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中《桃花源记》讲述的是渔人误入了一片世外桃源,那么桃花源究竟是不是真的世外桃源呢?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陶渊明的桃花源究竟在哪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到底再说什么呢)(1)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的桃花源究竟在哪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到底再说什么呢)(2)

注意这里“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我国民间故事和日本民间故事都有一些相似的记载“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一般这都是进入异界的前提,异界(黄泉、地府又或者神仙、精怪的洞府或修行之地)、

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孙悟空当初拜菩提祖师为师,菩提祖师的洞府斜月三星洞,这里的文字及其相似斜月三星洞”但后文又提及种种,所以不可能是斜月三星洞,那问题来了,渔夫进入的是什么地方呢?答案就在后面,

阡陌交通,在古时就有意指通往坟墓小路的意思,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陶渊明的桃花源究竟在哪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到底再说什么呢)(3)

这里又牵涉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是不能出去还是不想出去,秦朝距东晋一千余年,为何到东晋才有一渔夫进入,既然渔夫能进入,里面的人为何不能出呢?所以这里是里面的人不能出去,为何不能出去呢?问题又回到前面关于异界那里了,接着往下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余人各复延其家,皆出酒食 是指祭品)。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通俗点就是里面的人招待渔夫好多天,然后渔夫要走,里面的人告诉他不能告诉外人这里的事情,里面又有猫腻了,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渔夫出来后“处处志之”到处刻了记号,既然刻了记号,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神奇吧既然找不到了,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这货也找不到!

所以我有个大胆的推测,渔夫进入的不是活人的世界,进入的应该是地府黄泉之类的地方,前面我就提到过民间故事都有过活人进入地府或者黄泉的故事,所以渔夫就是进入了这一类地方,可能是一个误入死人国的故事。在黄泉里一村人幸福的生活着,忘了已经死在战乱中,一个误入者向他们讲述了之后的事,所以他离开后再也找不到回去的路,因为全村人都知道了。阡陌交通有通往坟墓小路的意思,余人各复延其家,皆出酒食 是指祭品,那么 未果,寻病终的南阳刘子骥,果然是找到了么…

那么还有哪些脑洞大开的想法呢?

对啊 屋舍俨然是房屋整齐的样子坟墓不就是整齐排放的吗?然后阡陌交通…

“阡陌交通”,让人想起墓地;“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这是祭品;那么“未果,寻病终”的南阳刘子骥,果然是找到了么?

渔夫进入的桃源应该是一个鬼城,毕竟几千年近亲结婚的话早就剩下一堆怪物了。最后渔夫新来的那个世界就是那些鬼虚构的,跟楚门的世界一样,他被鬼留在了一个世界里,供他们取乐和消遣,毕竟他们无聊了几千年。

山有小口放佛若有光可能带有佛教关于中阴身见光的说法,而入口进入初极狭有如墓道,人类学对于墓葬规制(墓道—墓室)和子宫(产道—子宫)相近有“死而复生”的说法,后渔人离去,“子宫”通过“产道”而出的“新生/重生”意思。

,