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里的山东半岛:日照、青岛、威海、烟台(5)

八,“青丘国”——即日照市尧王城、东海峪龙山文化遗址一带

《海外东经》: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一曰在朝阳北。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竖亥。一曰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

《大荒东经》: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

【按,“其”指上文的朝阳之谷、神天吴,即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大吴山一带,详见本号关于连云港一文。

“青丘国”当指今日照尧王城、东海峪所在一带地区,甚至包括临沂大范庄遗址和莒南化家村等遗址一带,因为这些古遗址都属于龙山文化尧王城类型。

日照威海哪个有潜力(山海经里的山东半岛)(1)

尧王城平面图

《古本竹书纪年》、《诗经》等文献则称这一带为“三寿”。 九尾狐这种奇兽是判断“三寿”与“青丘国”所指同地的一个参照。启建立夏朝前后,三寿为天下大国。在经历羿浞代夏、少康中兴之后,其子帝杼东征三寿。

《古本竹书纪年》:柏杼子征于东海及三(或作王,非)寿,得一狐九尾。

《诗经·鲁颂·閟宫》“保彼东方,鲁邦是尝。不亏不崩,不震不腾。三寿作朋,如冈如陵”。

笔者认为,“三寿”显然指上文的“青丘国”一带,即今日照市及临沂市东南部一带,另外可能也包括《海外南经》里的“三首国”即今临沂市临沭北沟头龙山文化遗址一带。前人多以为“寿”是寿命之寿,星宿之寿,都不准确。其实就是指日照附近一带的地名而已,可能是三座城、多座城的统称。《海外东经》这里反映其为龙山文化时期(即公元前2500年羿杀凿齿之后)的东方大国。当时被认为是东部沿海的中心城市,竖亥丈量天下的坐标原点。直到夏代的帝杼时期,仍然雄踞东方海滨。在帝杼的打击之下,三寿最终成为废墟,直至被现代考古发现。其国亡而其民存,仍散居该地,成为西周时期鲁国的东邻。上文所引《诗经》,显然是沿用了该地的古称,其实西周当时是颛臾、向(后为莒据)、其等国。

当然,三首国也可能也属于上文《古本竹书纪年》和《诗经·鲁颂·閟宫》里提到的后代“三寿”概念的范围。一个人不可能三头六臂,图腾画“三首”,可能为三兄弟或结成联盟的三个首领,后传为“三寿”也是可能的。当然,夏代的“三寿”是包括先夏的“青丘国”地区在内的。

九尾狐以往多以为是九条尾巴,难以置信。笔者认为“九”是音义皆近的“乆、丩、勼”,就是弯曲的意思,比如九曲黄河,未必就是九个弯,而是弯弯曲曲的意思。这里当时有尾巴卷曲的白狐狸这种珍稀的瑞兽。

“帝命竖亥步”一节,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地理测量的记录,范围仅仅限于山东一带。此帝当为禹,为对洪水退去后对胶东乃至山东地区的丈量。《淮南子 本经训》说尧时代即已经“天下广狭险易皆有道里”。其实并非尧,而是公元前2500的羿杀凿齿,就是龙山文化取代大汶口文化以后,中原人对世界首次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既然有道路居邑以及里程的“道里”,可知原始的数学、文字和地理知识甚至原始地图即“山海图”已经出现,否则何以计道里?

日照威海哪个有潜力(山海经里的山东半岛)(2)

尧王城陶文

《中山经》篇末所谓“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显然是“里”这个后起的计量单位产生之后的测量数据。具象的“步”肯定比抽象的“里”产生的更早。历代“里”的长度并不完全一样。据《韩诗外传》上古三百步为一里,后来成了“三百六十步为一里”,现时市制一百五十丈为一里。】

