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宁静致远
“遇上你,并非我之所愿,既已遇上,就请你点一盏灯来,为我照亮这丛锦绣地域。”
——雪满梁园
01好评权谋剧,虐心父子情根据雪满梁园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权谋剧《鹤唳华亭》,近期在优酷悄然上线。
原著小说豆瓣评分给出了8.3分的高分,因此,观众对电视剧充满期待。
改编后的电视剧由作者亲自做编剧,罗晋、黄志忠、金瀚、李一桐等人主演。一开播,无论是服化道、镜头、节奏、剧情、格局都赢得了观众好评。
有别于其他历史传奇剧,《鹤唳华亭》没有先关系梳理再呈现矛盾,而是一开场便直奔矛盾冲突,前四集便出现了六处反转,信息量极大,节奏很快,迅速引起观众的好奇与期待。
“鹤唳华亭”这个成语出自南朝《世说新语》,“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
陆机出生在华亭这个地方,临死前说还想再听一听故乡鹤鸣;后世便常用鹤唳华亭表达怀念之情。
用“鹤唳华亭”作为剧名,可见剧中人物命运波折,前尘往事种种,大约在故事的最后,都会让人无限唏嘘。
先观前五集,印象最深,最令人感慨的当属皇帝萧睿鉴与皇太子萧定权的君臣父子关系,君臣之道,父子之情,纠葛不清,甚是虐心。
02帝皇之心,最是莫测有观众发现,前五集剧情中,皇太子萧定权就哭了七八回。
亲娘没了,父亲连城门都不让他进,无奈谎报军情诳骗开城门,最终不但没有见到母亲最后一面,还被迫背负“背母不孝、危君不臣”的罪名。
皇太子是皇后的儿子,皇帝却派现皇后的心腹去核查卷轴案,偏袒长子之心昭然若揭。
既然皇帝这么讨厌这个三子,当初又为何立他为太子?仅仅是因为他是皇后亲生吗?
其实不然。
首先,在皇帝看来,太子萧定权第一身份是太子,是臣,齐王萧定棠第一身份是儿子。
身为太子,将来是要继承大统的,但他却屡屡意气用事,不遵守君臣之道。
皇帝一系列打压、偏袒可以说是用心良苦地在对他进行“挫折”教育,培养他的帝皇品质。
其次,皇太子对国舅的亲近,外戚势力的庞大,使皇帝对外戚势力不得不警惕。
司马迁史记中《外戚世家》中记载,“自古受命帝皇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
据原著小说描述,皇帝在登基前,正因为娶了原皇后(太子的母亲),借助了顾家势力的扶佐,才得以继位。
因此,外戚势力既是皇帝的依赖,又是皇帝的忧患。而太子与顾家又如此亲近,皇帝怎么可能没有顾忌?
第三,拥有兵权支持和臣子支持的太子对于皇上而言简直就是威胁。
因此皇上处处在想着制衡和压制太子,包括纵容庶长子谋权,迟迟不让庶长子离开,更深层次的原因都是在于制约太子的权利。
在这样复杂的情形之下,皇帝真是太难了。
说到帝皇家的父子情,不免想到刘邦的狠心,逃亡途中,为使车子跑得更快,两次将儿女踹下车。
再有刘备摔阿斗:“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拿儿子作秀,收买人心。甚至白帝城托孤:“阿斗能扶则扶,不能扶则取而代之。”虚虚实实,临死还要试探诸葛亮。
帝皇之心,真是莫测。
相较之下,《鹤唳华亭》中的皇帝对太子萧定权的疏离和打压就再正常不过了。
03君臣父子,不配拥有亲情君臣父子,这句话出自《论语·颜渊》:“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意思就是,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皇帝期望太子萧定权能真正成长,真正懂得君臣之道,懂得君臣不疑,懂得如何治下。
可皇太子却屡屡让皇帝失望。
在没有得到皇上允许的情况下,给大臣们送手炉,皇帝让大臣出宫无果,太子让大臣出宫,大臣便出宫。太子不但干政,还置皇帝颜面不顾,犯了大忌。
张尚服咬舌自尽,皇太子抱着她痛哭,要求太医为其诊治。身为太子,不知尊卑有别,当着君王作出失仪之举,是对君臣之道的蔑视。
种种表现都说明太子还没有摆脱感情的左右,没有摆正君君臣臣之道。
对三年前父亲不让开城门,没有见到母亲最后一面一事,太子一直耿耿于怀。
雪地请罪的时候,皇帝让萧定棠给太子送衣服,太子不相信,认为萧定棠给自己设置的陷阱。
设计破解萧定棠在冠礼时的构陷,以及在朝堂上,明明拿到证据,却假意认罪,种种行为,除了迷惑萧定棠,萧定权还抱着对父爱的无限渴望,试探在自己被千夫所指、群起攻奸的时候,父皇会不会像保全大哥一样保全他,真的非常虐心。
说到底,还是太子对皇帝不信任,君臣父子之间没有做到不疑。
剖析情节,不难看出,太子虽然聪慧、机智,但仍缺乏君王的决绝和谋略,这一点是最让皇帝不放心的。
无论是三年前的假传军情,诳开城门,还是太子与齐王之间的相互构陷,表面上看皇帝怒其不争、偏袒长子,其实对太子并没有实质性的惩罚,不过是轻描淡写地守孝、罚俸。
可见,皇帝对太子是既想维护,又希望严加历炼。
在太子自证清白,扳回局面,并放过齐王时,皇帝看到了一个有气度又有情义的太子。
皇帝当时的表情是复杂的,内心是矛盾的。
于公,作为一个皇帝,失望于太子过于重情义,没有君王的决绝,担心难担国之重任;于私,作为一个父亲,欣慰于太子的胸襟和气度,也更希望看到兄友弟恭。
因此,当皇上看到太子用以替换的那张卷轴时,才会发出感慨:“朕的太子究竟是精明还是天真?”
