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晓彤同学,你怕是遇上了假才子(下)

--又是"鸿鹄"惹的祸

上篇文章讲到,电视剧《凤囚凰》中的剧中人物桓远“文采不凡”,在建康城郊的集会中飚诗,下笔第一首就是抄袭王羲之的"兰亭诗",还借旁人之口夸赞“十分的端庄华丽,没有半句雷同”,抄的简直就是理所当然,气定神闲。

穿帮镜头凤囚凰(关晓彤主演凤囚凰又现错误)(1)

其实,这仅仅是开始,随着剧情发展,当镜头再次切回,此时的"大才子"桓远已接连写了好多首诗,用夹子夹住(我们且不谈当时有没有这种夹子)挂在四周,镜头由上而下,诗篇随风微微飘动,似乎墨香袭人。这个被山阴公主刘楚玉称赞的、接连作诗几十首的“人形作诗机”,估计是抄上瘾了。画面不过两秒钟,还是让我们看到了下面那一些熟悉的文字。

穿帮镜头凤囚凰(关晓彤主演凤囚凰又现错误)(2)

关于书写水平,我们并不想也不会去评价,前段时间,崔永元先生让我们知道了现如今拍个剧真是不容易,如果都请书法家来写,效果固然是好的,可成本就高了。所以,单说内容,请看右边第一首(尽管镜头给的是背面):

穿帮镜头凤囚凰(关晓彤主演凤囚凰又现错误)(3)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是不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首诗叫“鸿鹄歌”。若问作者是何人?绝对不是剧中的桓远,而是大汉朝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

穿帮镜头凤囚凰(关晓彤主演凤囚凰又现错误)(4)

这着实让人很吃惊,如果王羲之的"兰亭诗"有人不太了解还情有可原的话,在场的"名流"们对此诗又是全然不知,则实在无法理解,让人无从想象这"名流"二字是如何得来的。因为,这首诗真算是"名诗",不仅作者有名,背后的故事更有名,在史书中都有记载,也曾被影视剧各种演绎过。

穿帮镜头凤囚凰(关晓彤主演凤囚凰又现错误)(5)

汉高祖刘邦的原配夫人叫吕雉,育有一子刘盈。在刘邦登基之后,吕雉封后,史称"吕后"(现在几乎成为了恶毒女人的"代言人"),刘盈被立为太子;刘邦还有一位宠妃戚夫人,育有儿子刘如意(后封为赵王)。

年轻貌美、温柔体贴的戚夫人,有一个吕后无法相比的优势--多才多艺。据有关史书记载,戚夫人精于舞蹈,恰巧对刘邦很喜欢的当时流行的“楚舞”颇有研究(是否投其所好,我们不得而知),尤为擅长“翘袖折腰之舞”。这是一种以舞袖和折腰技巧为主要特征的舞蹈,估计是基本功得非常过硬,劈叉下腰不在话下的那种。这还没完,她还是有记载的最早的中国女围棋手,换句话说就是,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还那么有才。

可想而知,刘邦对戚夫人是如何宠幸有加,而对吕后自然有所冷落了。

穿帮镜头凤囚凰(关晓彤主演凤囚凰又现错误)(6)

原本的戚夫人应当是一个美丽温柔的弱女子,不一定非要抢班夺权的(这种心态在现在发生的好多故事中普遍存在)。但自生下儿子刘如意,加之处境的逐渐变化,她开始有想法了。她不断地在皇帝跟前提及自己和儿子的将来。刘邦呢,本就觉得太子刘盈生性懦弱,才华平庸,而次子如意聪明过人,才学出众,甚合心意。他好几次想废掉太子改立,只是众臣强烈反对才没成。在中国古代社会,尤其是皇室,出生得早那是要占大便宜的,不然哪会有"皇帝爱长子"的说法。

穿帮镜头凤囚凰(关晓彤主演凤囚凰又现错误)(7)

吕后何许人也,敏锐地嗅到了危险。于是她找到了张良。人言"张良计",绝非虚言,只用了一招,问题迎刃而解,那就是请出令人仰慕的高人组合--“商山四皓”。

穿帮镜头凤囚凰(关晓彤主演凤囚凰又现错误)(8)