九,“黑齿国” ——日照两城镇、五莲丹土龙山文化遗址一带

《海外东经》:黑齿国在其北,为人黑(齿),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

一曰在竖亥北,为人黑首(齿),食稻使蛇,其一蛇赤。

《大荒东经》:有黑齿之国。帝俊生黑齿,姜姓,黍食,使四鸟。

【按,黑齿国在上文青丘国、竖亥之北,应指今日照两城镇、五莲丹土以及青岛胶南龙山文化遗址所处的一带地区,北隔“汤谷”(古胶州湾)与下文的“雨师妾”、“玄股国”相望。黑齿的原因可能与当地水土或饮食习惯有关,考古发现或可以说明问题,那就是两城镇遗址发现了当时此地居民竟然可以酿造葡萄酒,有专门用来饮酒的酒具,可见酿造饮用葡萄酒已经是日常的生活习惯,饮葡萄酒吃海鲜,容易让牙齿变黑。这里考古发现了碳化水稻,证明原文说的“食稻”所言不虚。

在考古学上,这几座城址其实也属于上述的尧王城类型,为什么不一起归入“青丘国”而认为是“黑齿国”,主要根据是原书下文的“汤谷”即古胶州湾这一参照做出判断。另外一个原因是上面提到的葡萄酒的问题。在尧王城、东海峪一带并未发现葡萄酒的确凿证据,虽然都有黑陶蛋壳酒杯,但是不明确其酒为粮食酿造的米酒还是像两城镇这样有葡萄酒。青丘国与黑齿国在考古学上属于同一个类型即尧王城类型,说明二国本身就是文化相近的邻国。

日照威海哪个有潜力(山海经里的山东半岛)(3)

两城镇黑陶杯曾装着葡萄酒,藏着黑齿国的秘密

山东境内的龙山文化与大汶口文化关系密切。大汶口文化是历史悠久的本地传统文化,大约始于公元前4300年左右,而龙山文化在公元前2900年兴起,二者并存400年后的公元前2500年,大汶口文化结束,而龙山文化继续存在发展。笔者认为公元前2500龙山文化对大汶口文化取代了决定性的军事胜利,即文献中说的“羿杀凿齿”。因而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较之河南、陕西等地受到大汶口文化的影响明显。尧王城类型的龙山文化也不例外,这里的青丘国与黑齿国虽然均属于尧王城类型,在文化上还是各自有一些特色。】

资料及来源:

尧王城龙山文化遗址、东海峪龙山文化遗址等相关遗址的考古发掘简报

“尧王城遗址与尧王城类型再探讨”《北方文物》2017年第3期 作者:梁中合 贾笑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日照市政府官网

,“汤谷”——即青岛白沙河的前身

《海外东经》: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按,本节前文为“黑齿国”,详见本报告“日照篇”。 其东北界当在今青岛市黄岛区胶南龙山文化遗址甚至胶州三里河龙山文化遗址一带古胶州湾南岸、西岸一带。古代地图上南下北,此“下”当解为“北”。即“汤谷”在黑齿国北,在今青岛胶州湾北、东岸一带。虽然当今日照一带有地名叫“汤谷”,但是根据全书上下文综合分析,汤谷的位置不应在日照一带。如果汤谷在日照,则整个“海外东经”所言范围势必太小,与南、西、北另外三个方向的范围相比太不相称。

袁珂《山海经校注》:郭璞云“谷中水热也”。珂案:汤谷,或作旸谷;《淮南子 天文篇》:“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尚书 尧典》:“分名羲仲,宅嵎夷,曰旸谷。”袁珂举出例证说明“旸谷”原来都是写为“汤谷”的。

参考《中国自然地理图集 华北平原的成长》所示4200年前海岸线,可知当时山东泰沂山地与胶东半岛之间基本上为海水覆盖,只有胶州湾西北一带地势稍高露出海面为地峡,将胶东半岛和大陆连接在一起。汤,在先秦指“开水”,并非后代加入了食材烹制而成的汤。根据上下文方位可知,“汤谷”指古胶州湾东岸一带水温很高的山谷,当今具备这种特征的附近一带有“即墨温泉”,水温极高。但是书中所言“汤谷”的位置应更靠近胶州湾,即在即墨温泉的西南方向,应是今白沙河或李村河的前身。这一带地质上处于贯穿整个青岛市辖区长达约百公里的“夏庄—灵山卫断裂带”,地热资源丰富,或者当时连为一片,规模较今更大,后来由于地质作用及人类活动,范围逐渐缩小至今日即墨温泉镇一带。由于没有准确的古地图资料参考,很难准确把握4000多年前青岛市一带的海陆轮廓及汤谷的具体位置。所以只能在大致的方位下、大致的范围内进行推测。

