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6日,在太空遨游半年的神舟十三号在东风着陆场平安降落。

在太空“出差”180天左右的3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安全顺利出舱,重回地球和祖国的怀抱。

神舟十三号在全世界的瞩目下,创造了一项又一项新的航天纪录:神舟飞船首次太空径向交会对接、中国人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中国女性首次出舱活动....

中国航天,再一次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而当我们为神州十三号飞船以及3名航天员送去鲜花和掌声的时候,在航天历史上的这样一个人同样不应该被我们遗忘。

他就是中国第一位飞天航天员,有着“航天英雄”称号的——杨利伟。

杨利伟首次进入太空对地球的评价(杨利伟回忆火箭加速)(1)

杨利伟

后来,杨利伟回忆起搭乘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的经历时,他说:“在加速的那一刹那,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可见,杨利伟当真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做着赌注。

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解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背后的故事。

杨利伟首次进入太空对地球的评价(杨利伟回忆火箭加速)(2)

杨利伟

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

1965年6月21日,杨利伟在辽宁省绥中县出生。

生活在海边的他,从小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有一天能像海鸥一样,翱翔于天际。

但儿时的他文弱又内向,为了锻炼改变杨利伟的体格,他的父母没少下苦功夫。每年的寒暑假,都会带着杨利伟去爬山游泳,还会带着他到大山里爬树采摘果实。

长时间的锻炼,让杨利伟就此爱上了探险以及运动,他常常会和自己的伙伴们开展各种各样的冒险活动。彼时的他一改往日的作风,成为了一名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有着良好基础的小男子汉了。

整个小学以及中学时期,杨利伟都带着自己心中的那份梦想,努力锻炼并为之奋斗着。

中考后,他走进了绥中二中。

而这里,也成为了杨利伟走上航天之路的第一个台阶。

杨利伟首次进入太空对地球的评价(杨利伟回忆火箭加速)(3)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和杨利伟穿的航天服 国家博物馆藏

1983年6月,杨利伟正值高三。

当时正好赶上空军招飞人员来到二中招收应届毕业生,选拔飞行员。看到空军招飞人员的那一刹那,杨利伟觉得:自己这么多年来的梦想,终于有了可以实现的机会!

于是,杨利伟马上快步上前,第一个到达选飞报名处报上了自己的名字。

后来经过重重艰难的选拔,杨利伟正式成为了一名空军学员。毕业后,他顺利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飞行员,实现了自己儿时想要翱翔于天际的梦

1995年,载人航天工程经过批复,决定从现役飞行员中选拔预备宇航员。杨利伟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心情无比激动。他和许多人一样,想要飞上太空,看一看广阔的宇宙。

自然而然,杨利伟非常踊跃地报名了。最后,经过多方面的选拔,杨利伟成功成为了一名预备航天员。但要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航天员,杨利伟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

要知道,太空中没有人类赖以生存的一切要素,想要在太空中活着并且完成任务,那就只能进行各种超乎常人耐受力的高强度训练。

转椅训练、着陆冲击训练、模拟失重训练等八大类、百余个科目的训练,成为了所有航天员生活的主旋律。

杨利伟首次进入太空对地球的评价(杨利伟回忆火箭加速)(4)

宇航员训练

而杨利伟在后来所提及到的一个超重训练,就足以刷新我们所有人的认知:

航天员需要在时速100公里的离心机中飞速旋转,这相当于要承受着8个自己同时压在身上的重量,人的脸都会被拉变形,眼泪也会不由自主的往外流,眼前发灰、发黑,甚至是意识丧失,危及生命。

在每次训练的时候,航天员的手上都会拿着操作器和报警器,只要感到无法坚持都可以报警终止实验。但没有一个人选择那么做,没有一个航天员按响过自己手中的报警器。

包括杨利伟在内的所有航天员,都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着,都在用生命坚持着。因为在他们的心中,除了梦想以外,更多的是在为了中国未来的航天事业而坚持着。

他们这么多年来都盼望着,有一天,中国的五星红旗也能飘扬在太空之中!

带着这样的坚定信念,所有人都在咬牙训练。

而杨利伟也就凭借着自己孜孜不倦的努力,具备了独立执行航天飞行的能力,被授予三级航天员的资格,同时也获得了搭乘“神州五号”翱翔太空的机会

杨利伟首次进入太空对地球的评价(杨利伟回忆火箭加速)(5)

杨利伟

这时的杨利伟,心中是无比激动的,儿时的飞天梦终于要实现了。

同时他的心中也是忐忑的,因为中国在此之前还未有过载人航天的经历。无论对于我国航天事业还是杨利伟来说,这都是一个全然未知的领域,谁都不知道这次的发射是否会发生意外。

况且飞天是战斗,只要是战斗就会有牺牲。在“神五”准备飞天的2003年,就有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爆炸的事例,7名航天员全部遇难。而巴西运载火箭在发射场便产生了爆炸,不仅星箭无存,还产生了21人丧生的悲剧。

面对这些复杂严峻的挑战,杨利伟没有一丁点的恐惧,他早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他要继续往前冲,哪怕是用生命做代价也在所不惜。

杨利伟的这次决定,让中国的航天事业迈出了一大步,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里程碑。为今后航天梦的实现,奠定了更为丰厚的现实基础。

他值得被载入史册。

杨利伟首次进入太空对地球的评价(杨利伟回忆火箭加速)(6)

