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改革时,潮涌黄河岸1979年春天,坐落在黄河北岸的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中滩公社给每位农民分了二亩半“口粮田”,由此拉开了内蒙古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大幕这里后来被誉为“塞外小岗”,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小岗村真的是靠自己发展富裕的吗 的富民强县之路?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小岗村真的是靠自己发展富裕的吗 的富民强县之路

小岗村真的是靠自己发展富裕的吗 的富民强县之路

风起改革时,潮涌黄河岸。

1979年春天,坐落在黄河北岸的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中滩公社给每位农民分了二亩半“口粮田”,由此拉开了内蒙古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大幕。这里后来被誉为“塞外小岗”。

砥砺奋进,沧海桑田。伴随着波澜壮阔的改革浪潮,托克托县立足新起点、构筑新优势,充分发挥“区位交通、水煤组合、电价比较”三大优势,在探索中走出一条以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服务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的富民强县之路,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县向新型工业县的转变,跨入了全区一流经济旗县行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充满生机与活力。

破题:从二亩半口粮田启程

12月的黄河北岸天高云淡,冬阳高照。在托克托县河口管委会树尔营村美源农牧渔业专业合作社的千亩水稻种植基地里,片片稻田经过平整、深耕,正在“享受”一个冬天的“休养生息”。现在,合作社已经具备了年产有机稻米60万斤、年产无公害蟹6万斤、实现亩创产值5000元的能力。

40年前,同样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农民,却在为“填饱肚皮”而发愁。“大集体时,社员‘自留地里打冲锋,集体田里养精神’,出工不出力导致土地缺少养护、种地敷衍了事,粮食产量上不去,只有变个调调才能有出路。”时任中滩公社革委会副主任赵光辉说。

当年的托克托县中滩公社,后来成为中滩乡,后又划入双河镇,如今则划归河口管委会管辖。托克托县境内的黄河,一半以上流经中滩,同时这里还是黑河注入黄河的入河口,天赐灌溉之便,坐拥舟楫之利。然而,就是这片适宜耕种的万顷良田,粮食亩产不到110斤,总产量一直徘徊在400至600万斤之间,不但不能上缴国家粮食,还年年吃返销粮,仅1978年全公社就吃掉国家返销粮122万公斤。中滩公社成为出了名的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社”,有些生产队多年来一直地缺种子、人缺口粮、牲畜缺饲料,因此又被称为“三缺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在黄河北岸这片沃土上酝酿着。

1979年3月,在时任公社党委书记马从发和党委副书记、革委会主任菅光耀的带领下,中滩公社给每位农民分了二亩半“口粮田”,在全区范围内率先试行“口粮田 商品粮田”的“两田”分离责任制。改革当年,中滩公社就打了一个翻身仗,粮食总产量达到695万斤,比1978年纯增290万斤,不仅结束了吃国家返销粮的历史、摘掉了全县倒数第一的帽子,还上交了16万斤公粮。

1980年,在总结“两田”分离经验的基础上,中滩公社又大胆实行了“大包干”。从1981年开始,中滩公社决定除水利设施和大型农机具集体统一经营外,耕畜和农具等中小型生产资料全部折价归个人所有。这一年,中滩公社粮食总产量达到1344万斤,是1978年的3倍多。

春雷唤醒大地!从此,中滩公社开始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转型:向新型工业县进军

2000年,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一期工程开工,标志着托克托县迈出工业化的重要一步。2017年,该公司五期扩建工程2台国产66万千瓦超临界机组全部投产,总装机达到672万千瓦,年发电量350亿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在役火力发电厂。

改革之风起于农村,但没有止于农村。进入新世纪,托克托县抓住历史机遇,确立了“依托托电,发展托克托工业园区”的发展思路,全面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经过十几年奋斗,工业体系基本建立,主导产业基本形成,工业经济成为引领全县发展的主力军。

走进托克托工业园区,没有听到机器的轰鸣,看到的却是干净整洁、高楼林立的厂区。在内蒙古金达威药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现代化生产线有条不紊运行着,这里80%的产品将出口欧美国家和地区。

