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施于人 清光绪古籍 国文教科书1910年第2册第6 杨布打狗

文武双全 清光绪古籍 国文教科书1910年第2册第6 列子

培育美德 清光绪古籍 国文教科书 1910年第2册第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清光绪古籍 国文教科书 端正做人 1910年 第2册第6 高清 一百一十一年前


读国学书籍使人明智!有益身心!


内容详解请见下方的--->【文中重点难点提示】

解放初期黄梅县旧书(勿施于人清光绪古籍)(1)


书名:最新国文教科书.初等小学用.第2册.蒋维乔等编.上海商务印书馆.光绪2年版.1910年


蒋维乔(1873年-1958年3月),字竹庄,号因是子,江苏武进(今常州)人,

中国近代哲学家、教育家、佛学家、养生学家

蒋维乔先生于1914年出版了《因是子静坐法》,畅销全国各地以及欧、美、东南亚诸国。

后编成《因是子静坐法续编》(1918年)。

1954年他又根据自身体会,写成《因是子静坐卫生实验谈----中国医疗预防法》。

1955年撰写《中国的呼吸习静养生法----气功防治法》(一名《因是子静坐法提要》)。


清光绪古籍高清 国文教科书 生活之品德 1910年 第2册第5【第6部分】第21课到21课

解放初期黄梅县旧书(勿施于人清光绪古籍)(2)

本书共六十课,图文并茂,含彩色插画三幅。

从开学第一天的《学堂》,到最后一课的《放假歌》,

内容涉及礼仪、孝道、常识、典故、识物等内容。

上海商务印书馆于光绪30年初版,此为宣统2年(1910)版 第60版。

解放初期黄梅县旧书(勿施于人清光绪古籍)(3)

每课生字以十二字为限;本编杂用歌辞体例便于儿童唱和以取兴致;

本编所述德育事仍以家庭伦理为主,间有旁及他事亦皆儿童所能行者;

本编每课必在一开之内,每句必在一行之内,以便诵习,惟成章之文排比不易,故较第一册尤见苦心等。

解放初期黄梅县旧书(勿施于人清光绪古籍)(4)

华夏传统品德养成的课本,既源于生活,又贴近儿童,配以插图,便于引发学生的兴趣.


我们将整理后分批次发布,目的明确:

1.使阅读的诸君每次不会超过3-5分钟,以适应现代人的高节奏的生活习惯

2.使收藏者更容易归纳排序

3.即使用于教导小朋友也不会花费太多时间

4.开卷有益,利用尽量少的时间就能够了解传统国学内容

解放初期黄梅县旧书(勿施于人清光绪古籍)(5)

学习国学简介方法:

多读多诵多体会,其意自见!

查询字词含义可以参考康熙字典.


欢迎大家收藏 下载 转发 点赞 鉴赏!

谢谢!

末学

云山人 凌蕴子 安妮 稽首!


解放初期黄梅县旧书(勿施于人清光绪古籍)(6)

【文中重点难点提示】:

***

《杨布打狗》为《列子》里的一篇寓言.

列子

卷第八/說符篇

作者:列禦寇 春秋时期

--


狗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第十一位

位于鸡的后面,猪的前面。所配地支为戌。

凡是戌年生的人,其属相为狗

解放初期黄梅县旧书(勿施于人清光绪古籍)(7)

五行上戌狗为土,根据五行相克关系,可以推导出狗怕虎。

在十二生肖中,狗为第十一个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解放初期黄梅县旧书(勿施于人清光绪古籍)(8)


--

杨布打狗 原文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


杨布打狗 的叙事

《列子》中的这篇名为《杨布打狗》的寓言故事讲到:

曾前,在一个山村住着一户姓杨的人家,靠在村旁种一片山地过日子。

这户人家有两个兄弟,大儿子叫杨朱,弟弟叫杨布

两兄弟一边在家帮父母耕地、担水,一边勤读诗书,

两人都写得一手好字,并交了一些书生朋友。

杨家就像其他人家一样,也养了一只看门护院的狗狗,

只不过平时都是父母和哥哥在驯养,对于这个弟弟,一家人都不忍心让他多操劳家务事情.