日照威海哪个有潜力(山海经里的山东半岛)(4)

青岛即墨温泉接近开水,非此不可谓汤谷

十日应为汤谷有九处连绵的水面,同时映照出日影,加上天上本来的一个太阳,远看以为是十个太阳。讹传为十个太阳,以为神灵灾异。下文《大荒南经》则称“十日”为人名,即帝俊与羲和之子,后作乱为民害被羿射杀。其实是公元前2500年羿杀凿齿即龙山文化打击消灭大汶口文化这场重大战役的一个战场而已,寿华之野为主战场。

“扶桑”或作“扶木”,根据其特征判断或为高大的古银杏树,并非灌木花卉扶桑,更不是有些人异想天开认为这里指日本。桑树是养蚕的重要基础,是古代重要的经济林木,古人早就发现银杏树有利于桑树的生长,故而称其为“扶桑”。而现代科学证实桑树与银杏套种具有高效生态农业特性,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大荒东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曰方至,一曰方出,皆载于乌。

【按,袁珂《山海经校注》断句为“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又引郝懿行注曰温源谷即汤谷。笔者同意郝注,直接采用上述断句法。孽摇頵羝,当即今青岛崂山。扶木即上文“扶桑”,指高大的古银杏树。温源谷或指即墨一带的温泉,或者就是汤谷的别称。】

参考资料——

即墨温泉地处夏庄一灵山卫断裂带上。这里依山傍水,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温12.1℃,即墨温泉矿泉水储量丰富,面积为6.5平方公里,是全国四大温泉之一,最高温度可达93℃,泉口水温88℃,含有氟、溴、锶等30多种微量元素,含盐量高,总矿化度为10.809克/升,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等骨质性疾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健康人沐浴,则能收到滋润皮肤,舒筋活络、祛风防病的保健作用。

十一,雨师妾、羲和之国——即青岛城阳城子龙山文化遗址一带

《海外东经》:雨师妾在其北,其为人黑,两手各操一蛇,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一曰在十日北,为人黑身人面,各操一龟。

【按,雨师妾位置当在今青岛城阳城子龙山文化遗址一带。雨师妾并未直接称国,这在“海外四经”之中极为常见,比如“海外东经”的奢比尸、神天吴,都没有直接称为“国”,或许不是国,只是供奉祭祀这些神祇的建筑。然而根据上文“大荒南经”羲和之国的内容,可知雨师妾即羲和。雨师妾之黑身以及下文玄股国人的玄股,是因为一南一北滨临墨水河,常在河滨、河里活动,故而染上黑色。】

日照威海哪个有潜力(山海经里的山东半岛)(5)

青岛胶州湾一带

《大荒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天台高山,海水入焉。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按,天台高山亦应指青岛崂山,甚至特指小崂顶。因为崂山不光在青岛,在全国大陆海岸线上也是最高的山。而小崂顶南侧、西侧当时均为峡谷海湾,所以受到海潮冲击。甘水、甘渊亦应指白沙河、李村河以及后来驰名世界的崂山矿泉的前身。崂山一带矿泉资源丰富,水质优良。羲和之国当指今青岛城阳城子龙山文化遗址一带。原书叙述这一带地方与太阳关系密切,当与现今所谓的崂山十二景之“巨峰旭照”相关。青岛地处胶东半岛的西南端,是当时连接大陆的咽喉枢纽,大陆隔胶州湾远望青岛市区崂山一带,就是“东海”高山的日出之地。】

日照威海哪个有潜力(山海经里的山东半岛)(6)

