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有没有写过后出师表(后出师表是诸葛亮所作吗)(1)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记录了《前出师表》(为了方便后面的叙述,下面称其为《前表》),这篇论文是出自诸葛亮之手,应该是没有什么疑问的。而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的时候,又引用了一篇《后出师表》(下面称其为《后表》)。《后表》是否为诸葛亮所写,一直以来存在很大的争议。有人说这个就是诸葛亮所写,也有人认为这个是别人写的,安在诸葛亮头上而已。下面小编就来说说这个《后表》,到底是不是诸葛亮的手笔。

诸葛亮有没有写过后出师表(后出师表是诸葛亮所作吗)(2)

《后表》不见于《三国志》和《诸葛亮集》

首先说结论,小编认为,《后表》并非诸葛亮所写。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后表》不见于《三国志》和《诸葛亮集》。《三国志》是所谓的正史,虽然有行文简略,蜀汉史料缺失的问题,但是陈寿对诸葛亮作传的时候,还是不太吝啬笔墨的,字数超过六千,除了一些战役(陈寿对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实在不认可)和不靠谱的《条亮五事》以外,资料还是很详实的。蜀汉虽然没有记注史官,但却不缺乏储存图书资料的机构,陈寿作为蜀汉官员,东观郎、秘书郎,接触的蜀汉资料不在少数。蜀汉灭亡后,姜维给刘禅上的密信都能被保存下来,诸葛亮的上表也不至于被刘禅看完就撇,如果《后表》是诸葛亮所上,那么陈寿为什么不记录在《三国志》当中呢?

诸葛亮有没有写过后出师表(后出师表是诸葛亮所作吗)(3)

退一步讲,由于《前表》和《后表》的时间间隔比较短,又都是请求出兵北伐的奏表,陈寿感觉有些赘述,所以仅在《三国志》记录了第一次北伐前的这种比较有意义的《前表》,但是陈寿为诸葛亮编纂修订的《诸葛亮集》中,同样找不到《后表》的身影。那么这个《后表》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是东吴人张俨写的《默记》。更有权威的《三国志》和专门搜罗的《诸葛亮集》都没有《后表》,只有一个东吴人的笔记中有,而且还有为政治服务(后面会提到)的嫌疑,不得不说《后表》的来历确实很可疑。

诸葛亮有没有写过后出师表(后出师表是诸葛亮所作吗)(4)

《后表》的感情色彩太过消极

与《前表》相比,《后表》的感情色彩太过消极。我们看《前表》不难发现,这个时候的诸葛亮是很积极的,摩拳擦掌就差开干了。而《后表》中无一处不透露着“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待亡,孰与伐之”的味道。基本上就是咱们不能坐以待毙,坐着死不如站着死,直到后面才稍微有一些积极的味道,即便如此也带有一点听天由命,世事无常,万一成功了呢这样的意思。上面也说到了,《前表》和《后表》相隔时间并不长,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感情色彩的差距呢?

诸葛亮有没有写过后出师表(后出师表是诸葛亮所作吗)(5)

有人说是因为一伐的失败,让诸葛亮垂头丧气。然而在进攻战中失败并非罕见的事情,诸葛亮不至于经历一次主动进攻的失败后就闹心到这个地步吧。何况一伐的损失也未必太大,褒斜道的疑军由于赵云的指挥,没有受到太大损失;街亭的马谡部损失比较大,但是也有王平收拢残部,诸葛亮还迁徙了几千人口和姜维入蜀,稍微弥补了蜀汉的损失。咱们再退一步讲,即便诸葛亮心里真有点泄气,当时蜀汉国力没有衰退,朝中反战派声音不高,诸葛亮也不至于在上表的时候用这种语气,往后的日子还过不过了?这种论调更像是蜀汉后期能出现的,所以小编认为这是《后表》非诸葛亮手笔的第二个论据。

诸葛亮有没有写过后出师表(后出师表是诸葛亮所作吗)(6)

