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日报 黄河晨报 运城新闻网 官方发布平台

□闫爱武

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为世界武庙之祖,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解州关帝庙分为正庙和结义园两部分,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道教建筑群和武庙,被誉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庙内悬挂有康熙御笔“义炳乾坤”、乾隆钦定“神勇”、咸丰御书“万世人极”、慈禧太后亲书“威灵震叠”等匾额,“关圣文化建筑群”已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但是,多少年来,被当地人读作的解州关帝庙(hài zhōu guān dì miào),外地人却认为是解州关帝庙(xie zhōu guān dì miào),甚至连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也把解州(hài zhōu)读作解州(xie zhōu),我们的导游也常常读作解州(xie zhōu)。那么到底应该读作什么呢?这里笔者想与大家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回答一下:正确的读法是,解州(hài zhōu)。这个读法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证实。

《广韵》中的标注

《广韵》是中国现存的一部重要韵书,是我国北宋时代官修的一部韵书,是我国宋以前的韵的集大成者。在《广韵》中运用的注音方式是“反切法”,也就是用一个汉字或注音符号表示“声”,用另一个汉字或注音符号表示“韵”和“调”,把它们拼合成被注字的读音的方法。

反切法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流传最久的一种双拼制注音法。即反切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比如:缓,胡管切。《广韵》里“缓”字的读音,就是取“胡”字的声(h),取“管”字的韵和调(uan),然后拼合成(huan=h uan)。又如:哀,乌开切,等。而《广韵》中是这样记载“解”字的四种读法:1、解,胡買切,蟹小韻。匣母,蟹韻,二等,開口。2、解,佳買切,解小韻。見母,蟹韻,二等,開口。3、解,古隘切,懈小韻。見母,卦韻,二等,開口。4、解,胡懈切,邂小韻。匣母,卦韻,二等,開口。

这四种读音分别是:hai(海),jie(姐),gai(改),xie(谢),这里很明确地说明了有hai(海)的读音。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三种gai(改)的读音和意思,至今在当地的方言中还存在,如“解开”当地人就读做“改开”。

《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未录之原因

接替古代反切法的注音方式的,是现代汉语拼音注音方法。1963年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的成果,重新审订了某些异读字的读音。在这个初稿中就有说明:

第一条中,本表所审,主要是普通话有异读的词和有异读的作为“语素”的字。不列出多音多义字的全部读音和全部义项,与字典、词典形式不同,例如:“和”字有多种义项和读音,而本表仅列出原有异读的八条词语,分列于hè和huo两种读音之下(有多种读音,较常见的在前);其余无异读的音、义均不涉及。

第六条中,有些字的几种读音中某音用处较窄,另音用处甚宽,则注“除××(较少的词)念乙音外,其他都念甲音”,以避免列举词条繁而未尽、挂一漏万的缺点。例如:“结”字下注“除‘~了个果子’‘开花~果’‘~巴’‘~实’念jiē之外,其它都念jié”。

第九条中,除因第二、六、七各条说明中所举原因而删略的词条之外,本表又删汰了部分词条。主要原因是:1.现已无异读(如“队伍”、“理会”);2.罕用词语(如“表分”、“仔密”);3.方言土音(如“归里包堆〔zuī〕”“告送〔song〕”);4.不常用的文言词语(如“刍荛”“氍毹”);5.音变现象(如“毛毛腾腾〔tēngtēng〕”);6.重复累赘(如原表“色”字的有关词语分列达23条之多)。删汰条目不再编入。

第十条中,人名、地名的异读审订,除原表已涉及的少量词条外,留待以后再审。

在这个审音总表初稿中明确说明,并不是全部的注音都会有标注,有些不常用的读音和义项就不涉及了,也就是不写出来了,但并不是说这些读音就不存在了。

解州(hài zhōu)的读音,也是只有在运城解州这一个地域读音,自然不属于《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的标注范围之内,所以不能够认为这个读音就不存在了。

“名从主人”的国际惯例

在古代诗文中,表示古代姓名、地名词语的读音,其规范的学理上的依据不同于一般名词和成语的规范原则,是“名从主人”,这也是一个具有国际普遍性的原则,是指事物以主人所称之名为名,此原则出于《榖梁传·桓公二年》:“孔子曰:名从主人,物从中国。”

“名从主人”也是一种国际惯例,即确认领土主权时,地名往往是确认领土主权归属的一个重要标志。

也就是说,不论是古代传承还是国际惯例,地名的读音都是以当地读音为准,自然我们解州的读音也只能是读作解州(hài zhōu)了。

乾隆版《解州志》里对地名的解释

众所周知,“解”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地名。《广韵》:“解,亦姓。唐叔虞(之子)食采于解,今解县也。”唐叔虞为周武王之子,这说明在西周初年甚或更早的夏商时代,河东就有了“解”这个地名。而关于地名“解”的起源,清乾隆版《解州志》有三种说法:

解梁故城,在州西六十里。左氏:晋惠公赂秦,以河外五城内及解梁。杜注:即今河东解县地。按,颜师古注:解音蟹或曰解,以蚩尤体解名。或曰州治古行迎薰阁。盐池内传有舜弹琴处,盖取解阜意。或曰:三门未凿,地皆水,号渤懈,水去多泽梁,故曰“解梁”。渤懈,海别枝也,众水所归也。解东有盐池,当黄河曲处。有奥衍一区,天产瑞花,旧名海眼。

在古人的眼里,解梁城就是在一片像大海一样的汪洋中间的一只眼睛,周边有盐池、伍姓湖、涑水河等这样的大水包围,这就是“解州”“解县”“解池”读作hài(亥)音的由来。

需要说明的是,最初“解”的读音是“海”,后来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变成了“亥”,声调发生了变化,目前在当地有“海”和“亥”两种读音。

所以,运城解州关帝庙的读音不论是从古代读音、国际惯例,还是到名称的实际意义,都毫无疑问地读作:解州(hài zhōu)。

实际上,人名、地名的读音问题非常复杂,既牵涉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问题,也有历史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更有“习非成是(对某些错误事情习惯了,反以为本来就是对的)”的问题,并非一个“名从主人”的原则就可轻易解决得了的。

同时,解州(hài zhōu)的读音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读音问题,这个解州(hài zhōu)还与世界盐业史的发源地——运城盐池的关系密不可分,是中华文明发源地的见证符号,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活化石。

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河东人,特别是一名河东文化工作者,应该“坐不改姓”,守土有责,将解州(hài zhōu)的正确读法传扬出去。

如果您觉得资讯不错,请别吝惜在左下角点个赞哦~ 如果你需要新闻爆料或者投稿,可以添加QQ号:1969503047版权说明本公众微信之发布内容欢迎微友在朋友圈分享,其他微信公众平台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经授权者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运城新闻网;微信号 sxycxww” 字样。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如有认为本公众微信内容发生侵权,请电联0359-2233273。本期责编:张军娜

解州历史故事(咬文嚼字关公故里解州为何应读)(1)

sxycxww 欢迎从右上角功能按钮转发、分享给你的好友!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运城新闻网了解更多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