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室所在的满族在明朝时期乃至后金时期称为女真族,在辽阔的东北大地上,女真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统一建州女真以后的努尔哈赤在逐步统一女真各部后才建立的大清王朝的雏形后金政权。而那拉氏就是海西女真的王族姓氏。那拉氏又分为叶赫那拉、辉发那拉、哈达那拉和乌拉那拉四个分支。

为什么皇帝恨乌拉那拉氏(乌拉那拉氏为何如此不堪)(1)

三大女真分布图

虽然四个姓氏并不同源,但在海西女真归顺爱新觉罗氏后,《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将其统一归为那拉氏归入满洲八旗。作为满洲的大型老姓之一,那拉氏在清朝的政坛历史上并未有明显的建树,满清一朝最为有名的当属康熙朝重臣纳兰明珠和其儿子纳兰性德,属叶赫那拉氏。相反,那拉氏在清朝后宫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为什么皇帝恨乌拉那拉氏(乌拉那拉氏为何如此不堪)(2)

纳兰明珠剧照

而就那拉氏的四个分支而言,哈达那拉氏和辉发那拉氏又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凑巧的是乌拉那拉和叶赫那拉两个分支都为清朝后宫贡献了三位皇后,而这六位皇后的结局却天壤之别,大为不同。乌拉那拉氏的三位皇后不是所生嫡子早早夭亡,自己也早早过世;就是年纪轻轻被逼殉葬;还有得罪皇帝,将其废黜皇位之位的。

为什么皇帝恨乌拉那拉氏(乌拉那拉氏为何如此不堪)(3)

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

相比之下,和爱新觉罗氏有着深仇大恨的叶赫那拉氏的三位皇后反倒是地位尊崇,无以复加。孝慈高皇后生下皇太极,被尊为清朝第一位皇后;孝钦显皇后即著名的慈禧太后生下同治皇帝,并且执掌晚清朝政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孝定景皇后即隆裕太后更是被尊为皇太后,被民国政府以国葬礼下葬,流芳百世。

为什么皇帝恨乌拉那拉氏(乌拉那拉氏为何如此不堪)(4)

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

那么,同属那拉氏的叶赫那拉和乌拉那拉为何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和待遇呢?爱新觉罗氏和叶赫那拉氏说好的世仇呢?其实,这一切仅在个人所为,于姓氏并无多大关系。

乌拉那拉氏被追封的皇后就是当时作为摄政王的多尔衮将其生母阿巴亥,是为孝烈武皇后。努尔哈赤驾崩后,将后金政权的大汗传位于多尔衮这样重要的后事交代给了大妃阿巴亥。多尔衮系阿巴亥次子,阿巴亥虽然生有三子,但是当时毕竟年幼,手中实力有限,无法同实力强大、手握军权的“四大贝勒”相抗衡,更加不是德高望重、战功赫赫的皇太极的对手。为了稳坐汗位,被三大贝勒永利威大汗的皇太极必须让阿巴亥带着努尔哈赤的遗命永远的闭嘴,所以她只能落得一个殉死的下场。

为什么皇帝恨乌拉那拉氏(乌拉那拉氏为何如此不堪)(5)

多尔衮画像

而雍正皇帝的原配妻子孝敬宪皇后虽然深得雍正皇帝宠爱,并且早早的为雍正皇帝生下了嫡长子弘晖,但不幸的弘晖年仅8岁便早早夭亡,这让孝敬宪皇后很是悲痛,虽然雍正皇帝继位以后将其册封为中宫皇后,但是继位以后的雍正皇帝忙于政事,无暇顾及后宫,孝敬宪皇后再也没能为皇帝生育子嗣。雍正九年,孝敬宪皇后薨逝,没有了皇子傍身,也只能落得一个皇后称号,再无其他。

为什么皇帝恨乌拉那拉氏(乌拉那拉氏为何如此不堪)(6)

雍正皇帝画像

而乾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更是“不作就不会死”的典型代表,被册封为皇后之后的十五年都风平浪静,诸事顺利,不出意外的话,重视嫡子身份的乾隆皇帝会在继皇后所生的两子中选择一位立为皇储,将来可以荣登大宝,继位为帝。可是,继皇后偏偏放着肃静日子不过,非得当着乾隆皇帝的面断发诅咒,你这不是捋老虎须子吗!虽然乾隆皇帝未明面上将其的皇后之位废黜,但是收回了其皇后、皇贵妃、贵妃、妃位的册封宝印和宝册,等于将其为嫔妃。继皇后去世后,乾隆皇帝也真的按照嫔位将其安葬。

为什么皇帝恨乌拉那拉氏(乌拉那拉氏为何如此不堪)(7)

继皇后剧照

而叶赫那拉氏则就聪明许多,她们懂得要想在后宫生存,不光要为皇帝生育皇子,还得想办法让皇子成为皇帝,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和荣华富贵。

清朝第一位叶赫那拉氏皇后孟古哲哲,也是清朝第一位皇后,清太宗皇太极的生母孝慈高皇后系努尔哈赤第三人大妃,端庄贤惠、气度恢弘的孟古哲哲似乎生来就是做皇后的,大妃位上的十五年内,他不光为努尔哈赤生下清朝的开国皇帝皇太极,还端庄大方,始终如一,没出过任何过错,当之无愧的清朝第一皇后!

为什么皇帝恨乌拉那拉氏(乌拉那拉氏为何如此不堪)(8)

皇太极画像

就是著名的慈禧太后,这个娘们的成功也是得益于她为咸丰皇帝生下了唯一的皇子,让眼看就要断绝后世的大清王朝继续传承。也是因为这个唯一的皇子,慈禧太后成功登上晚清政坛,成为晚清实际统治者。同治皇帝之后的光绪皇帝、宣统皇帝都是慈禧太后直接任命。做为女人,慈禧太后的地位已经做到了顶点,就差得道升仙了。

为什么皇帝恨乌拉那拉氏(乌拉那拉氏为何如此不堪)(9)

同治皇帝画像

有了慈禧太后这个强有力的后台,她的亲侄女,光绪皇帝的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静芬也是坐稳了皇后之位和太后之位。因为慈禧太后的缘故,光绪皇帝一生都未曾临幸过孝定景皇后,所以她也就未曾生育过子嗣。为了避免生灵涂炭,隆裕太后认同签署清朝退位诏书,为封建王朝的结束,加速推进民主政权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民国二年,隆裕太后病逝于长春宫,民国政府念其功勋,以国葬礼下葬,流芳后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