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想要生活过得去,头上就要带点绿”,绿色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变成了我们生活中的贬义词,尤其是在爱情的话题中,只要提到“绿”,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出轨”“原谅”,绿色还有了代称叫做“原谅色”。甚至于一些生活中平常的“绿色”也会被引申成这样,例如“草原”,因为其是绿色,所以又有人将“戴绿帽”形容成“头顶大草原”。

有一种说法,“戴绿帽”这个词汇早就有之,古人也经常会用,可是目前从留下来的文学资料中来看,文人似乎不太喜欢用“戴绿帽”这个描述,《水浒传》中出现过不止一个“绿帽男”,可是在小说里也很难找出“绿帽子”这样的词汇。

而最近在翻阅陶晶孙的小说《剪春萝》的时候,里面更是描写了一个有着“绿色的头发,绿色的虹彩”——简单来说就是绿头发绿眼睛的少年,而在故事里面,作者也多用“绿色”,可以说,这是一篇充满“绿色”的故事。

借由这篇故事,我也来给大家陈述一下,在文学里,感情的“绿色”并不是“原谅色”。

描写雨中爱情的句子:生活过得去头上带点绿(1)


1.《剪春萝》:一篇“绿油油”的故事

介绍《剪春萝》这篇冷门小说之前,先介绍一下作者陶晶孙。

陶晶孙曾是“创造社”的成员,在年轻的时候发表过不少小说,其中《音乐会小曲》是其最有名的代表作,而今天提到的这篇则是他更为冷门的一篇小说《剪春萝》。

描写雨中爱情的句子:生活过得去头上带点绿(2)


《剪春萝》主要讲述了两个男生的近似暧昧的情谊,两位主人公都没有完整的名字,一位叫做叶xx的主人公因为离家到学校不习惯而倍感压抑,而在这时候他遇见了一名神秘的男生。

这个男生也就是《剪春萝》的“绿色”主人公,他没有具体的名字,但是根据书中的描述,他是有着“绿色的头发”和“绿色的虹彩”。

而这么一个“绿头发绿眼”的人还没有真实的名字,当叶xx在不知道他名字的时候,先称呼他叫“绿色哥哥”,而后又改口为“绿弟”。

“绿弟”——这个看起来似乎有些好笑的名字,成为了主人公后来在文章中的大名,直到故事结束,他的名字都是绿弟。

可见,在《剪春萝》这篇故事中,有一个主人公从头发、眼眸以及名字,都带着绿色。

不仅是主人公本人,绿色还充斥在《剪春萝》的环境描写中,尤其是植物“剪春萝”(应为剪春罗,本文一律使用剪春萝,原因在文末)是故事的一条线索。

见过剪春萝的人都知道,剪春萝的花是非常小的,而占其主体的正是花下面绿油油的根叶。

描写雨中爱情的句子:生活过得去头上带点绿(3)


在《剪春萝》的故事里面,主人公叶xx和绿弟二人在花园里见到剪春萝、浇灌剪春萝、回家的路上一人握着一株剪春萝以至于故事结尾叶xx自尽的时候手里依旧带着剪春萝,剪春萝完全成为了故事的一种象征。

而剪春萝和主人公“绿弟”给人的“绿色印象”,更是成为了故事的一种色彩。在《剪春萝》中,故事的主要颜色基调就是绿色。

绿色在《剪春萝》的不仅起着烘托气氛、描述环境的作用,它还是整篇故事的一个隐喻。

但是,和生活中绿色在爱情中代表“原谅”不同,在文学中,“绿”代表着其他意思。

2.传统作品中绿色爱情隐喻

在分析《剪春萝》前,先需要明确一点,在文学作品中关于“绿”,是不是意味着“原谅”?

答案是否定的。

中学课本中《囚绿记》一文让人印象深刻,在这篇散文中,作者陆蠡通过自己与常春藤绿条的经历,在文章中,“绿”作为文章主要的描写对象,自然带有着隐喻的意义。在文章里,作者讲述了自己“囚绿”的经历,以“绿”喻人,委婉表达了自己的现状,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决心,歌颂了中华人民的气节。

描写雨中爱情的句子:生活过得去头上带点绿(4)


当代作家李朝全在分析《囚绿记》中“绿”的含义时,也说到:

“绿色是希望,是生命,也是慰安,是快乐。”

其实在中国传统的理念里,绿色就代表了“自然”与“希望”,这可能和原始人们生活在自然中仰仗着绿色树木的原因有关。

正因为绿色树木,所以过去长满绿色树木的山林也会成为“绿”的代称,“绿林好汉”指的就是原本在山间聚集起来反抗朝廷的英雄们,“绿林”代指的就是山岗。

而在西方,“绿”的隐喻第一意味着新生。

英语单词“green hand”翻译过来是“新手”,“green girl”翻译过来是“黄毛丫头”,可能绿和“春”“万物复苏”联系紧密,所以在西方,绿总意味着“新”“不成熟”。

