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t

“杭州要建100个城市综合体!”

2008年,坚定的口号穿透城市上空,杭州的商业版图迎来一场全新革命。

在当年规划的100个综合体中,除了商业综合体,还有交通综合体、旅游综合体等不同形态。不过,商业显然是最精彩也最令人期待的一部分。

时钟拨到2019年,梦想逐步照进现实。光是商业这一部分,如果将目前全杭州的商场、综合体统统算到一起,数量恐怕早就突破100了。

杭州太古里新消息(杭州堂堂新一线城市)(1)

图源网络

在数量之外,重量级玩家如新世界、新鸿基等商业大鳄的加入,也使得杭州的商业版图朝着世界级、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欣喜的同时,也有质疑的声音:杭州这座城市,究竟需不需要这么多的综合体?杭州人的消费水平,能够跟得上世界级的综合体吗?

2nd

“购物何须东奔西走,景福百货应有尽有。”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景福百货、天工艺苑、工联商厦、杭州解百、杭州百大、杭州大厦、国大百货等一系列老牌商场相继兴起,杭州的商业史缓缓打开篇章

在综合体还未诞生之前,杭州的商业一直是百货传统商场的天下。

那时候,在百货大楼买买日用品、挑挑新衣服是件很“洋气”的事情,甚至坐坐自动扶梯,也充满了乐趣。

穿着正装的售货员阿姨、来回巡逻的保安叔叔、自动升降的扶手电梯……时至今日,在老杭州人心中,这幅泛黄的画面依然是“白月光”般的存在。

2008年,杭州提出“建设100座城市综合体”的目标,决心从旅游城市向高端休闲度假型城市转变。

于是,在百货业态走过最辉煌的时代后,杭州迎来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综合体。

2010年,钱江新城万象城开业,杭州人第一次接触到shopping mall:在百老汇看一场院线大片,在滑冰场来一次尽情的溜冰,或者去别致的餐厅享受一顿美食——各种类型的消费需求都能在这座综合体里得到足满。

杭州太古里新消息(杭州堂堂新一线城市)(2)

钱江新城万象城(图源网络)

从此,杭州人的消费习惯发生巨大变化,更新鲜、更好玩的消费空间成为主流追求。

市场需求的变化与发展,直接导致了综合体的快速扩张。

万象城之后,万达广场、永旺梦乐城、西溪印象城、龙湖金沙天街……一连串综合体项目先后落地,杭州的商业版图被打开,遍地开花。

与此同时,老牌商场的舞台却逐渐暗淡。

“杭州城北唯一的百货大楼”景福百货,两次更名重出江湖,却早已不复往昔风光;曾是华东最大艺术品商场的天工艺苑,因为一场大火改变命运,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创下多个“第一次”的国大百货,一度是“杭州潮流”的代名词,却如刮骨疗伤般经历7次开业,二十几年来浮浮沉沉……

杭州太古里新消息(杭州堂堂新一线城市)(3)

七堡百货商店(图源网络)

而有着“小上海”之城的七堡百货商店,也早已成为商业类保护建筑,留下沧桑的面容,诉说着往日的繁华。

3rd

“新事物”还在不断产生。

2012年11月,地铁1号线通车,杭州步入“地铁上盖综合体”时代。

2014年,湖滨银泰in77B区率先实现了“与地铁无缝对接”的体验:从人气最高的龙翔桥站下车,直接可以踏入商场内部。

杭州太古里新消息(杭州堂堂新一线城市)(4)

湖滨银泰in77(图源网络)

随着地铁编织成网,万象城、龙湖金沙天街、嘉里中心等等综合体,都升级成为地铁上盖。

喜提利好的开发商瞅准机遇,纷纷抢滩杭州商业地产。2016-2017年,杭州的综合体迎来“井喷”,每年计划开业的综合体高达二三十家。

然而,在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的同时,危机也悄然而至

首先是业态的同质化,使得不少综合体缺乏竞争力,客流量惨淡;此外,电商的崛起,也分流了大量消费力,不少综合体遭受重创。

在严苛的行业环境下,原本计划开业开工的综合体,频频出现延期、烂尾:崇贤的上亿广场在停工一年多后才得以复工;翁梅的绿地艺尚魔方因招商问题延期开业3年之久;而下沙世茂广场在经历了两次股权变更后,依然没有复工迹象……

杭州商业综合体的发展,一度陷入困局。

4th

2017年9月,远洋乐堤港开业,依托于艺术购物中心的标签,在一众综合体中脱颖而出。

杭州太古里新消息(杭州堂堂新一线城市)(5)

定位艺术购物中心的远洋乐堤港(图源网络)

同月,以年轻时尚家庭为主要目标客群的龙湖滨江天街开业,特意规划了近10000㎡的“DIDA嘀嗒城”,涵盖儿童游艺城、儿童服装零售、儿童教育等各类业态。

2018年8月,杭州大悦城正式开门迎客。定位“首座体验式水岸潮圣购物乐园”的杭州大悦城,将室内滑雪、室内潜水、动物主题公园等业态搬进了商场,圈粉无数,开业首日客流量即突破16万,总销售额超过1000万。