“我们主要生产辅酶Q10、DHA、ARA等高新技术产品,是全国较大的生物发酵基地,也是全球著名的营养强化剂生产企业。”金达威药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江波介绍,公司辅酶Q10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居于世界第一,全球每2粒辅酶Q10就有1粒来自“金达威”。2017年,公司工业总产值达到6亿元,上缴各项税金8000多万元。

进入工业化发展快车道,环保是绕不开的话题。为解决环保瓶颈,托克托县分步实施污染防治设施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推进环境设施专业运营服务。

2014年8月,第三方污水处理机构内蒙古金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投入运营。托克托工业园区内十几家企业产生的工业废水源源不断地通过管道流入该公司的污水处理站。“我们在废水出水口实施24小时在线监测管理,下游污水处理厂进水口也实现了实时在线监测,双重监测确保排放污水达标。”该公司办公室主任菅茂山说,污水达标排放及再利用工程突破了制约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实现了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工业强县战略的全面实施,让这个农业大县摇身一变成为工业经济强县。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大唐国际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内蒙古久泰新材料有限公司等4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形成了“煤—发电—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铝硅钛合金—铝硅钛合金材料深加工”“农产品(玉米)—深加工(发酵)—食品药品”等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起化工、电力、冶金、生物制药、装备制造等产业多元化发展新格局。托克托工业园区每年上缴税金对全县财政贡献率达到70%左右,拉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17年,全县工业总量达701111万元,是1978年996万元的704倍。2017年,托克托县工业经济总量占到呼和浩特市的四分之一,位列全区工业十强旗县。

探索:走农业产业化之路

入冬后的古城镇西黑沙图村没有冬闲。在村委会的会议室里,金果来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俊维和几位社员围坐在一起,满脸喜悦地核算着今年合作社的收成。

“合作社成立第一年,社员每人分红2300元。到了2016年,我们的分红达到每人5700元,原来撂荒的土地又有了收益。”村党支部书记孙润曼介绍说,过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分到各家各户、各自经营。后来由于耕地收益低,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人数逐年上升,致使村里70%以上的土地撂荒。

2014年1月,在王俊维、孙润曼等人的带领下,村里成立了金果来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全村85%的村民以土地入了股。合作社对集中起来的土地进行平整、深耕和肥力培养,相继新建扬水站2座、打机电井5眼,新增膜下灌溉2000亩,荒芜的土地恢复了勃勃生机。

当年,中滩公社点燃了自治区农村改革的星星之火。如今,西黑沙图村接过改革“接力棒”,打破制度“藩篱”,走上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土地集约化经营之路。

目前,合作社有社员118户223人,入股耕地3100亩,流转土地1400亩,总经营土地面积4500亩。社员股金以土地折算,每亩土地为1股。合作社还采取统一购种子、统一购农资、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田间管理、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经营方式,实现集约化生产。过去每亩30元都没人包种的土地,现在可实现每亩坐收分红190多元。

西黑沙图村蹚出的改革之路,为周边村庄增收致富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相继成立了“银果来”“玉果来”等4家合作社。目前,5家合作社土地入股面积达12000多亩,入股社员达到368户821人。

以土地入股的合作社,不但解放了土地对进城务工农民的束缚,增加了农民工资性收入,还让土地资源得到整合,提高了土地生产效益。合作社将农户承包权与合作社集体经营有机嫁接,曾经分散开的土地再次属于“集体”所有。西黑沙图村土地的“命运轮回”,是农村土地改革不断深化的生动实践。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托克托县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不断增多。目前,全县有专业合作社158家、家庭农牧场30家,总播种面积88.29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5万吨,设施蔬菜基地8760亩,农作物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84.5%。

2015年,托克托县在全区率先开展了农资监管信息化平台试点工作,实现了农资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2017年,该县被列为全区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县,嘉丰现代休闲农业园被列为自治区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

在改革中奋进,在创新中发展。从1978年地方财政收入仅为218.4万元到2017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2.66亿元,从列入第一批国家级贫困县到进入中国西部百强县——稳中求进、砥砺前行的托克托县,改革开放再出发,昂首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记者 白喜辉 韩雪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