杨利伟

火箭加速的一刹那,五脏六腑都要碎了

2003年10月15日,正是“神舟五号”即将发射的日子。

那天早上,杨利伟特意提前15分钟来到了发射架平台上,面前就是承载着神舟飞船的长征火箭。在重达480吨的火箭中,足足装有430吨燃料,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在现场的大部分人都选择了撤离。

此时,望向站在发射架上身姿笔挺的杨利伟,似乎有一种“壮士断腕”的悲壮。之后,肩负国家使命和人民期望的杨利伟踏入了飞船,按照规定进行发射前的各种检查。

就火箭即将发射的倒计时里,杨利伟突然举起了右手,敬了一个军礼。

杨利伟首次进入太空对地球的评价(杨利伟回忆火箭加速)(7)

杨利伟敬礼

这一刻,杨利伟将所有复杂的情感,都化作了对国家还有关心他的每一个人的感激。

9时9分50秒时,一阵山崩地裂的轰鸣声之后,火箭缓缓地离开了地面。

杨利伟首次进入太空对地球的评价(杨利伟回忆火箭加速)(8)

神舟五号发射现场

飞船舱里的杨利伟此时全身都在用力,肌肉十分紧张,他全神贯注地盯着仪表盘,脑海中不断闪现即将要进行的动作。

飞船渐渐升高,杨利伟感觉飞船的上升十分平稳,甚至比电梯还要稳,之前紧绷的肌肉也全都放松了下来。

可是,这种轻松的感觉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火箭的不断加速,杨利伟明显感觉到了压力的逐渐增加,各种来自身体的不适感也在不断席卷着他的每一根神经。

直到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的急剧抖动产生了令人难以承受的共振。杨利伟承受着在地面上历经无数次训练都没有感觉到的强烈痛苦。

这种情况是在之前的实验中无法检测到的,虽然有一些应急方案,但此时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要知道在通常情况下,人体对于10赫兹以上的振动就已经十分敏感,会产生一些不舒服的反应。而此时的共振,却远远地超过了这一数值。

杨利伟只觉得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整个身体都在舱内剧烈抖动,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在承受痛苦的同时,杨利伟心里产生了一个念头:“可能自己真的要不行了。

杨利伟首次进入太空对地球的评价(杨利伟回忆火箭加速)(9)

有了这一想法的杨利伟,还是紧盯着计时器算时间。现在的他还想着:哪怕是自己牺牲了,也要把这一切记录下来,好为科研人员以后改进神舟飞船提供数据。

整整26秒,这种我们常人根本无法体验到的痛苦共振,杨利伟居然咬牙坚持了26秒!直到飞船飞出大气层,光线透了进来,杨利伟才觉得如获新生,开始快速调整自己的状态。

直到地面的监控人员看到杨利伟的眼睛眨了一下,这颗悬着的心才算放了下来。

大家激动地喊着:“快看!杨利伟还活着!

所有人都在为杨利伟的平安而欢呼雀跃。

杨利伟首次进入太空对地球的评价(杨利伟回忆火箭加速)(10)

26秒,是中国载人航天首飞征途上千难万阻的一个缩影,展现了中国航天员英勇无畏、舍身为国的赤胆忠心。

杨利伟有惊无险地顺利度过此次危机,搭乘神舟五号飞船在轨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顺利完成各项预定操作任务后,安全返回着陆于内蒙古。

杨利伟这次近乎完美,没有出现任何失误的飞天任务,被神舟五号的总设计师称赞——非常完美且成功

这次太空之行,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来的飞天梦想,也成为了中国航天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但在这次杨利伟近乎完美的飞天任务中,也暴露出了在安全抵达太空过程中,所具有的不确定性。无论是杨利伟所经历的生死存亡的26秒,还是航天员克服的各种来自太空舱中难以预料的困难,都在昭示着我国的航天事业依旧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杨利伟冒着生命危险记录下的那些数据,就成为了改进航天技术的第一手资料

杨利伟首次进入太空对地球的评价(杨利伟回忆火箭加速)(11)

神舟五号起飞至变轨历程

通过这些数据,能够改进航天飞船现存的问题,给接下来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因此在神州六号飞行时,之前杨利伟所遇到的火箭和飞船的强大共振问题,聂海胜和费俊龙两位航天员表示就已经得到了很好地改善。到了神舟七号发射时,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三人就没有再遇到过这种问题。

那就更别提之后的载人航天飞船了。

小结:

杨利伟作为“中国飞天第一人”,亲身经历并且见证着载人航天发展的历史性时刻。是他用生命为我们书写着什么才是航天员的精神,什么才是身为中华儿女的热血。

在杨利伟之后,还诞生了众多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刘伯明、景海鹏....是他们在不断传承着航天员的衣钵,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书写着一个又一个的传奇,向全世界展现着我们中国人的风采。

以这些英勇飞入太空的航天员为代表的一代代航天人,始终用一种不怕牺牲的精神,践行着建设航天强国的宏伟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新时代的飞天梦想不断奋进。是他们让中国的航天事业从刚开始“摸着石头过河”的贫弱,到如今成为数一数二的航天大国,受众多国家的敬仰。

他们每一个人都值得我们永远的尊敬!

杨利伟首次进入太空对地球的评价(杨利伟回忆火箭加速)(12)

宇航员们

现如今,中国的梦想早就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登陆太空上了,而是要向着空间站、向月球、向宇宙更深更远的地方启航。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中国的能量,还有更多。新时代的中国还需要更多新鲜血液的加入,就让我们为了中华民族新时代的飞天梦,为了中国能够始终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而努力奋斗。

对于身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永不消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