解放初期黄梅县旧书(勿施于人清光绪古籍)(9)

有一天,弟弟杨布穿着一身白色的衣服出门访友。

没曾想在路上,天空突然下起雨来了,雨越下越大,

杨布正走在前不着村、后不落店的山间小道上,

只好硬着头皮顶着大雨,被淋得落汤鸡似地跑到了朋友家。

他们都是经常在一起讨论诗词、评议字画的好友,

杨布在朋友家脱掉了被雨水淋湿了的白色外衣,换上一身黑色外套

朋友招待杨布餐饮后,两人又谈论了一会儿诗词,评议了一会儿前人的书法和文章。

他们越谈越投机,不觉几个时辰过去了,看看天色不早

杨布就把自己被雨水淋湿了的白色外衣晾在朋友家里,

而自己就穿着一身黑色衣服告辞朋友回家

雨中的山间小道是湿的,但由于路面上石子铺得多,没有淤积的烂泥。

天色渐渐地暗下来了,弯弯曲曲的山路还是明晰可辨。

风轻轻吹着,从山间送来一阵阵新枝嫩叶的清香。

要不是天愈来愈近傍晚,而且下雨不断,杨布还真有点儿雨后漫游山岗的余兴呢!

他走着、走着,走到自家门口了,还沉浸在白天与朋友畅谈的兴致里。

这时,杨布家的狗狗却从黑地里猛冲出来对他汪汪直叫。

须臾,狗又突然后腿站起、前腿向上,似乎要朝杨布扑过来。

杨布被自家的狗这突如其来的狂吠声和它快要扑过来的动作吓了一跳,

十分恼火,他马上停住脚向旁边闪去,愤怒地向狗大声吼道:“这厮,连我都不认识了!”

于是顺手在门边抄起一根木棒要打狗。

这时,哥哥杨朱听到了声音,立即从屋里出来,一边阻止杨布用木棒打狗,一边唤住了正在狂吠的狗,

并且说:“弟弟你不要打它!怨不得这狗会吠你,连我也是奇怪,你白天穿着一身白色衣服出去,

这么晚了,又换了一身黑色衣服回家,假若是你自己,一下子能辨得清吗?这不能怪狗啊!”

解放初期黄梅县旧书(勿施于人清光绪古籍)(10)

杨布是读书明理的,稍微一思考,就觉得哥哥杨朱讲的很有道理的。

这时候汪汪也不叫了,一家人重新又恢复了原先的快乐

--


简评

杨布出去时穿的是白色的衣服,下雨了,他换了黑色的衣服回家,杨布虽然还是是杨布,但是外表等有很大的变化

但是他家的狗狗却看到外表的变化,就冲着换了黑色衣服的杨布狂吠。

原来狗只忠实于那个穿白衣服的杨布,却不理穿黑衣服的杨布。

杨布的狗只看衣服不看人,结果咬错了人。

其实,狗犯这样的错误并不可笑,毕竟狗狗是很聪明,它不仅会辨识外形,所以追着杨布狂吠也是情有所原的。


提示

但是,人看问题,如果只注意表面现象,不抓住本质特征,同样会犯类似的低级错误

现实生活中,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不变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不能用旧的眼光看待变化了的事物。

如果遇到事情,要先看看自己有没有错误,不要马上怪罪于人

否则便要像杨布那样,自己衣服换了而怪狗来咬他,那就太不客观了。

当别人因为表面现象误解自己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清醒,说明真相,消除误解

而不能像杨布那样发火解气,那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弄不好会激化矛盾。

解放初期黄梅县旧书(勿施于人清光绪古籍)(1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杨布打狗》古文原文很短,但透露出一些很重要的信息

首先,我们都知道,狗狗是对主人非常忠诚的人类的朋友狗狗辨识人物,一般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1.通过外形

2.通过气味

3.听其声音

4.通过第六感

解放初期黄梅县旧书(勿施于人清光绪古籍)(12)

《杨布打狗》中提到,杨布出去的当天正是下雨天,而且这雨不小,

否则不会湿透杨布的衣衫,还让杨布在外面不得不更换衣裳.

杨布出门时间应该不短,都足够杨布有更换衣衫的时间。

下雨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天色渐晚也是不容忽视的条件,雨天又近傍晚,天色昏黑

视物往往此时不清,大受影响,而且杨布的气味通过更换衣服和淋雨后更是被清除的比较彻底

而且雨中行走与杨布早晨外出时正常的步伐也不一样

通过以上的分析,再加上杨布与狗狗平时相处的时间较少

在雨天傍晚又更换衣服的情况下狗狗对其警惕的吠叫是有一定原因的.


