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马辉“如果年轻人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那我们国家的国民素质将是世界一流的这就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广大年轻人提供学习一技之长的机会”在2021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建议,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希望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更多人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朱彦夫?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朱彦夫(杨国强授之以鱼)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朱彦夫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马辉

“如果年轻人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那我们国家的国民素质将是世界一流的。这就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广大年轻人提供学习一技之长的机会。”在2021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建议,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希望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更多人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扭转观念偏见,让社会尊重技能型人才

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取得了飞跃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成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但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认识还是存在偏见。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显示,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看,2019年在校生1576.5万人,与2010年和2015年相比,分别下降29.6%和4.8%,与高中在校生规模相比,显然存在一定差距。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被重点提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营造全社会尊重技能型人才、重视职业教育的浓厚氛围。”这也是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一直关注的重点,他在《关于发展职业教育巩固脱贫成果》的提案中建议,国家持续加强宣传引导,通过生动的案例讲好职教扶贫故事,逐步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让大家认识到职业教育也是很好的出路。同时,通过表彰在职业教育发展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加强对技能型人才的就业服务、职业认定和荣誉评选等,不断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让他们获得社会尊重,在全社会形成重视职业教育的氛围。

杨国强认为,今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第一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解决产业发展需求与人才供给脱节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三农”人才,夯实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建职业学校,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我曾经一贫如洗,是国家给了我助学金,让我读完高中,是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政策,让我有机会服务社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永远都充满感恩,回报社会也是应尽的责任。”杨国强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说。

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因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困难、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学校特色化发展受限、职业教师数量不足能力欠缺等原因,职业教育质量与发达地区存在一定差距。

自1997年起,杨国强及碧桂园集团积极投身教育扶贫事业,设立助学金、创办免费学校,发动爱心助学行动等举措,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家境困难的学子打开成功成才的大门。

“然而,目前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仍然偏低,特别是一些欠发达地区还存在宁愿让孩子打工也不愿读职校的现象。另外,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适配性尚存在一定偏差。”杨国强说

2019年,碧桂园在甘肃东乡捐资建设的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对贫困家庭学生免除一切费用,帮助其掌握就业技能,2020年首批近600名新生已入学,其中贫困学子240人。据悉自1997年起,杨国强及碧桂园集团积极投身教育扶贫事业,帮助超过10万名贫困学子改变命运。

该学校按照“抓好教育,从根子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思路,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免除一切费用(平均每生一年3.8万元),对贫困学生实施“德才兼备,一人成才,全家脱贫”的培养目标,促其成才。依托碧桂园集团产业资源,通过人才共育机制,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扶智”促脱贫,构建“校企共育”新模式

职业技能教育在脱贫攻坚中起着“拔穷根”的作用。

“以前很多的贫困家庭孩子在接受完义务教育之后,家庭无力负担进一步的学习费用,直接外出务工,但由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受教育程度和技能缺乏,面对经济发展对产业工人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普遍难以适应,往往会造成贫困延续。” 在3月12日举行的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脱贫攻坚成效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一级调研员张龙表示。

张龙认为,技工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其办学目的就是为企业社会培养技能人才,为青少年提供技能教育机会,为此省人社厅依托全省技工院校,大力开展技工教育扶贫、职业培训扶贫,从扶智入手提升贫困家庭脱贫能力。据悉,山东省公布承担精准技能扶贫任务的技工院校77所、精准技能扶贫专业200余个,为贫困家庭学生提供最优质专业和最高质量就业。

碧桂园近年来一直在探索职业教育发展,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教扶贫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他们以“扶智”促脱贫,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产业优势,实现了校企的深度结合。更重要的是,碧桂园作为地产龙头企业,更了解岗位人才的要求、标准和需求方向,从而推动了劳动力市场实现供需平衡。

以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为例,学院一共开设有6个特色专业,包括建筑工程施工、汽车美容与装潢、物业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会计专业,同时建有与之配套的高端化专业实训室,为学生校内实习和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提供有力保障。2020届408名毕业生实现了100%就业,专业对口率达98.3%,平均月薪达5502元。高质量就业背后,其实是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办学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在山东,碧桂园对教育的关注持续如一。从进驻山东开始,10年间,碧桂园举办近百场助学活动,足迹踏遍山东16地市。为贫困学生送上助资、读本与生活用品;走进特殊学校送去爱心书屋与教学器材;为特殊儿童的学习与生活送上助力;为留守儿童组织爱心活动。各类教育活动的背后,是碧桂园以企业公民的身份,主动担当社会责任,立足社会并反哺社会,这也是碧桂园在山东坚持教育扶贫的出发点。

扶贫扶志又扶智,真正做到“授之以渔”。碧桂园持之以恒的教育扶贫“长跑”,为民企探索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样本,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