非崂山矿泉,不得谓甘渊

《大荒东经》:东海之外(有)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渊。

【按,这里的大壑应指当时胶东半岛与大陆之间的古胶莱海湾及南边的胶州湾一带。其国应在今青岛、日照一带。山东龙山文化城址极多,总体上有早期偏东,中后期有西移的趋势。与少昊初都山东东部滨海地区后迁曲阜的文献记载相合。

少昊的具体时代难以推定,大致在黄帝(公元前2900年前后)之后,羿杀凿齿(公元前2500年)之前,属于龙山文化前期,也是与大汶口文化并存的时期。其人到底是龙山早期的领导,还是大汶口晚期的领导,也不能轻易下结论。具体哪一个或哪几个城址曾是其都城,暂时也不能确定。文献关于少昊的记载较多,如《左传 昭公十七年》记郯子对鲁昭公言“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孔安国《尚书序》将少昊排入三皇五帝之列,三皇即伏羲、神农、黄帝,五帝即少昊、颛顼、高辛、唐、虞。而司马迁《史记》根据《世本》、《大戴礼记》将五帝定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从黄帝到舜大概为800年左右,不可能只有五代帝王。而且《史记 五帝本纪》将挚定为尧之兄长,或许尧确有名为“挚”之兄长。但《左传》说的少皞名挚也是可信的。当时古人的重名率是很高的,这一点在后附文章里有详述。司马迁直接忽略了少皞(昊),在八百年的历史时期,只讲述五位盛王即“五帝”。

“孺”,当即“濡”字,卜辞有此字,即后来“儒”之本字。濡,就是给别人洗澡。“儒”最初就是为死者沐浴敛尸埋葬的职业。故而其衣冠楚楚,掌故较多,注重礼仪,提倡厚葬。《庄子 外物》有儒者盗墓的故事,大概因为儒者主持敛尸埋葬,知晓墓葬位置及埋藏特点,故而盗墓时候,大儒在上面指挥下面的小儒,小心撬出死者口中所含之珠。

就《左传》前文及此处内容判断,则少昊为颛顼之父无疑。惟《左传》郯子言颛顼时代“不能纪远,乃纪于近,乃为民师而命以民事”之讥,与《史记 五帝本纪》对颛顼的纯然赞美之辞不同。《山海经》有少昊(少皞),与《左传》合。然无《左传》所云之太昊(太皞),则不知何故。

参考资料——青岛城阳城子龙山文化遗址

城阳城子龙山遗址位于青岛市城阳区城子村东的高台地上。此处原为古不其城的东北角,地势较高,俗称“东城顶”。遗址北临墨水河,西与胶州湾相望。遗址除龙山文化遗存外,还有周代汉代文化遗存。

参考资料——青岛崂山

崂山,位于山东省青岛市东部,古代又曾称牢山、劳山、鳌山等。它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崂山的主峰名为"巨峰",又称"崂顶",海拔1132.7米,是中国海岸线第一高峰,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称。当地有一句古语说:"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

巨峰是崂山主峰,俗称“崂顶”,位于崂山中部群峰之中,海拔1132.7米。“云海奇观”、“旭照奇观”、“彩球奇观”是巨峰景物中的三大奇观。特别是“旭照奇观”,绮丽壮美,被列为崂山十二景之冠,称“巨峰旭照”。

十二,“玄股之国”——即青岛即墨石源龙山文化遗址一带

《海外东经》:玄股之国在其北,其为人衣鱼食鸥。使两鸟夹之。一曰在雨师妾北。

《大荒东经》:有招摇山,融水出焉。有国曰玄股,黍食,使四鸟。

【按,“其”指上文“雨师妾”,即城阳一带。则玄股民当指今即墨石源龙山文化遗址一带,该遗址临墨水河,其民常在河滨劳作,故而腿染上黑色,即玄股。招摇山应在崂山之中,融水应指墨水河。】

日照威海哪个有潜力(山海经里的山东半岛)(7)

参考资料——

石源龙山文化遗址。位于即墨市留村镇石源村西,坐落于群山环抱的盆地状地带上,南临墨水河,当地群众称为“西城子”,1958年修水库时发现。出土有陶片、石器、红烧土块、兽骨等。

