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国传统今天腊月二十七,是洗澡的日子,自己顺便也剪个发,不知为啥望见镜子里的我时,瞬间我想起父亲,想当年自己上初中时,兰州哪里年轻人流行留长发,仰头一甩,别提有多潇洒,那时的自己一头乌发,额前还有个大波浪卷,那是自己最得意的长相,可是每每头发一长,自己的满意长发没留两天,父亲就喊我去理发,还要亲自一行,那时父亲是核工业部某工厂子校老师,我们家在兰州西郊,理发店还是国营企业的后勤办的,每次辩解都没用,那时对父亲还是心存敬畏,记得父亲总是走在前面我很不情愿的跟在后头,父亲是老老师,几乎工厂多半人都是他的学生,理发的也不例外,一去他们只听老父亲的,根本不管我的感受和想法,一理就是短短的小平头,搞得每次回家都不高兴几天,但也只能在母亲和姐姐哪找些安慰。

谈起老父亲,他是一位有40年教龄的老师,这样的教龄在今天已经很难有人这样长了,那是因为解放初年,国家急需人才,父亲是从当年的西安二中直接选拔经过培训后二十岁就直接上岗的,他教政治,还给当年抗美援朝受伤康复的伤员在华山脚下上过课呢,后来父亲一直在西安的核工业部一个技校当老师,但不知何因学校撤转后,核工业部内部调配,才来到兰州的一个核工业单位子校当老师,一直到退休。

父亲是学校的老老师,也是后来我的老师,我同学的父母亲很多也是父亲的学生,那时说句实话,学生的学习风气不如现在好,像父亲所在单位属于保密单位,又是核工业部的,那时改革刚开始,我们厂有好多福利,在兰州那也是人人抢进的好单位,好多同学不愿离开,他们的目标就是考上部里的技校回厂当工人,一家待着一起,工资又高,你说他们学习能有多努力!但父亲一开始就给我定了目标,希望我考上大学,记得因为当年奶奶在老家,又父亲一个儿子,母亲为了照顾奶奶也放弃了去西安的机会,到了兰州父母只能两地分居,那年头办个夫妻团聚因为城乡户口可不容易,所以哥姐上学父亲虽是老师管的很少,为了弥补遗憾,父亲从初中把我带到身边,从初中起就一直是我的班主任,因为他是很多同学父母的老师,所以同学们内心都比较怕我父亲,班里的纪律相对其他班也比较好,记得当年好多同学不爱学英语,所以英语课纪律就不太好,为了保证英语老师的教学质量,大冬天的父亲穿着冬大衣站在教室旁的操场上,至今那情形依然历历在目,现在说起也是令我感动,起初我和他一起过单身生活,吃食堂,周天父亲为了给我改善一下,就包点饺子,不过父亲厨艺实在不敢恭维,饺子包的老大,不过味道还行,这样的生活一直到84年,母亲和姐姐解决户口过来才改变,当然了,我们班也没辜负他,取得了有史一来最好的高考成绩,我那年因一些原因没有发挥很好,但运气不错,还是去了心怡的西安交通大学,这事在我们那个没出过一个重点大学生的母校,当时还是引起了不小响动,当然现在西安交大名次有些下降,想当年西交大在全国那可是名列前茅呀!所以我很感激父亲。

但令我遗憾的是,父亲08年却早早离世,父亲的早去也给母亲带来创伤,使得我家在父亲离开后的几年,过得比较奔波辛苦,不过都过去了,父亲为师一生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少钱财,留下的只有一踏厚厚的荣誉证书和自强性格,父亲没有享我几天福,父亲退休后的那些年,我所在的国企效益下滑,无奈的我只有闯荡北京,那几年也挺辛苦,自然对父母也没有更多关照,令我欣慰的可能就是,当感到父亲记忆力减退很多之时,我03年特意把父母接到北京,基本把北京的名胜和公园都游了一遍,尤其是天安门,这也是我今天之所以对北京还算熟悉的原因之一吧!父亲教了一辈子政治,但一直没有机会来北京,在他有生之年能实现他的这个愿望也是我最大的安慰。

父亲一生生活不算富裕,过生日最奢侈的就是妈妈给他烧碗红烧肉,大家分享,记得当年我还在甘肃广播电台发表过一篇爸爸生日的文章,专门写红烧肉这事,记得爸爸中午放学从工厂午间的喇叭里听到后非常的高兴,还特意给已工作的我写信提起,现在想起也是叫我高兴,除此之外,我觉得自己没有再给予过父亲什么……,父亲的过早离去也让我很多对父母的心愿无法实现,所以每年清明我都在北京给父亲写首诗文,让他在天之灵有所慰籍,直到19年把父母骨灰从兰州安葬渭南老家。

时光荏苒,又快一年,人到中年的我似乎更加体会到了父母养育我们三个儿女的不容易,更能体会他们当时的所思所想,或许他们压根就没想过回报,我们的幸福成长才是他们最大的幸福,爸妈!过年好!

感:

又一年,理发间,触景怀感,又把父母梦见。听您话,不泪潸,寄情文章一篇,告一声儿孙康健,勿念!跪西南,给二老拜年。

父亲给我梳头发(父亲喊我去理发)(1)

父亲给我梳头发(父亲喊我去理发)(2)

父亲给我梳头发(父亲喊我去理发)(3)

父亲给我梳头发(父亲喊我去理发)(4)

父亲给我梳头发(父亲喊我去理发)(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