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隋唐演义》的人,一定对书中着力刻画的玉面银枪俏罗成印象深刻。
此少年英雄不仅相貌英俊、帅气逼人,而且骁勇善战,枪法如神,投唐后,沙场百战,屡建奇功,年纪轻轻,就封王加爵,为一字并肩王。
但是,稍微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与书中所写的秦叔宝、尉迟敬德、程咬金这些人不同,秦、尉迟、程这些人都是史藉有载的历史人物,是大唐开国功勋,凌烟阁上留有画像的,罗成却只是一个虚构的文学形象。
想想也释然,现实生活中,哪能有这么完美的少年英雄呢?
陈玉成十二岁投太平军,从小兵做起,英勇奋战,“舍死苦战,攻城陷阵,矫捷先登”,17岁因功被提升为殿右三十检点(位在丞相以下),善使回马枪,人称“三十检点回马枪”;十八岁最先登上武昌城,一举成名。成为一方大将后,指挥若定,勇冠三军,和清军悍将、湘军劲旅曾国藩、曾国荃、李续宾、刘铭传、僧格林沁、胡林翼、张树珊无数次交锋,怎么打怎么有,罕有败迹。
天王洪秀全褒扬说:“真是英雄出少年!”
死对头曾国藩说:“自汉唐以来,未有如此贼之悍者。”
湘军胡林翼惊呼:“陈玉成是贼中精锐,近世罕有其匹。”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元气大伤。
二十一岁的陈玉成苦撑危局,三河建功,与李秀成并称为太平天国后期的鹰之两翼,车之两轮。
陈玉成二十三岁封英王,统帅诸雄,时人说他“威名震天地,是天朝第一个好角色”。
可惜的是,1862年,忠王李秀成挟私心自重,不肯协助陈玉成合解安庆之围,导致安庆失陷,陈玉成被迫退守庐州,受盘踞在寿州的苗沛霖所诱,失路被擒。
《被掳纪略》载:苗将英王陈玉成上来。英王上去,左右叫跪。陈玉成大骂道“尔胜小孩,在妖朝第一误国庸臣。本总裁在天朝是开国元勋,本总裁三洗湖北,九下江南,尔见仗即跑。在白云山踏尔二十五营,全军覆灭,尔带十余匹马抱头而窜,我叫饶你一条性命。我怎配跪你?好不自重的物件!”
胜保想以荣华富贵来诱降,陈玉成喝道:“大丈夫死则死耳,何饶舌也!”
在押送陈玉成赴京途中,胜保担心北方捻军前来劫救,将之处死于河南延津。
陈玉成时年二十六岁,临死之际仰天长叹:“太平天国去我一人,江山也便去了一半。”
龚淦《耕余琐闻》记录了这位少年英雄英勇就义时的情形:“其身穿兰纱袍,而不系带,头束黑绸而下垂,足穿黄绫鞋。”
依大清律:凡凌迟处死者,头脑壳是要示众的,身体其它部位都被斩细,寸磔。佚名《啁啾漫记》记,在利刃割掠时,陈玉成面不改色,凛然挺立,“颜色不变,屹立受刑,肉尽而尸不仆。”
即陈玉成就义时比罗成马陷红泥河身披百箭的情形更加惨烈!
陈玉成死后两年,即1864年的6月,天京失陷,陈玉成妻蒋桂娘携带亡夫遗下的爱子陈天宝混进逃难的队伍里出城,望陈玉成的家乡广西藤县而行。
哪料时逢乱世,道路难行,母子最后在湘南兴宁定居下来,到了1980年12月,在广西藤县县委主要负责人和有关部门的关怀下,英王陈玉成的孙子陈慎初才携一家老少回到祖籍藤县定居并参加工作。
该年,陈慎初已经81岁了,而从陈玉成1851年离开家乡到他后代回原籍定居,已时隔129年之久!
为细述英王后裔回乡事,我写了一篇《太平天国第一少年英豪魂断延津,历经百年,英王后裔终于重归故里》。
但没有想到的是,有读者相告,英王陈玉成其实并非广西藤县人,其本名也不是叫陈玉成——陈玉成只是一条伪名,其真名叫谢复署。
读者说,谢复署出生在湖南省宁远县柏家坪镇谢家村(古称永州宁远北路白鲢塘谢家),生于清道光十三年癸已(公元1833年)八月初十日未时,是江左琅琊谢氏夷吾公58世孙、能轩公24世孙、该村开基祖庆成公15世孙。
谢复署为什么托名陈玉成呢?又为什么会被误认是广西藤县人呢?
谢家人的说法是:谢复署生性好动,经常闯祸,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在一次闯祸后,担心被父母责骂,跟随本村去广州挑盐的大人去了广州,结识了洪秀全,加入了拜上帝会。
1852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时,谢复署改名陈玉成,伪托广西藤县人,加入了太平军,率领众将士从广西永安出发,攻占永明(今江永县),江华、道州(今道县)和宁远。期间曾回宁远北路老家(白链塘谢家)看望父母,并在村中散发太平军檄文、揭露清王朝的黑暗统治……
读者所提供的陈玉成这一离奇身世的秘密,真让人不知说什么好。
如果这是事实,那么陈玉成的嫡孙陈慎初到广西藤县定居岂不是南辕北辙、定居定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