十三,务隅之山——或为青岛平度大泽山西侧天柱山

《海外北经》:范林方三百里,在三桑东,洲环其下。务隅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一曰爰有熊、罴、文虎、离朱、鸱久、视肉。

《大荒北经》: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帝颛顼与九嫔葬焉。爰有鸱久、文贝、离俞、鸾鸟、皇鸟、大物、小物。有青鸟、琅鸟、玄鸟、黄鸟、虎、豹、熊、罴、黄蛇、视肉、瓊瑰、瑶碧,皆出卫丘山方员三百里……

【按,范林三百里,即胶莱古海湾中的红树林。三桑在今潍坊安丘景芝一带,详见本报告“潍坊篇”。务隅之山或为今大泽山西侧的天柱山,颛顼之葬在山南,九嫔之葬在山北。“卫丘山”原书作“卫于山”,从袁珂引诸贤注解修改。“丘”即下文“海外北经”之“平丘”。关于颛顼等上古帝王墓葬位置历来传说各异,也不足为奇。最有说服力的还是考古发现的实证。】

日照威海哪个有潜力(山海经里的山东半岛)(8)

十四,平丘——即在青岛莱西与烟台莱阳之间

《海外北经》:平丘在三桑东。爰有遗玉、青鸟、视肉、杨柳、甘柤、甘华,百果所生。有两山夹上谷,二大丘居中,名曰平丘。

《大荒北经》:……皆出卫丘山方员三百里,丘南帝俊竹林在焉,大可为舟。竹南有赤泽水,名曰封渊。有三桑无枝。丘西有沈渊,颛顼所浴。

【按,平丘地形地貌当指今青岛莱西和烟台莱阳之间一带的山间谷地,方圆三百里,所言范围正合。三桑在今潍坊安丘景芝一带,与平丘隔“范林三百里”的胶莱古海湾相望。

另外,《海外东经》有“嗟丘”,学者多以为即此“平丘”。因为此二丘大致方位接近,物产几乎相同。然而仔细对比之后可以发现二者也有很大区别。“嗟丘”明言“在东海”;而“平丘”处并未言及东海。嗟丘地形地貌为“两山夹丘”——仅有一个丘;平丘地形地貌则为“两山夹上谷,二大丘居中”——有两个而且更大的丘。而平丘中的“上谷”、“二大丘”,足可见平丘高度、面积和范围都明显大于嗟丘。物产大致相同,只能说明处在同样的气候带、植被带中。所以,本报告认为“嗟丘”为今连云港市前云台山即花果山。】

日照威海哪个有潜力(山海经里的山东半岛)(9)

莱阳莱西一带梨为特产,源于书中此处的甘柤

参考资料——

明堂山在今山东平度市东北四十八里。《隋书·地理志》:胶水有明堂山。《寰宇记》 卷20胶水县:明堂山,“《齐记》曰:卢乡城东三十里有明堂山,与巨青山连,出乌头天雄”。白沙河发源于平度崔召镇西北部上马戈庄村后大姑顶(明堂山)南麓的西涧山泉。

十五,“毛民之国”—— 即今威海文登沙里店遗址一带

《海外东经》:毛民之国在其北,为人身生毛。一曰在玄股北。

《大荒北经》:有毛民之国,依姓,食黍,使四鸟。 禹生均国,均国生役采,役采生修鞈,修鞈杀绰人。帝念之,潜为之国,是此毛民。

【按,所谓毛民,或许是图上画像其人穿着皮毛衣服、蓑衣之类。既然是大禹后裔,也不是什么浑身长毛的毛人。“其”为上文青岛即墨一带的“玄股之国”。 考虑到整个“海外东经”所言八国是从东南角的连云港前云台山开始一路往北叙述,最后应归于威海市沿海一带为宜。符合“海外东经”的大势以及即墨以北这个方位描述的,有胶东半岛龙山文化时代最大的遗址威海市文登县沙里店遗址。

“大荒北经”一节,似说“绰人”是“毛民”的先祖。】

日照威海哪个有潜力(山海经里的山东半岛)(10)