其次,“绿”在西方意味着嫉妒。

在中国,当一个人嫉妒的时候,我们称之为“眼红”;而在西方,则会用“ green with envy”这个单词来表示嫉妒,直译过来就是“嫉妒到变绿”。

据说这种说法来源于古希腊,古希腊中苍白和绿色是可以替代的词汇,人因为嫉妒而脸色苍白逐渐也就演变成了人嫉妒到发绿。

不过综合以上,不论是中外,文学作品中似乎绿色都没有“出轨”这样的主流隐喻在。

那在爱情中,“绿色”就有了又代表了什么呢?

英国曾有一首民谣叫做《绿袖子》,据说是英国亨利八世所作,背景是其爱上了一位穿着绿色衣服的姑娘,可二人碍于身份,最终没有能够在一起。过度思念的亨利八世甚至要求宫中所有人穿着绿衣服,自己也借《绿袖子》一曲表达自己的思念。

在《绿袖子》以及其动人的故事背景可以看出来,在爱情故事里,“绿”代表了思念之情。

而在中国古代,“绿”也代表着思念。

陆游的名句“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正是如此,正用了湖中绿波与惊鸿照影的对比来传递了自己对于唐琬的思念。

描写雨中爱情的句子:生活过得去头上带点绿(5)


事实上,绿色表达思念并非陆游开始的,早在上古时期,《诗经》就有了名篇《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绿衣》是一首有名的悼亡诗,讲述了一名丈夫看见妻子的“绿衣”,睹物思人,进而联想到妻子制作绿衣的场景,表明了丈夫的深切思念。

如果根据文学作品的考据,会得到一个结论:在文学作品中,爱情如果联系到“绿”,不是“出轨”“原谅”的意思,相反,“绿色”代表的是思念。

那“绿帽子”和“绿”引申出来的“出轨”等意又是哪里来的呢?

这目前为止依旧众说纷纭,其中有一种说法是《元典章》规定:

“娼妓穿皂衫,戴角巾儿,娼妓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头巾”。

也就是青楼女子的丈夫需要戴青头巾,放现在就是绿帽子,到了现在逐渐变成了妻子不忠的代名词。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暂不论定,不过由上也可以看出一点:

“绿帽子”这一说法在中国从古到今的确是有,但是最早用于青楼文化当中,且在市井中流传较广泛。而“绿帽子”引申的“绿”也是如此,这种含义更多地应用于口头中。

描写雨中爱情的句子:生活过得去头上带点绿(6)


文学作品中的“绿”则有着更积极、正面的意义,尽管也有“嫉妒”等负面意义,但更多地意味着“希望”“生机”,尤其是在描述爱情的时候,“绿”更有着“思念”的意味。

3.绿色在《剪春萝》中的隐喻

在《剪春萝》中,“绿”的意象反复出现,在文章中带有隐喻也并非只是一层意思:


首先,在《剪春萝》中,绿代表的是青春。

《剪春萝》讲述的是发生在校园中的两个男生的故事,整个故事的主角都很年轻,尤其是“绿色”少年的描述,更是带有着少年才有的青春:

他的瘦躯很高爽,叶xx的害怕完全消失了。

作者用“绿”来作为主角的头发以及眼睛的颜色,来衬托出少年无限的青春活力。

其次,“绿”代表了神秘。

在《剪春萝》中,男主“绿弟”的出场时,叶xx问他叫什么名字的时候,绿弟回到道:

“随便你叫我什么罢。”

在故事不长的篇幅中,故事从头到尾都没有介绍“绿弟”的真名,也没有介绍“绿弟”的身份,到后面才稍微提了一下其家境,更是没有解释“绿弟”为何拥有“绿色”的原因。

最后,“绿”还为故事附带了诡异色彩。

《剪春萝》中,叶xx和绿弟在交往中建立了深厚友谊之后,叶xx做梦便梦见了绿弟掉入河中,而叶xx自己竟然把梦境当做真实,于是真的自尽。

“两个年轻的村人把青血的脸和黑发的叶xx从水中捞出来了。”

描写雨中爱情的句子:生活过得去头上带点绿(7)


故事突然的转折,以及文末的描写,以及文章用“绿”铺垫的氛围,让人不难联想到《聊斋志异》,而让叶xx走入生命尽头的那个诡异的梦以及结局都附带着诡异的鬼神色彩。

另外,整个故事用“绿”来渲染,最重要的还是来讲述叶xx和绿弟之间介于友情与爱情之间的感情,以及在感情中带有复杂的情愫。

在《剪春萝》里,不可否认的是,作者描写两个男生的感情是极其暧昧的,尽管作者在小说中说二人是友谊,可是两个人之间明显过界。

作者用“绿”来隐喻这种感情。

其一,作者用绿隐喻感情的青涩。

在《剪春萝》中,作者描写叶xx和绿弟之间的感情:

(绿弟)绿色头发飞过叶xx的脸上……从叶xx看起来,正是一个唯一的爱。

这种感情明显是一种“初恋”,两个人的接触仅凭着“头发”擦过脸,就能感受到“爱”,而作者用“绿色头发擦过脸”这一桥段,正是用“绿”写出这种感情间的青涩。

其二,作者用绿隐喻感情的特殊。

《剪春萝》是民国时期的同性题材作品,作者虽未直接挑明,可是根据二人的交往。“绿”象征着两个青春向上的少年以及他们之间暧昧到边界的友谊。

传统的男女感情大多都会用红色这种喜庆色调来隐喻,而正是这种感情的特殊,所以作者另辟蹊径,用“绿”来形容这种感情,感情显得没有那么喜庆,但同样具有着生机。

其三,作者用绿隐喻感情的唯美。

《剪春萝》文章中描写的爱情是一种“世间不存在的极致唯美主义的爱情”,作者追求的是一种“纯粹”的情感,而文章中“剪春萝”以及“绿”的大量隐喻,更是用在了表现爱情唯美的层面上。

在民国时期有许多类似题材的作品,有的文笔更加深入人心,有的内容尺度要更大,《剪春萝》无论文笔或者是内容的开放性都没有称道之处,可是作者用“绿”为感情作为衬托,加上文章中叶xx不论性别,甚至不知道“绿弟”真名都要和其在一起的决心,以及最后叶xx为了绿弟殉情,无一不凸显了这爱情的“唯美”,以及这种唯美的“难以存在性”。

这种唯美注定只能在小说中,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找寻的。

描写雨中爱情的句子:生活过得去头上带点绿(8)


4.《剪春萝》中作者为何要用“绿”来描写故事?

至于《剪春萝》的作者为何要用色彩的角度来对同性题材文章进行叙事,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分析:

一方面是作者明显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用色彩为文章打底,烘托出故事氛围。

《剪春萝》中色彩的运用和中国古典文化中色彩的运用极其相似,尤其是对于剪春萝以及绿弟其人的描写,用颜色先行为故事打上了情感基调。尤其是在描写剪春萝的时候,更是将情景交融,让文章具有更多的抒情性,例如下面这一段:

那天下午剪春萝还有许多残花美丽地开着……将出的亮月已经露出她的半个圆板了。

这是叶xx殉情的前一段,作者将剪春萝与凄清的月光写在一起,烘托出了文章凄冷的氛围,为后面的故事做铺垫。

另一方面作者用“绿”形成一条线索,让故事看起来不那么散。

在《剪春萝》中,作者的故事是由叶xx琐碎的校园生活展开,包括叶xx不习惯学校生活,见到了绿弟,绿弟帮助叶xx,二人一起去浇灌剪春萝等等情节,这些情节没有非常强的张力,平淡且琐碎,作者将“绿”变成线索,连接起来,是文章读起来结构完整,并且让意境更加完美。

总而言之,“绿”作为《剪春萝》的重要一部分,为文章增色不少。尤其在感情方面,“绿”更有着深刻且正面的隐喻,并非大众观念中的“原谅色”。

描写雨中爱情的句子:生活过得去头上带点绿(9)


文后话:

在整理创造社文章的时候,我注意到了《剪春萝》这篇故事,其实这篇故事哪怕在陶晶孙其人的作品里也不是最出名的:情节简单,人物形象简单,就连新颖的题材在当时也没有写得比其他人出彩。

但是在这篇文章中通篇出现的“绿”引起了我的注意,开始我同所有人一样觉得好笑,但到后面我发觉“绿”并非代表着原谅,在《剪春萝》中“绿”的意味几乎囊括了中外文学中“绿”的所有正面意象,这也让这篇文章有了探讨价值。

其次,通篇“绿”在这么一篇特殊题材上使用,更加为“绿”附带了新的含义,也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告诉大家,在文学中,在爱情里,绿的意象不仅仅是“原谅”。

最后,文中我强调一点,“剪春萝”三字应为“剪春罗”,但陶晶孙小说全部用的是“萝”字,所以文章中沿用了“萝”。


参考文献:陶晶孙-《剪春萝》

相关阅读

民国鲜为人知的“同性”爱情小说:男老师恋上学生,后被逐出学校

郁达夫同性小说《茫茫夜》:讲述两男人相恋,发表后曾遭猛烈批评



我是陆月圆,关注书、影中女性以及少数群体生存状态,并致力将其分享给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