既要太子成为国之君王,又希望拥有家之骨肉亲情,忠义两全,自古对于帝皇家就是痴心妄想。
清朝皇帝中,最疼孩子的莫过于康熙,而尤以对废太子胤礽倾注心血最多。
胤礽为中宫嫡子,出生时,皇后难产而亡,因为爱屋及乌,康熙对胤礽的呵护与关心无以复加。胤礽两岁便被册立为皇太子。
但是,这才是胤礽一生中的大不幸的开始。
父皇的钟爱将他彻底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因为储位争斗,他再无手足之情,继而引发皇权与储权矛盾。
《清圣祖实录》记载:“令朕未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康熙对胤礽的戒备可见一斑。
曾经融入骨血的亲情,因为皇室争权,从此再无父子亲情可言,这就是真实的帝皇家。
04家国天下,父爱迟疑中国自古都是礼仪之邦,非常重视人们之间伦理纲常。
《三字经》云:“三纲者,君臣义,父子恩,夫妇顺。”父与子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而中国古代社会又是以男人为主导的,所以父子之间慈与孝,是维持社会运转的重中之重。
萧定权渴望父爱,而作为皇帝的萧睿鉴又企不是血肉之躯?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皇帝翻出皇后的画像,回忆起萧定权童年时躲着自己,亲近舅舅时的倔强,不禁露出一丝苦笑。
这一丝苦笑是皇帝身居高位、孤家寡人的落寞,更是感叹帝皇家亲情的不易。
父子、血统,本应当是世上最为牢固的干系之一。
不过在帝皇之家,亲情历来都不是平凡来看,父子干系之下,更多的是君臣,甚至为保全皇权,不得不做出残酷的牺牲。
对皇帝来说,太子不仅仅是自己的儿子,更是自己皇权的威胁者,皇权下父子情最是复杂。
身在帝皇家,注定无法拥有父子温情、兄友弟恭,只能遵从“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中国传统的父子之情,永远有一层隔阂,心中炽烈,却有着不能亲近的疏离感。
有了这样的观念,并且上升到了治国的高度,父子之间就不可能平等的。
相传,舜的父亲每天都想杀死舜,但是舜仍然对他尽孝道。“亲恶我,孝方贤”,所以舜才成了圣人。
家国天下的君子准则,权谋攻奸的构陷算计。
身为皇帝,理性和睿智才能保国泰民安,他要教给太子的也是如此为君之道。
萧定权这位孤独的皇子,要成为一代明君,他的人生注定是悲剧的,他最终将放下对亲情的渴望,把自己凌驾于孤家寡人的皇位之上。
这既是他作为皇子的成功,也是皇家亲情的失败。
中华五千年的传统,父亲的角色,一直以教导子女为最大责任,建立感情倒成了其次。
就算在现代社会中,仍有不少父子间像隔了一层东西,虽然感到很亲密,却表现得疏离,显得生硬而又淡漠。
彼此能感受到爱,但是这种爱只能藏在心底,既不能用语言说出,又不能大胆地做出一个拥抱。
父爱深沉,父爱如山。
有一种爱从不表达,却刻骨铭心。或许,这就是父爱的魅力与珍贵吧。
希望《鹤唳华亭》中萧睿鉴与萧定权父子情不会令我们失望。
作者简介:宁静致远,自由撰稿人,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爱好心理学、教育学。
图片来自网络
原创文章,已加入维权骑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