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个人信息泄露导致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也频频发生。发达的网络信息时代加速了社会的进步,给大众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让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在家购物、娱乐等,但同时使大众的个人信息更大程度的暴露在网络当中,这也让有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案例回顾

2021年7月末,泉州平安人寿柜员接待了一位60岁的客户——王阿姨前来办理万能型产品的部分领取业务。柜员秉承“五心”平安精神,为客户提供有温度的保险服务,在办理业务之前,进一步了解客户办理部分领取业务的原因。

经了解,王阿姨接到自称是“平安人寿官方客服人员”的电话为其检视保单,指出王阿姨的保单存在保障缺口问题,并给王阿姨提出“在不影响原保单的权益下,免费升级保障”的建议,通过领取万能账户的现金价值来购买新的保单。王阿姨一听“免费升级”,用万能账户的现金价值就可买一份新保单,何乐而不为。她立马决定采纳这位“平安人寿官方客服人员”的建议。

由于年迈且儿女都在外地工作,家中仅有未成年的孙子在,保单升级只能依靠该“客服人员”远程指导来操作,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王阿姨虽然有“客服人员”的远程指导,但在平安金管家办理业务时仍频频受阻,王阿姨一气之下挂断“客服人员”电话,前往泉州平安人寿门店申请办理。

了解了整件事件的来龙去脉,凭借多年接待经验的柜员立马察觉到事有蹊跷。首先,柜员对于这个“客服人员”的身份产生质疑;其次,该业务办理过程中会涉及到客户人脸识别、身份证号码及银行卡号录入等等,极有可能会泄露个人信息,这让有丰富经验的柜员怀疑这可能是一起电信诈骗。

齐齐哈尔平安保险事件(平安人寿内蒙古分公司)(1)

齐齐哈尔平安保险事件(平安人寿内蒙古分公司)(2)

于是柜员立马将该位“平安人寿官方客服人员”的电话号码输入平安金管家中的“电话真伪自助查验”,查验结果为“此号码非平安官方呼叫渠道号码”,这才让王阿姨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柜员详细查看王阿姨的保单后,耐心的给王阿姨逐条讲解险种条款,并告知客户部分领取业务会使保障下降,现金价值减少,后续现金价值不够抵扣保障成本的话,会导致合同终止,出险无法理赔。

齐齐哈尔平安保险事件(平安人寿内蒙古分公司)(3)

最后,柜员指导王阿姨在手机上安装了“国家反诈中心”APP,并提醒王阿姨要提高警惕,勿轻信陌生电话,有问题可拨打平安官方电话95511或前往平安人寿柜面咨询。王阿姨对柜员的耐心讲解、向老年人普及防骗知识以及及时为她挽回损失表示万分感谢。

案例分析

案例中陌生电话的“客服人员”所谓的“免费升级保障”是利用“免费”来作为“鱼饵”骗取缺乏安全意识的王阿姨领取万能账户的钱,从而损害王阿姨保单权益为自己牟取非法利润。

在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电信诈骗作案手段不断升级,随着5G时代的到来,个人信息泄露日趋严重,消费者在缺乏安全意识和辨别能力的情况下容易上当受骗,尤其是老人、小孩等弱势群体。因此,消费者在⽣活中除了要理性思考,提高警惕,掌握基本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加强对老人和小孩普及网络安全知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风险提示

为保障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平安人寿提醒广大保险消费者:

1.学习网络安全知识,理性思考,提高警惕。

2.注重保护个人信息避免泄露。

3.加强向老年人、小孩、妇女等弱势群体普及网络安全知识。

4.学会用法律维护⾃身权益不受侵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