《后表》内容与行动不符

看《后表》的真伪,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与之相伴的第二次北伐。诸葛亮有过五次北伐,其中第一次、第四次、第五次是规模比较大的、粮食什么的都准备好了、真真奔着复(割)兴(取)汉(陇)室(右)的目的去的,第二次北伐压根不在这个行列内。那么第二次北伐的目的是什么呢?根据诸葛亮给哥哥诸葛瑾写的一封信,以及诸葛亮仅仅带了撑死两个月的粮食来看,它的目的更可能是为了策应东吴的“石亭之战”,吸引一下曹魏的目光,表示一下存在感,我来打你们了,你们就别对东吴报复了。

诸葛亮有没有写过后出师表(后出师表是诸葛亮所作吗)(7)

也就是说,这次战役的目的就是帮衬着自己的盟友一下,出个兵意思意思。规模应该也赶不上一伐,失败的结果估计也在诸葛亮的意料中。然而为了发动这么一场战役,诸葛亮上了一个《后表》,念念叨叨光复汉室,语气又垂头丧气,一来诸葛亮二伐没干兴复汉室的活(带着几万人和一个多月的粮食溜达一圈就回来了),二来《后表》本来就够丧了,这次大概率的失败岂不是更助长了《后表》中所说的反战派声音。所以小编认为《后表》和二伐之间的联系是存在问题的。

诸葛亮有没有写过后出师表(后出师表是诸葛亮所作吗)(8)

《后表》中赵云去世时间有问题

如果说《后表》中最大的矛盾是什么,那无疑是赵云的卒年。《三国志·蜀书·赵云传》中明确记载,赵云去世于建兴七年(即公元229年),蜀汉的史料哪怕再匮乏,也不至于赵云这样的重要元勋的去世时间也给搞错。然而背景是建兴六年的所谓《后表》却说赵云已经去世,这样一个低级错误怎么可能出自事无巨细的诸葛亮身上呢?赵云的儿子赵统和赵广不得挠他啊。那么存在这样一种可能,一伐之后回来的赵云身体已经不能再打仗了,二伐的时候没有参加。不明就里的人觉得赵云这样的宿将为什么没有参与二伐呢?大概是因为去世了吧。想当然地记录在伪作的《后表》上,才闹出这样一个大乌龙。

诸葛亮有没有写过后出师表(后出师表是诸葛亮所作吗)(9)

那么《后表》是从哪里来的呢?

说了这么多,只能说《后表》非常有可能是托名伪作,那么这篇论文是怎么出现的呢?很可能是东吴大将军诸葛恪,就是诸葛亮的侄子为了发动北伐而伪造出来的。诸葛恪打赢了“东兴之战”,把曹魏打得满头包,他就产生了轻敌情绪,打算来一把更大规模的北伐。这次北伐受到了很多人的反对,诸葛恪也写了一篇论文——《谕众意论》。其中有一句话“近见家叔父表陈与贼争竞之计”,结合“叔父”和“争竞之计”这两个要素,基本上可以锁定是这篇《后表》。

诸葛亮有没有写过后出师表(后出师表是诸葛亮所作吗)(10)

可怜诸葛恪发动北伐的时候已经是吴建兴二年(即公元253年),距离建兴六年已经是二十五年的时间,何谈“近见”呢?除非这个《后表》是距离《谕众意论》不长时间才出现在东吴的。那么诸葛恪伪作《后表》的嫌疑就非常大了。他想北伐,虽然有“东兴之战”的大胜,但个人威望还是不太够,于是搬出伟光正代表人物,自己的叔父诸葛亮压压场子。在写《谕众意论》之前先搞出一份《后表》,让张俨收录一下,借着诸葛亮的名声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当时孙权新丧,东吴群臣偏安,三国已经进入中后期,形势相对固化,所以《后表》在行文上不免有消极情绪;由于缺乏严谨资料,又搞错赵云的卒年,这样一来就说得通了。

所以综上所述,小编认为《后表》为诸葛恪为了政治服务而托诸葛亮名伪作的。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性,但却高于《后表》出于诸葛亮之手的可能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诸葛亮集》、《华阳国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