多元化的尝试,为杭州商业地产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也激发了行业灵感,困境中的杭州商业综合体,也纷纷开始了绝地求生。

就在一系列新业态频现之际,2018年5月,恒隆地产豪掷107.3亿元总价拿下百井坊项目,昔日大佬武林商圈再次回归大众视野。

今年5月,嘉里梅开二度,以68亿元拿下文晖城市之星综合体;7月,望江新城综合体被香港新世界以97.92亿元的总价摘得;最受关注的江河汇地块,也由新鸿基与平安联手,以132.6亿元总价拿下。

杭州太古里新消息(杭州堂堂新一线城市)(6)

江河汇综合体方案效果图(图源网络)

这些高端玩家的加入,在某种程度上重振了杭州商业市场的信心。

毕竟,它们背后的大IP,诸如K11、IFC等等,都是世界级的高端综合体,一旦入驻,杭州的商业版图将会变得更加斑斓。

5th

在港企纷纷落子的同时,不少质疑的声音也传来。

有人说,杭州的综合体已经太多。

诚然,早在2014年,同策咨询研究部就有报告显示,杭州人均商业面积已经超过1.5㎡。根据业内标准,一线城市人均零售商业面积应为1㎡、二线城市0.75㎡。

如果单纯按照数字判断,杭州显然已经呈现“过剩”的状态。

事实真的如此吗?

临平,从只有万宝城的饥渴到余之城、临平银泰城、华元欢乐城、绿地艺尚魔方、星玖城扎堆,竞争变得异常激烈;

未来科技城在今年迎来一波开业潮,万达广场、西溪海港城、华夏之心、欧美金融城二期,加上现有的西溪印象城和亲橙里,呈现密集布局的态势;

桥西申花一带就更为“富足”了:除了大型的城西银泰城、万达广场、远洋乐堤港、杭州大悦城以外,还有运河上街、D32街区等中小型商业体。

看起来,杭州的综合体真的有点太多了?

然而,另一边,滨江区作为高消费人群集中的区域,常年以来却只有星光大道和星耀城勉强维持需求,直到滨江天街的到来,才稍稍解渴;

一直缺乏商业配套的下沙,甚至可以说是靠着金沙天街实现了板块品质的提升。2015年9月,金沙天街开业两天,总客流量已接近30万人次,总销售额更是超过1000万,被压抑许久的消费需求得到了爆发式地释放;

更不能忘了城东新城。仅管规划了港龙城市广场、东站西子国际、华润杭州中央车站广场、杭州之翼,并不算少,但对于城东新城来说,从刚需迈入改善,板块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姗姗来迟的商业配套,更需要的是与板块品质匹配的优质综合体。

纵观全局,只能用“旱的旱死,涝的涝死”来形容——区域布点不均衡,是杭州商业综合体的一大痛点。

6th

另一个争议的话题,就是杭州人的消费能力

有人认为,杭州的消费力还撑不起如此庞大的商业格局;也有人表示,世界级的综合体和杭州的目前消费素质无法匹配。

那么,杭州人的消费能力,究竟处于什么水平呢?

今年5月,第一财经发布过一份《2019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也就是众所周知的“新一线城市排行”。报告显示,杭州的消费活跃度仅次于上海,超过了其他一线城市。

杭州太古里新消息(杭州堂堂新一线城市)(7)

杭州太古里新消息(杭州堂堂新一线城市)(8)

2019城市魅力排行榜

城市人活跃度、未来可塑性两方面,杭州是新一线城市中的冠军。

报告认为,杭州城市人的活力使得整座城市处于上升通道中,近几年的商业还将持续发力。

而据第一太平戴维斯数据,2019年第一季度杭州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人民币1382亿元同比上升9.0%

可见,杭州人的消费能力,并不弱。

7th

潜力无限的杭州,人人都想占尽先机。而高端玩家的加入,也意味着商业版图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不过,杭州是否已经准备好了呢?

目前,杭州的商业地产依然存在区域布点不均衡业态布局同质化的痛点。此外,综合体的发展往往需要依赖成熟的居住氛围,区域的配套设施是否能够跟得上,也成为推进的关键。

一座城市究竟需要多少个综合体?

——我想,这个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杭州的商业综合体早就不再是单纯以盈利为目的,而是成为城市副中心发展的关键一环,在解决区域人群消费需求的同时,肩负着重新定义板块价值的重任。

在这座美丽的城市里,重量级的综合体也将成为城市封面,成为一座世界级的地标。它们点缀的,不只是杭州人的生活,更是杭州的城市能级

谁掌握了城市综合体,谁就掌握了城市的命运。如何将这些优质综合体完美呈现,是城市运营者和开发商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

杭州太古里新消息(杭州堂堂新一线城市)(9)

成都太古里(图源网络)

如今,K11、IFC将要入驻杭州。我们希望,有一天,杭州也能跟上成都、上海的步伐,迎接太古里和IFS的到来。

杭州人配得上更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