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德年间地图(唐史记载灵武县与灵州不在一地)(1)

周兴华考察宁夏、甘肃沿黄河秦皇长城

汉灵洲、灵武与北魏灵州辨正

(十二)

唐史记载灵武县与灵州不在一地

宁夏周兴华

唐代正史记载,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禄山叛。十五载七月甲子,唐肃宗是在“灵武”登基的,史无异议。但这个“灵武”到底指何处的灵武,后世多有争议。争议集中在对“灵武”的确指上。唐肃宗在“灵武”登基有两个含义,一是在灵武县城登基,二是在灵武郡城登基。

唐灵武县是唐灵州所领五县之一,与唐灵州治所回乐县(唐灵州大都督府、灵州总管府、灵州都督府、灵武郡皆治回乐县,在今宁夏吴忠市利通区)是两个建置不同的县,其辖境不在一地,史籍记载甚多:

《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九》载:广德二年(764年)甲辰,“怀恩之南寇也,河西节度使杨志烈发卒万千,谓监军柏文达曰:‘河西锐卒,尽于此矣。君将之以攻灵武,则怀恩有返顾之虑,此亦救京师之一奇也!’文达遂将其众击摧砂堡、灵武县,皆下之,进攻灵州。怀恩闻之,自永寿遽归,使蕃、浑二千骑夜袭文达,大破之,士卒死者殆半。”【周按】唐将柏文达率军先攻战了“灵武县”,又去进攻“灵州”, “灵武县”与“灵州”分明是两个不同的地方,学者们研究出来的将“灵州”与“灵武”县重叠捆绑在一起的所谓“灵武(灵州)”自何而来?

《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九》载: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二月,甲辰,时朔方将浑释之守灵州,怀恩檄至,云全军归镇,释之曰:"不然,此必众溃矣。"将拒之,其甥张韶曰:"彼或翻然改图,以众归镇,何可不纳也!"释之疑未决。怀恩行速,先候者而至,释之不得已纳之。张韶以其谋告怀恩,怀恩以韶为间,杀释之而收其军,使韶主之;既而曰:‘释之,舅也,彼尚负之,安有忠于我哉!"他日,以事杖之,折其胫,置于弥峨城而死。’”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夏,五月,“仆固怀恩至灵武,收合散亡,其众复振。”【周按】仆固怀恩叛唐的同年二月至五月,唐将“浑释之守灵州”,叛将“仆固怀恩至灵武”收合散亡。史载唐“灵州”与唐“灵武”各在一方。

《新唐书·郭子仪列传》载:大历二年(767年),吐蕃寇泾州,诏移屯泾阳。邀战于灵州,败之,斩首二万级。明年,还河中。吐蕃复寇灵武,诏率师五万屯奉天,白元光破虏于灵武。【周按】唐将郭子仪“邀战于灵州”“吐蕃复寇灵武”,“ 灵州”并非“灵武”昭然若揭。

《资治通鉴·唐纪四十》载:大历二年(767年)壬午,朔方骑将白元光击吐蕃,破之。壬辰,元光又破吐蕃二万众于灵武。凤翔节度使李抱玉使右军都将临洮李晟将兵五千击吐蕃,晟曰:“以力则五千不足用;以谋则太多。’乃将千人兼行出大震关,至临洮,屠吐蕃定秦堡,焚其积聚,虏堡帅慕容谷种而还。吐蕃闻之,释灵州之围而去。戊戌,京师解严。”【周按】唐将白元光破吐蕃于“灵武”,唐将李晟屠吐蕃定秦堡,“吐蕃闻之,释灵州之围而去”。唐“灵武”与“灵州”不在一地是显而易见的。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载:贞元九年(793年)初,盐州既陷,塞外无复保障。吐蕃常阻绝灵武,侵扰鄜坊。辛酉,诏发兵三万五千人城盐州,又诏泾原、山南、剑南各发兵深入吐蕃以分其势,城之二旬而毕。命盐州节度使杜彦光戍之,朔方都虞候杨朝晟戍木波堡,由是灵(州)、(灵)武、银(州)、夏(州)、河西获安。【周按】唐史将灵州、灵武、银州、夏州四地名分别单列,证明“灵州”与“灵武” 不在一地。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八》载:长庆二年(822年)壬寅,党项寇灵州、渭北,掠官马。…… 吐蕃寇灵武。【周按】党项寇灵州,吐蕃寇灵武,唐史将灵州、灵武分别单列,证明“灵州”与“灵武” 不在一地。

上引所有唐代正史记载都能证明,唐代灵武县、灵州是两个不同的行政建制区域,不在一地,灵州不是灵武。

唐武德年间地图(唐史记载灵武县与灵州不在一地)(2)

《元和郡县图志》

唐武德年间地图(唐史记载灵武县与灵州不在一地)(3)

《新唐书》

唐武德年间地图(唐史记载灵武县与灵州不在一地)(4)

《资治通鑑》

(转载请署名原作者及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