午青,雨青不如干青,露水青不如雨青”
其中一天中12:00~15:00为采摘青叶的最佳时段。
所以茶人们,会在青叶开面恰到之时,尽力选择最合适的天气及时段进行采摘。
人和
采摘:
青叶的采摘标准是否达标,是做好茶的第一步关键点。
每年春茶季大采之时,怎么样用好有经验的采茶工,是一大问题,需讲究用工方法和管理方法。
要求采茶工严格按照开面三叶的标准采摘,将青叶质量放在第一要位,求质为本。
青叶的运输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青叶在采摘下来后需尽快运达茶厂,如果不及时,青叶便会失去活性。
生产
茶叶作为食品饮料,第一要义应注意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环境,生产环境的日常管理,需干净整洁。
即使遇到大采大做时,也需随时整理生产环境,保持干净,时刻准备投入次日的生产。
以小见微,处理细节,才能保证生产出来的茶叶产品是健康的。
对待生产环境是否整洁干净的细节,这其实是对茶的认知度的问题,以对待“食品”的苛刻态度,生产健康安全的茶叶。
做茶师傅:
一个好的茶厂,不能只关注“做青师傅”,而是重视每个环节师傅间相互无间的协作。
做茶,除了“大师傅”的技艺,“二师傅”(熟练工人的统称)也需是有经验的茶工人。
“看青做青”是岩茶制作的标准之一,四个字,却需要大量的经验,审时度势地进行每一步,并对茶青非常细心的照顾。
此时,制茶师傅们的经验与技艺以及彼此间能否默契配合等都至关重要。
茶从一片青叶到茶索,在厂区就要经历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初烘等五个环节。
伴随着优良的山场、神奇的技艺,在变幻莫测的环境中升华为一种工艺的传承。
好山好水产好茶,好茶也需要有心人顺应“地利、天时、人和”去制作。
带着心血和热爱去制茶,这茶就有了个人的印记,有了独一无二的风味。
#茶生活##茶##你对我的家乡一无所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