注释

①缁衣:黑色的衣服。②犹是:像这样。③使:假使。

缁zī 黑色:缁衣

--


原文直译:

杨朱的弟弟叫杨布,他穿着件白色的衣服出门去了。

天下起了雨,杨布便脱下白衣,穿着黑色的衣服回家。

他家的狗没认出来是杨布,就迎上前冲他叫。

杨布十分生气,准备打狗。

这时杨朱说:“你不要打狗,如果换做是你,你也会是像它这样做的。

假如刚才你的狗离开前是白色的而回来变成了黑色的,你怎么能不感到奇怪呢?”

--


故事的寓意:

1.当被人误解自己的时候,我们不要头脑发热,动怒发火;

而应该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要学会换位思考,并理解别人。

2.以短浅的目光看到事物的表面而看不到事物的本质,是不对的。

3.事物是千变万化的,要想正确地认识事物,就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更不能被一时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要抓住事物的本质。

4.凡遇是非,务必先反躬自省,内求诸己,切莫忙于责备他人!

5.遭遇别人不友好的表现,应设身处地扪心自问,不应一味归罪别人。

6.若是自己变了,就不能怪别人对自己另眼相看。

别人另眼看自己,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不然的话就像杨布那样:没有考虑自己的衣服变了,反而去责怪狗狗不认识他。

--


《列子》

《列子》又名《冲虚经》、《冲虚真经》,是道家重要典籍,相传由郑人列御寇所著

解放初期黄梅县旧书(勿施于人清光绪古籍)(13)

该书按章节分为

《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等八篇,

每一篇均由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

其中较为人熟悉的包括“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亡斧者(亡斧意邻)”、“歧路亡羊”等。

书中许多寓言都带有足以警世的意义,更具有文学和历史的价值。

《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不仅属于诸家学派著作,也是一部智慧之书,

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


《列子》相传是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

列子 列御寇老先生

列子,姓列,名御寇,郑国人,在古籍中又写作列圄寇、

列圉寇或子列子,东周威烈王时期人,与郑穆公同时。

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

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

主张虚静无为,独立处世,善于修身养性。

《庄子》中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说,西汉刘向《列子传》谓“其学本于黄帝老子”,属道家学派。

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

列子的活动时期应该是约于战国早中期间,与郑繻公同时,晚于孔子而早于庄子。


郑公(未知-前396年),姬姓,名骀,为郑国第二十四任君主,

郑幽公之子(《史记·郑世家》作幽公之弟),在位27年。

公元前408年韩景侯伐郑,取雍丘。

次年郑伐韩,在负黍击败韩兵。公元前400年郑围韩之阳翟。

公元前398年公杀其相子阳,两年后子阳之党弑公。

--


《列子》内容简介

《列子》共八卷,《汉书·艺文志》有著录,今本已非原书,约成于晋太康二年后。

内容形式多为神话、传说、寓言,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等成语便均出自其中。

解放初期黄梅县旧书(勿施于人清光绪古籍)(14)

《列子》把“道”融汇于故事之中,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具有很高的国学价值

《列子》包含深刻的哲学思想,以《天瑞》、《力命》、《杨朱》三者为最。

其主旨为:万物生于无形,变化不居,人要掌握并利用自然规律。

《列子》由晋人张湛作注。唐天宝年间诏号为《冲虚真经》。

唐代时,《冲虚真经》与《道德经》、《庄子》、《文子》并列为道教四部经典。

北宋景德年间加封“至德”,号曰《冲虚至德真经》,是道教重要经典之一。


《列子》目录

  天瑞第一

  黄帝第二

  周穆王第三

  仲尼第四

  汤问第五

  力命第六

  杨朱第七

  说符第八

--


道家不吃狗肉

道家四不吃

道家有“四不吃”的规矩,即不吃牛肉、狗肉、乌鱼和鸿雁。

解放初期黄梅县旧书(勿施于人清光绪古籍)(15)

究其原因是

1.牛。一辈子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终生劳作,普济众生,它太辛劳了,不能吃。

2.乌鱼。乌鱼一到产卵期,两眼昏花,什么也看不见,只待饿死升天,

乌鱼鱼崽最有孝心,宁可自己游入母嘴,给娘充饥,也不能让娘饿死,其精神可贵可嘉,吃不得。

3.鸿雁。失偶孤雁,终生独居,处境凄凉,矢志不渝,不再婚配,精神可嘉,不该吃。

4.狗。古往今来,人们常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终生随主,为主效劳,不可食也

解放初期黄梅县旧书(勿施于人清光绪古籍)(16)

道教是一个养生的宗教,对饮食养生非常重要。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既有华夏固有的色彩又符合养生的饮食习惯

这些饮食习俗,无论是对于保护野生动物,还是对于人们的健康,都大有裨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