“商山四皓”何许人也?"皓"的本意是,太阳升起天地俱明,后来引申为"白"。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须会变白,又可指代"须发皆白的老人"。这四人,本位列秦始皇七十名博士官中,因出山时已经八十多岁,皆为"皓首",人称“商山四皓”,名头大着呢。

张良的主意正是要吕雉和太子设法去请四位高人出山。主意好像没啥出奇,可不容易办到。要知道,当年刘邦久闻四人大名,欲请他们出山为官,竟然还请不动。但,手段高明的吕雉真做到了。

穿帮镜头凤囚凰(关晓彤主演凤囚凰又现错误)(9)

有那么一天,刘邦见太子身后有四位眉白发苍的老人,好奇一问,得知竟是自己求而不得的“商山四皓”。作为皇帝的刘邦此时知道,太子的羽翼已丰,以自己的身份只怕也改变不了局面。

当戚夫人再次哭求时,刘邦很难过,自己纵横天下,却保护不了自己心爱的女人和儿子。他让戚夫人再次跳起楚舞,自己趁着几分酒意,仰天而歌,所歌为何?正是上面提到的《鸿鹄歌》,其大意是:鸿鹄飞在高空,一飞就是千里,羽翼早已丰满,可以翱翔四海,就算有猎杀飞鸟的利器,也拿它无可奈何了!

穿帮镜头凤囚凰(关晓彤主演凤囚凰又现错误)(10)

在这一刻,他们似乎都料到了将来面对的可能是一个"悲惨世界",但他们只料到了开始,没料到结局!用另一个词语来形容会更贴切些,那真叫一个"惨绝人寰"啊!

刘邦死后,刘盈即位。"母凭子贵",何况吕后本就处于强势。于是乎,戚夫人被吕雉囚禁,穿囚衣,戴枷锁,细皮嫩肉的皇妃得日夜舂米。外放的赵王刘如意则被骗回长安,最终惨遭毒杀。即便如此,吕后还不够解恨,命人将戚夫人的双眼挖去,灌下哑药,又熏聋她的双耳,砍去双手双脚,最后再丢到茅厕里,成为所谓“人彘(猪)”,最终悲惨死去。哎,不敢想象,只是提到这些文字,已经让人有毛骨悚然的感觉。

这就是“鸿鹄歌”背后的故事。

《凤囚凰》的编导将此诗"借"为剧中人物之作,以表现其文采非凡,实在是胆大呀。说到这,忽然想起一件事来。

穿帮镜头凤囚凰(关晓彤主演凤囚凰又现错误)(11)

对于“鸿鹄”一词,大家更熟悉的应是出自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的句子:"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鸿鹄之志"自然非普通人能知,非但如此,"鸿鹄"之"音"也不容易知的,别说普通人,有时连大学校长都不一定知晓。

比如前段时间,"鸿鹄"曾惹出的事端。

穿帮镜头凤囚凰(关晓彤主演凤囚凰又现错误)(12)

5月4日是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校长林建华致辞时,把“鸿鹄(hú )”读作“鸿浩(hào)”。此事的影响甚大,说得上是一场轩然大波。据说林校长当时并非直接念出,还有卡顿时间,有网友就此质疑发言稿是否本人所为。但身为北大校长,胸襟气度是有的,特地在北大未名BBS上发表《致同学们》的致歉信,承认了自身的错误和知识缺陷,让人心生理解且怀有敬意。

穿帮镜头凤囚凰(关晓彤主演凤囚凰又现错误)(13)

话说回来,从《凤囚凰》引出这么些话,实在是剧中的雷人之处太多。说实话,看到这样的热播剧如此密集的“借用”历史名作,我忽然想到了曹雪芹的伟大。一部《红楼梦》有多少聚会,其中人物要做多少诗、填多少词,他可没抄。当然,我们也不必苛求编导,合理地借用不是不可以。比如之前热播的《人民的利益》中,郑西坡所做《母亲的专列》就与剧情相得益彰,打动了众多的观众,其实,原作者是江苏诗人丁可。但,处理得当,观众并不觉得被无视。又或者,导演可以不用给出太过清晰可见的镜头,都是不错的方式。办法多的是,何必非要"雷不倒人誓不休"呢?

(部分图源来自网络,如涉侵权告知即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