今日威海

资料:威海文登沙里店龙山文化遗址位于山东省文登市文登营镇沙里店村北200米的丘岭上。发现于1974年,是目前胶东地区最大的古人类遗址。遗址东西长500米,南北宽500米,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约2米,采集的遗物有石器、陶器等,石器有斧、矛等,陶器有鼎、罐、盆口沿残片及鼎足等,器物纹饰有附加堆纹、弦纹等,黑、灰陶较多,属龙山文化类型,距今约4000~4800年。1977年12月,沙里店古遗址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山东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树立坐标于沙里店古遗址内。

十六,“鞠陵于天”——即今威海、烟台交界处的昆嵛山泰礴顶

《大荒东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鞠陵于天,东极离鹜【改鸟为目】,日月所出。(有人)名曰折丹——东方曰折,来风曰俊——处东极以出入风。

【按, 东南西北四极之中,认识难度最小的就是东极。即胶东半岛东端今威海市一带。鞠陵于天当为此地最高山,即昆嵛山海拔923米的泰礴顶,位置堪当“东极”。东极离鹜(改鸟为目),或认为是另外两座山名,或指鞠陵于天处于东极等特征,不详。或许指这一带海拔814米的艾山、海拔806米的牙山、海拔759米的罗山,甚至到平度海拔937米的大泽山等较高的几座山峰。总之都是在胶东半岛东部一带。地理上的东极当是成山角,但海拔高度太低,不堪称山。】

日照威海哪个有潜力(山海经里的山东半岛)(11)

昆嵛山泰礴顶

参考资料——

昆嵛山,横亘烟台、威海两地。主峰泰礴顶,海拔922.8米,为半岛东部最高峰。方圆百里,巍峨耸立,万仞钻天,峰峦绵延,林深谷幽,古木参天,多有清泉飞瀑,遍布文物古迹。北魏史学家崔鸿在《十六国春秋》里称昆嵛山为「海上诸山之祖」。

十七,“劳民国”—— 即今烟台龙山文化遗址杨家圈类型分布区一带

《海外东经》:劳民国在其北,其为人黑。或曰教民。一曰在毛民北,为人面目手足尽黑。

【按,劳应指勤劳。 “其”指上文威海文登一带的“毛民国”。 考虑到整个“海外东经”所言八国是从东南角的连云港前云台山开始一路往北叙述,威海一带的毛民国在昆嵛山(至泰礴顶)以南,烟台一带的劳民国在昆嵛山(泰礴顶)以北以西。烟台市的龙山文化遗址很多,有烟台市区、福山、蓬莱、龙口、栖霞、莱阳等多处,基本上属于“杨家圈类型”。劳民国应指烟台一带龙山文化杨家圈类型诸遗址。】

日照威海哪个有潜力(山海经里的山东半岛)(12)

资料:杨家圈龙山文化遗址及杨家圈类型

栖霞杨家圈遗址包含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位于栖霞市南杨家圈村东。东临杨础河,西北屏方山。1956年发现,东西长400米,南北宽250米。由于盖民房、建窑厂、修路等,遗址遭到严重破坏,现仅存东北角一部分,呈长宽各100米, 略近方形的台地。……在龙山文化地层和灰坑中,发现了粟和水稻的皮壳及印痕,是现知史前栽培稻分布的最北界限;还发现1 件残铜条和一些铜渣,说明当时人们已掌握了冶铜技术。

《海外东经》: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

小结一下“海外东经”的范围,即从江苏省连云港市境内的大人国沿海岸线向北,经过了连云港市境内的君子国,再到山东省日照市的青丘国、黑齿国,再到青岛市的雨师妾(即羲和之国)与玄股国,再到威海市境内的毛民国,最后到烟台市境内的劳民国。从当今地理概念上看,从黄海海州湾向北到达胶州湾,沿海岸线再到胶东半岛最东端的荣成湾,再到黄海西北部,最后进入渤海南部的莱州湾,与原书中“海外北经”的东尾在这一带相接。

日照威海哪个有潜力(山海经里的山东半岛)(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